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云暮过后长明天 > 第23章 分庭抗礼

第23章 分庭抗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入了夜,李文英屏退左右之人,咳嗽了一声,屋子的后门开了,钱昌文从后门进来了。

李文英问:“你过来没引人注意吧?”

“没,我弟弟在家里看着。”

李文英“嗯”了一声,就开始自顾自地喝茶。

钱昌文按耐不住,说:“再不处理刑部大牢的那几个人,事情可就要藏不住了。”

李文英说:“你父亲能从一个教皇子读书的翰林,做到一朝太师,你是一点儿都没学到你父亲的聪明。”

钱昌文低着头不说话,李文英接着说:“你是想直接派人进大牢杀了他们几个?还是说在饭菜里下毒给个了结?你看起来很着急给对方送把柄。”

钱昌文说:“是下官愚钝,思虑不周,那到底怎么办?”

李文英叹口气,说:“我问过了,刑期改到了明天,李洋监斩,那几个人不会活着说出来什么的。”

钱昌文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擦了擦脸上的汗,李文英看见这个不争气的样子,有些生气,说:“你知道今天京兆尹府的人进宫是为什么吗?”

“下官不知...”

钱昌文阴着个脸说:“京兆尹的主事万长安知道了这件事,大理寺把草药的事情撇得干净,那些草药只能是京兆尹的问题,他主动进宫请辞回老家,估计现在他回老家的车马已经出城门了。”

李文英对钱昌文说:“他老了,在京兆尹白被我们的人架空,如今他就只能收拾东西回老家,你和你弟弟最好争点气。”

...

第二天临近正午,几个人来到了昭文殿前等待召见。

最先进去的是文长明。过了一会儿,钱昌文也进去了。

殿外只有郑玉和李文英等着,李文英摸摸胡子,闲聊似地和郑玉说话:“这怎么没见季家的孩子。”

郑玉说:“年轻人,总要把注意力放在正经事情上。”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郑玉和李文英同时被传召进殿。

殿内,文长明和钱昌文并不是跪着,而是一左一右站着。皇帝看郑玉和李文英进来了,说:“该问的已经问清楚了,事情存疑,不得不另找线索,你们两个给出个主意。”

郑玉先说:“草药有遗漏的事情是坐实了,前不久李大人的家臣牵涉其中,如今可以一问,兴许会有线索。”

皇帝说:“不错,大理寺上的折子也是这么说的,只不过...”

李文英有所察觉,赶忙说:“家臣犯法,其罪当诛,一切听凭陛下吩咐。”

旁边的钱昌文却些腿软,站不稳。文长明注意到了,说:“钱大人思父心切,怕是昨天夜里没睡好,如今腿都有些发软了。”

皇帝示意他安静,又吩咐了钱昌文坐下来,对郑玉说:“再好好审审那几个和草药有牵连的人,看看能不能问出来什么。”

李文英说:“今日是他们几人的斩期,这恐怕有些迟。”

郑玉说:“诶,没去看看怎么知道已经迟了,且容臣下前去查问。”

文长明和钱昌文留在殿里,郑玉和李文英又一同出了殿,李文英说:“郑尚书非要过去一趟,何必呢,午时斩期将到,赶过去恐怕已经是人头落地了。”

郑玉摇摇头,装作突然想起来的样子,说:“哎呦,我给忘了,今天早上那个监斩官李洋说自己腹泻难忍,告假一日,我忘了把假帖送过去了。”

李文英一听不对劲,说:“他一个监斩官,他告假我吏部怎么没收到帖子?”

郑玉说:“李洋是在京兆尹当差,假帖送到京兆尹府,京兆尹主事万长安刚离任,副手何承恩来不及往宫里送假帖,捎给了我,我这上了年纪,事情一多,给忘了。”

李文英愣住了,郑玉说:“李大人,同为尚书,互相体谅一下。”

...

在行刑台那里,监斩官由李洋换成了郑玉提前安排的别人,一直在行刑台旁守着的季云暮等着有人来报信。果然,不远处有两匹快马奔来,是大理寺的陈昂和一个宫里的太监。

陈昂拿过太监手里的令牌,递给季云暮,说:“陛下口谕,停止行刑,带李氏家臣进宫受审。”

季云暮拿过令牌,陈昂说:“来晚了没有?”

季云暮说:“不晚,甚至来早了。”

行刑台上的刽子手已经准备将李氏家臣斩首,陈昂看了想上去拦着,被季云暮阻止了。

季云暮说:“先等一会儿。”

刽子手行刑不眨眼,几个犯人中只剩两人在台上时,季云暮大喊:“停止行刑!”

众人看向季云暮,季云暮举起令牌走上台,说:“陛下口谕,停止行刑,带李氏家臣进宫受审。此令牌为陛下亲身之物,以此为证。”

监斩官走上前走个过场查验一下,说:“大人,会不会太晚了?”

季云暮走到剩下的两个家臣跟前,说:“不晚,看看旁边的人是怎么没的,也能教会剩下的这两个人怎么说话。”

剩下的两个家臣看着旁边的人首分离,腿止不住地哆嗦,被人拖了下去。

...

昭文殿内,郑玉带着犯人进来了,钱昌文看见后,紧张地躲在李文英身后,不敢出声。

郑玉对皇帝说:“陛下,将犯人带过来了,请陛下亲自审问。”

皇帝正正身,清清嗓子,问:“如今,朕有几个问题问你们,你们若回答上来,不污蔑旁人,实话实说,便算作你们戴罪立功。”

两个犯人听了直扣头,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帝说:“你们前段时间走私草药,可都知道卖给了谁?”

其中一人说:“买家大多只留姓氏,名字我们也不知道啊,若是知道,我们早就说了。”

皇帝又问:“可有姓文的?”

那人犹豫了一下,说:“京城文姓不多,罪人记得没有文姓的买过。”

皇帝“哦”了一声,又问:“那可曾卖给和钱家有关的人?”

钱昌文在李文英身后倒吸一口凉气,攥紧了拳头。说话的那个人突然沉默了,旁边的人立马接上话茬,说:“有,有。”

皇帝问:“谁?”

“先钱太师庶出女儿的婆家,常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