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春节愈发接近。本地的天气一改往日的阴雨连绵,太阳又开始按时上班,暖冬再现。人们的心情也随着春节的临近,变得愈发欢喜。
不过,在汕城市委的办公室里,郭正刚却愁的连觉都睡不安稳。
从本地区划分为地级市开始,郭正刚就官升一级,现在的郭正刚,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兼任市公安局局长。用别人的话说,整个汕城四区三县,只要是带枪的,都归郭书记管。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压力更大。这是郭正刚今年以来最大的体会。
摆在他案头上的,是近期的治安情况简报。这是综合了本市四区三县的近期治安状况所编制的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治安状况每况愈下。
光市区本身,一个月的时间内,杀人案件多达数十起。有的是因为经济纠纷引发命案,也有的是因为涉及□□犯罪导致命案,更多的,则是街面治安恶化导致抢劫等犯罪引发的命案。
至于下辖各县,数据就更不能看。最夸张的,一个镇在短短一周内,居然连发三四起当街抢劫导致伤人的重型刑事案件;而另一个镇在半个月内,民警们打掉了两个地下非法赌/场和数个色/情/娱乐场所,结果却导致该镇的银行网点出现挤兑现象。
郭正刚已经不再过多的思索治安恶化的各种因素,毕竟这不是他现在能够解决的;唯一能解决的,还是尽快扭转治安恶化的态势,先治标后治本,这是眼下的应对之策。
郭正刚叫来了司机,吩咐他开车,自己要去公安局一趟。临走时,他给局里打了电话,要求在会议室举行一个临时工作会议,会议主题,就是加快推进布置春节期间的治安管理行动,他要求在局的所有职级干部都参加此次会议。
显然,这是郭正刚刚想出的办法,但按照他一贯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想法变办法,办法变落实,一刻都不慢,所以,他才要赶到局里开会,要直接推进部署。
车子一到市局,郭正刚就立即下了车,径直往会议室里走去。市局的其他领导干部,早早已到会议室集结,等候他的到来。
“欢迎郭书记。”当郭正刚走进会议室,眼尖的领导干部带头起立给他打招呼,全场掌声四起,大家也已经数十天没见到局长本人了,毕竟现在的郭局身兼数职,能回到局里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郭正刚示意大家坐下,他拿起一份材料看了看,然后又看看四周一眼,他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沉重的疲惫感。显然,大家的压力也非常巨大。
“同志们,这个会议,是我刚刚临时起意召开的。没有提前给局办打招呼,在这里,我给同志们说声抱歉。”郭正刚开始讲话。
“就在刚刚我来局里之前,我在市委大楼三楼的走廊碰见李书记。李书记单独找我说了几句,他说,正刚同志,市里的治安状况令人担忧啊;群众们的反映很激烈,市委和市府都是如坐针毡。你们公安干警和政法线上的同志们要加把劲,争取早日把治安搞上去。同志们,我当时真的愧疚万分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李书记的叮嘱,群众的心声,就是我们公安民警心中的使命啊。”郭正刚的讲话,一下子就把会议的主题拉到一个高瞻远瞩的层次。
“所以,我在来的路上想了想,要怎样才能把书记的重托、人民的期盼落实到实处?过去的严打行动不能说没有成效,成绩肯定是有的,市委和群众都曾经高度赞扬过我们的各项严打行动;但大家也清楚,这种严打行动,是永远无法取代日常的治安管理。人民群众需要的,不是每次行动我们都风风火火,而是我们公安民警能够全天候全区域的陪伴与存在。老百姓的安全感,不是靠严打打出来的,是靠我们的日常管理管出来的。”郭正刚开始总结以往的治安斗争经验,他明白,严打是特殊手段,管理才是正常办法。
听完郭正刚的这段话,下面的干部们肃然无语。郭局的讲话,无疑是触及到了人心。早有经验丰富的民警就曾提出,日常的执法管理远比运动式的打击行动更为重要。一个能够随时让老百姓看见正在执勤的公安民警,比一百个拿着冲锋枪上街打击罪犯的武警更为管用。打击犯罪,重在预防。
“郭书记,我有话要说。”一个年轻的民警干部举手要求发言。
“好,这位同志,请你站起来讲。来,大家给点掌声鼓励!”郭正刚带头给要求发言的年轻干部双手鼓掌。
“郭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是治安支队的小黄……”小黄同志是市局治安支队下的治安行动大队的副指导员,属于这两年被提拔的年轻干部。小黄同志的看法,代表了基层干警的基本态度,他认为,不应该走重破案轻预防的老路子,市局和下面县区分局,应该抽出一部分警力上街维持治安秩序,把犯罪的苗头直接按倒在街边。
“嗯,我赞同小黄同志的看法。预防远比破案重要。”郭正刚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郭书记,之前下面各镇街的派出所也有过类似的经验,但都没有推广起来,主要的问题在于人员和经费。很多地方办了一阵子,就又停下来。”公安局林副局长提醒郭正刚,这下面已经有类似的自发举措,但碍于客观原因始终不得长久维持。
“那要不这样,我们要不讨论一下,拿出几个地方做一做试点,就叫做‘警民治安联动示范点’。我看,大家选择几个镇,趁着这春节假期,搞一搞,试一试。”郭正刚觉得,要从全局上看待这个问题,以点带面,总结经验,先试点后推行,他想要的,就是彻底将治安态势扭转过来。
台下又是一片议论声,大家知道,这么一来,相当于对基层治安管理的办法进行一次措施上的改革。
“郭书记,各位领导,我有话要说。”就当大家还在台下议论纷纷,一位年轻的女民警要求发言。
“哎,是我们的女同志,好啊,看来大家积极性都很高。”郭正刚示意这名女民警站起来发言。
女同志也是治安支队的,不过是户政科的,女同志说,他看过局里的一些资料,再参考户政科历年来的记录,她发现,涉及到刑事或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来自外地地区;她认为建立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台账,是预防犯罪的基本要求。
“嗯,这位女同志的想法很好呐,建议值得思考。只不过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关于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各县区下面,想要在第一时间内统一管治,很难呐。不过,我们也要在这方面先做进一步的研究,考虑下怎么把这个东西给先弄出来。”郭正刚的回应很理智,他知道有些办法无法一蹴而就。
“现在啊,下面基层经费不足,个别派出所都把流动人口管理给当成肥肉叼在嘴里不吐出来。就说上次我们治安支队到东区的一个派出所调研,所长和我们说,辖区内的外来人口就六七千人,还给我们看了帐。但实际上,我们支队之前做了摸底,仅仅当地几个外商大厂的工人,加起来就四五千人,实际辖区内的外来人口过万是肯定的。但人家派出所不说实话,为什么?因为实报上来,他们的一部分收入就没了。他们给流动人口办暂住证,一个人五十块,集体一起办,四十块每人。他们隐瞒的这部分,实际上也就等于给自己的小金库加了十几到二十万的收入。我们要是统一台账,内部阻力可是不小。”治安支队的一名副支队长叹气道,经费不足,监管不足,是基层的一大顽疾。
“是呐,所以说这个东西,也没办法一下子就做起来。”郭正刚也表示无奈。
“说句难听的,我们市算好了。据说隔壁的合阳市更夸张,流动人员在这个派出所办的暂住证,只能在这个派出所的辖区内管用;到了另一个辖区,对不起,重新办一个。还有,暂住证是一年办一次的,他们那里,半年甚至一季度就给换一次。”另一名局领导李副局长也在摇头表示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