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潮起,潮落 > 第125章 第五章 绝 地(续13)

第125章 第五章 绝 地(续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夏至末,汕城突降大雨。这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驱赶了连日的灼灼赤阳;让被烈日肆虐了半月之久的人们,重获了酣畅淋漓的快感。

一辆墨绿色的三菱吉普车正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着。车上,郑伟民和小何秘书正赶往位于特区最北部的郊区。在那里,贯通省内东西部的大动脉高速路正在进行前期的征地准备工作;按照日程计划,今天郑伟民便要亲自到现场指导工作。

所谓的现场指导,其实就是监督和催促。郑伟民对于手下这帮官僚的作为,早就深恶痛绝。明明在会上讲好的部署,立下的军令状,他们执行起来最终就是推三倒四,尸位素食。郑伟民打心里看不起老家这帮官僚分子,明明省里已经给了政策,资金也支持到位,但他们就是什么都不敢干,要么一干就是等着分钱。即便是开年省里派了工作组来巡视,这帮官僚依然我行我素,摆出一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照样不务正业的姿势。

汕城特区之所以上不去,根子不在于人民群众,根子在于这群拱默尸禄的干部。

郑伟民已经到了心力交瘁的崩溃边缘,他每晚都需要服入安眠药方能入睡;在历年的体检当中,他的各项指标已经靠近病变的极限。但他依然咬牙坚持工作,对于医生屡次提出要他休养生息的建议,他从来都是置之不理。

三菱吉普在泥路上继续挣扎,郑伟民则趁着这个空闲抓紧时间批阅文件。他看了看车窗外的滂沱大雨,又见着泥泞的前路,内心愈发不安。

“小何,你给平陇村打个电话,看看人都到齐没有。”郑伟民给秘书下了指示。

小何秘书自然不敢怠慢,这边话音刚落,他便立即拿起电话联系平陇村。

“郑市长,人都到齐了,就等我们了。”两分钟后,小何秘书立即汇报了最新情况。

“嗯,那好,好。”郑伟民拿出一瓶白花油,擦了擦额头和太阳穴;马路的颠簸让他顿感不适,车内憋屈的空间、混浊的空气,都让他头眼昏花。

“对了,小何,你说的上次有人举报平陇村征地中的贪污情况,这个资料还在不在。”郑伟民一旦清醒一些,便开始担心接下来的工作。

“郑市长,资料我带在身上了。今天,我们要讲到这个问题吗?”小何秘书做事周全而谨慎,步步都以领导的意志为核心。

“哎,去了那里免不了碰见村民会反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掌握情况,免得被动了。”郑伟民知道,这种贪污违纪的事情不归他管,但自己面对村民,必然代表了人民政府的形象,不做好准备怕是难以服众,难以开展工作。

小何秘书没有再说话了,领导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自己无须多问。

三菱吉普一路与泥泞做着艰苦斗争,雨势愈发增大,司机已经无法看清楚玻璃前面十米的距离。车子犹如驶入大海,顺着路况起起伏伏、颠沛流离;郑伟民和小何秘书两人也提起了心眼,他们抓紧了车门把手,生怕接下来发生事故意外。

