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舟本想去看看的,想想,反正要回来吃午饭的,到时候问问就行。还是先把午饭做了等姬凤楚回来再说。
现在能吃到新鲜的肉食了,元舟挑了点好的,打算中午做一个嫩笋炒肉片、香煎小鱼、肉丸子勾芡、蘑菇野菜汤,量做大一点够三个人吃的,主食就是馒头了。
元舟在准备菜的时候发现有送来很多根茎类的菜,有些有点像萝卜,有些有点像那个芥菜的茎,还有笋,感觉这些东西都可以做泡菜啊,加点山茱萸肯定成。
既然想了就行动,说着把合适做泡菜的都挑出来,洗净,先放在竹筲箕里面沥水,又去晾了凉开水,吃完饭就可以腌了。
馒头也发的差不多了,元舟先蒸上馒头,再开始炒菜。
姬凤楚和风行走进来的时候,后面跟着景山和东川,多出两个人。
景山和东川一进门就说:“先生,我们要在这里吃饭,我们自己来做就好,麻烦您了。”
元舟道:“不麻烦的,我有多做的,不用你们自己再弄。”说着要去拿鸟蛋,打算加了个野葱炒蛋。
姬凤楚接过他手里的鸟蛋说道:“我来吧。”
风行已经在盯着蒸笼看了,转悠一圈道:“元舟,里面是馒头吧,这味道可真好闻啊,老远就闻到了!”
元舟笑道:“是呢,已经蒸好了,风行哥你搬出去吧。”
景山和东川已经把碗筷拿出去了,元舟搬了菜出去,一会炒鸟蛋就好了,五人坐下吃饭。
风行第一次吃馒头,捞起一个咬口道:“可真好吃。”没话了只顾着大口吃。
元舟道:“你慢点慢点,小心噎着,就着汤吃。还可以掰开,中间夹着菜吃。”说着,给他们示范了一些,馒头中间夹了菜,一口咬下去。
景山年纪小,才十七岁,吃了个馒头道:“先生,这馒头还有点甜的呢,麦香味好足啊,我能吃十个。”
姬凤楚笑道:“你先生总共没蒸到五十个馒头,你没十个可吃。”
元舟道:“你吃的下尽管吃,不是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嘛,说的就是你这个年纪,能吃。”
东川平时话少,只顾着吃偶尔说一声:“好吃!”
姬凤楚和元舟吃的比较文雅,看着他们仨吃也很有意思。
最后众人不光吃完了四十个馒头,连菜带汤也吃的一滴不剩,个个吃的肚子溜圆。
风行捧着肚子站起来走走说道:“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么幸福过,能吃这么多好吃的吃食。”
姬凤楚说道:“你小子,说自己也会来做饭,你来做过没?光吃不出力啊。”
风行立马眯眯笑道:“这不元舟做的好吃呀,有什么活,元舟你说啊,我帮着做。”
元舟道:“还真有活呢,一会要做麦芽糖,还要腌泡菜,正好你来帮?”
风行立马说:“好好。”
东川也说道:“我也可以,我有空。”
景山道:“本来我也可以的,只是我要清点大祭司和先生你的物资。”
姬凤楚问景山道:“以后我和先生的物资由你掌管,出入要记清楚。”又对元舟道:“你要什么尽管问景山,就算没有的,也让他去想办法换来。”
元舟问道:“今年的物资是不是多了,储物间都放不下了吧?”
姬凤楚道:“是的,现在只把贵重的东西放在楼上,别的都暂时放在楼下,得再建个库房了。”
元舟道:“粮食仓库也要建,到时候用的着呢。”
元舟又问景山道:“这么多物资,你是怎么记的呢?”
景山道:“我现在用炭笔写在竹片上呢。”
元舟又问了些详细的,发现有些是可以记的,比较什么皮子几张,麻布几块等,有些就只一个大楖数了,说什么一堆,一篮,这不行啊,都这样以后物资多了就乱了啊!
元舟想了一下,跟姬凤楚和风行说道:“这样记数短时间内可以,以后不行,品类多,量不好说,出入会比较大。”
姬凤楚问:“你是不是有什么主意?”
元舟提出了度量衡的概念。尺子现在已经有了,做竹器木器时已经比着元舟的卷尺做了一些直尺、角尺,圆规也有了,如果有需要只明确分割角度就行。
至于量谷物、细盐这种,现在没有秤,可以先做一些标准容器。比如用竹子做米升,定好一升的量,别的米升比着做,大的小的,只要用高低来磨到标准米升就行。再大一点的用斗,同样可以用竹编做出标准斗。
液体类的少的可以用提子,同样是竹子做,不难,多的可以用陶罐。用这些竹器、陶器来做做标准的比照物,以后按这些标准来量,慢慢的推广出去,养成习惯,族民们肯定会感觉这个好用,不用费脑子,也不用吵吵多了少了说不清楚。
而且,这个事情越早做越好,现在眼见着部落食物、器物丰富起来了,到时候人的私心也会应运而生,这都是自然规律,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标准,正有公平公正的执行人,还有再根据需要完善现在的族规,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绝对公平做不到,相对还是可以的,就因为有这个相对就能减少很多的是非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