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夫人 > 第17章 朏朏(四)

第17章 朏朏(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谈也谈不上多忙,只近来接的单子多是些富贵模样。如您家之前的那些素雅的单子少了不少。”

欢娘不动声色地回道:“想来是近来京中喜庆人家多了。”话音一转又问:“不知各家铺子的生意可都还红火?”

绣娘多看了她一眼,答道:“旁的我也不好说,不过东边那几家生意瞧着比西边好了不少。”

所谓东西,不过是京城小民的简称。东边多是些王公高官,西边则如柳府秦家,多文臣清流。

恰好小厮拿着工钱回来,欢娘接过来递给了她,笑道:“下次有活再劳烦娘子。”

双方一给一收,十分顺畅。欢娘看着那绣娘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直至夕时,铺子打烊。除去几个秦家的长工家奴,众人皆要归家去。欢娘却撩开了帘子:“掌柜留步。”

掌柜是个五十几许的男子,他脚步一顿,犹豫着回头:“姨娘有何吩咐?”

欢娘大方地走到了铺子前厅:“不敢说吩咐,不过我有一惑,想请教掌柜。”她看着对方紧张的样子,停在了他身前半丈处,继续道:“秦家商铺众多,此间虽卖衣物绣品,想来布匹也该是从本家来的?”

掌柜避开她的眼神,向后退了几步道:“正是。秦家本家在金陵,我家的布多是从江浙一带的布坊中运来的。”

“听闻江浙布坊多坊妇?”欢娘见他点了头,也不再多绕圈子,问道:“既有布坊与纺妇,为何京中却不见绣坊与绣娘呢?”

“这...”掌柜一时语塞,迟疑了半晌才道:“姨娘或许不知,纺布要使织机。而织机笨重价贵,寻常家中难见,因而多有妇人去坊中做长短工的。绣花样却只要几根绣花针便足以,绣娘...得不偿失。”

“原是如此。”欢娘见他额角都要滴下汗来,微微一笑,“今日多谢掌柜为我解惑,还请慢走。”

“不敢,不敢。”

铺子中一时只余欢娘一人,她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去账房处拿了笔,写到:

绣娘不值,价不如私下放活低廉。然并非全不可行——或寻技艺高超者买断其绣工、花样;或寻极低廉者如奴婢,无需工钱,或可回本。只前者价贵,后者技拙。

她的笔停在半空许久,最后终于落下:皆难。

正在她将纸笔收好时,门外恰好传来马蹄声。欢娘垂下的眼抬起,快步走去门口,果然是秦兰的马车。

车帘被一只素白的手掀起,无需多言,欢娘提着裙摆上了车。

车内狭小,来时的冰盆已化了水,只余几丝若有若无的清凉。秦兰看着她有些红的脸,将手中团扇转向了她,道:“可是热着了?”

欢娘原有许多话想说,一时间却都噎在了喉咙口。她愣了半晌,直到发丝被那带着些香气的微风吹起,才回过神来忙伸手去拿扇柄:“怎能让夫人为我打扇。”

秦兰由着她从自己的手中拿走团扇,浅笑道:“不过打扇罢了,哪有什么能不能的。”

马车不知何时起了步,冰盆水面随着车身摇晃,暑热伴着蝉鸣侵蚀着车内。

薄汗微微将欢娘的衣领打成透明状,她扇出的微风勉强为车内带来些清爽。欢娘缓了缓,看向秦兰,问道:“夫人,朝中可是出事了?”

秦兰看着那片衣领,闻言移开了眼:“怎么?可是听见了什么流言?”

“夫人莫瞒我,崔大人家可是要离京了?”

崔源崔太常,是秦太傅的关门弟子,也是当今所谓秦党的领头人之一。他年纪轻轻便官至九卿,仕途一片光明。

然他三十便是太常,却已在这个这个位置停了六年。又何止是他,柳和虽不长于庶务,却也不至于这许多年都仍是个户部员外。

秦兰被她这一句拉回思绪与清明,她面上虽不见笑意,却自有一股让人安心的平静:“盛极必衰,世之常态。百年宗族朝中党派,都是一样的。”

“它兴盛不由我们做主,衰败自然也无力挽回。无需为此忧心。”秦兰安抚道,“秦家到底占着些虚名,所谓衰败,也不过是回金陵做富家田舍翁罢了。”

欢娘本无意这些,不过是担忧秦兰处境才多心罢了。既见秦兰本人也无愁色,便也将此事暂抛脑后。

听到金陵,又想起自己所计,犹豫半晌从怀中掏出那本册子:“这是我近来所学所思,多是关于铺子与纺织事。”

她将册子递给秦兰:“我想开绣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