突然,司机一脚急刹车,惹得车上众人一个趔趄。

“什么回事?”坐在后座的郑伟民立即质问司机。

“报告市长同志,前面有一群不明人员堵在路上。”司机满头大汗,要不是他反应及时,现在外面的人应该倒下一片。

“人?”郑伟民一听有人堵路,立即警觉起来。

很快,一个身穿黑色雨衣的影子就冒雨站在侧对着司机的车外,他用手拍了拍车窗,示意司机把车窗放下。司机无可奈何,只能将车窗稍微放下,露出一条缝隙。

“是不是郑市长?”身穿黑色雨衣的男子操着一口蹩脚的官话问道。

“我是。”郑伟民知道自己躲也躲不开。

“郑市长,我们是平陇村的村民,我们要举报,举报我们村委,举报国土局,举报拆迁办!”来人相当地激动,他手里攒着一堆资料高举着。

“你们不要激动,我们现在就是要到平陇村的,到时候我们在现场和大家交流。”小何秘书见外面一群人围过来,立即感到紧张。

“郑市长,我们不去那里的。那里都是干部安排好的,我们要是敢说真话实话,他们要找我们秋后算账的。”村民们把吉普车围了一群,众人七嘴八舌,现场状况实属严峻。

“你们安静,安静。听我说。”见形势不妙,郑伟民改用家乡话对着村民们喊话。

郑伟民喊话的效果立竿见影。村民们都安静下来,众人也退后几步离开吉普车。他们知道,作为胶己人的郑市长,是不会对他们的合理诉求不理不睬的。

“小何,我们下车。”说罢,郑伟民也不等小何秘书下车过来开门撑伞,自己拿起一把伸缩伞就翻身下车。

郑伟民下了车,一脚直接踩进泥泞里。他环顾四周,都是一群身穿黑色雨衣的普通村民,他们有老有小,有男有女;唯一的共同点,便是众人的眼里闪烁着期盼的光芒。

“各位父老乡亲,我是郑伟民,是本市的市长,我是胶己人。”眼见众人的期盼如此高昂,郑伟民有必要做一番讲话。

“你们的心情我理解。平陇村的征地拆迁工作,我们市府还有有关部门,工作确实没有做好,让大家伤心、担心。这一点,是我们做父母官的不对。我在这里,给父老乡亲们说声对不起。”郑伟民说罢,便给四周的村民鞠躬道歉。

“市长,拆迁赔偿没有给我们……市长,你们政/府骗人,说一亩地只有三千赔偿,其实是有六千……市长,村委会有坏人,把我们的钱给花完了……”村民们并没有因为郑伟民的诚恳而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申诉机会。

郑伟民知道,从自己下车接见村民开始,他肩上的担子又多了一套。郑伟民示意小何秘书找个避雨的地方,他决定好好和大家坐下来谈谈,把工作做进群众当中,把政府的想法和群众的想法做一次深入的交流。

只有交流,才有碰撞;一有碰撞,就有火花;有火花,才能打开思路;打开思路,工作立即事半功倍。

小何秘书在附近找到了一个可以避雨的小破房,他向大家招手,示意所有人都到这里避雨。郑伟民见状,率领众人跟着他来到了破房子里。

“你赶紧打电话给平陇村的人,叫他们也过来这里。”郑伟民一进屋,就对小何秘书下了指示。今天的现场就是这个小破房子,郑伟民笃定主意,要在这里开个现场工作会,把所有工作都推进下去。小何秘书自然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他立即走到门口拿起手机联络在平陇村现场等待的领导。

“市长,你辛苦了。”正当大家开始围着郑伟民坐下来准备谈话的时候,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突然抢先开口。

“哦,老人家,你辛苦了。来来来,快坐下。”郑伟民是个孝顺的人,他见到老者上半身被雨淋湿了,就招呼老者过来坐下,然后还拿出自己兜里的纸巾递给老者,要他擦一擦身上的雨水。

“市长,我姓黄,我们平陇村大部分人都姓黄。我是村里学校原来的校长和老师,原来是六十年代汕城师范学校毕业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和你父亲郑仕达,是同一届的同学。”老者一上来不仅自报家门,还和郑伟民的父亲拉上了关系。

“哦,是吗?我阿爸确实是师范学校毕业的,老人家你是哪一年毕业的。”郑伟民实在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有人能够和他攀上关系。

“我是六五年毕业的,你家令尊也是六五年毕业的。不过我是学数学的,他是学语文的。他足球踢得好,我也是,所以我们两个都是校队的队友。”老者的记忆力非凡,对郑伟民父亲的求学经历可谓是了如指掌。

“哈哈哈,是的。我父亲以前确实是学校足球队的,他是六五年毕业的。老人家,请问你尊姓大名?”郑伟民对于这个意外收获感到惊喜;毕竟对方是熟悉自己父亲的长辈,而且和父亲有相同的求学经历;今日相见,也不能说不是一种缘分。

“我叫黄贵伦,令尊应该还记得我。九十年代我们那一届校友还回校参加建校四十周年的大会,我和令尊还在同一个餐桌上吃饭呢。”老者露出了骄傲的笑容,那是他为数不多的风光时刻。

“好,好,好。我一定转告我父亲,我代表我父亲向你老人家问好。”郑伟民一激动,便拉起了老者的手紧紧握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