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手机音乐关了,穿过安静的村庄。
他发现这个村里有好几栋屋子在翻新,他猜想可能是危房维修,也可能有人要回家养老。
他觉得现在回来也挺不错的,可以看四月的杜鹃花海。
走到步道前的空地,他看到两边堆了很多木材和石板。
估计是修路,这里时不时都有人过来爬山,四月还会有更多人来,修好路确实能让人体验感更好。
陈一清踏上台阶,照着之前的路线往里走。
第一次来这里,徐行和他一起聊天,给他找野果,源头山里是他们的笑声。
现在只有风声,和踩到枯枝的咔嚓声。
他又开了音乐,能显得自己没那么孤独。
一个人走的时候时间就是会慢一点,他总觉得快要到山顶了,但往前一看,还有好长。
冬天的源头山好像也没有很大的变化,还是绿色的背景,只是多了很多枯藤落叶,偶尔有几丛没落叶的灌木,叶子上还有没化的冰。
一直到山顶,他还是没能看见太阳,不知道躲在哪里了。
没有太阳,远处蒙了一层白雾,看不清,看不远。
陈一清挑了一块稍微没那么湿的地方坐下,拿出水喝了两口。
透心凉啊。
比冰可乐凉多了。
就着冷风啃了面包,陈一清坐不下去了。
太冷了,也太没意思了。
起身时,他想,他以后再也不一个人来了。
站起来往周围看一圈,他又想,这一趟也不算没收获,最起码在看远方那些山的时候,他还是决定要待在这里,先把小餐馆开起来。
看不清的时候,只有专注自己眼前的路,让自己能开心迈步,才不会踏空。
爸妈的期望他达不到了,既然明知达不到了,那就按自己的想法来吧。
下山的时候他脚步快多了。
一是因为想好了自己后面要做的事,心里轻松。
二是因为真的太冷了,太阳到现在一点踪迹都没有,他得自己多蹦跶才能暖和一点。
快要蹦跶出山的时候,手机音乐声停了。
他以为来电话了,结果是没电自动关机了。
不过关机还是开机,都没人找他,无所谓了。
把手机往包里一扔,走出源头山后,他看到村里一栋在翻新的屋子前聚了一群人。
陈一清有点好奇,就走了过去。
“今天把厕所都装好,后面几天下雨大家就好好休息,等年过了,施工队就来了。”一个看起来挺有钱的和善中年男人说。
其他人点头附和,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前几天不是给儿子打电话说了这事吗,他觉得我们这做不起来不想回来。兴康啊,我们这里真会有人来啊?”一个比男人年长的女人说。
“婶你放心,我们山上的杜鹃花就是一个能吸引人的点,就算平时没人,但四月份肯定有人。而且这些费用都是我和政府来出,没人来也算给你们装修了,也住的更舒服不是。”
“嗐,也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怕你砸这么多钱,到时候赚不回来啊。”
“没事,我在村里长大,大家都是我的亲人,我实在不想看到咱们村荒废,就算大家一年只回来住一个月,我心里也高兴。”
……
陈一清站在边上听了一会,可能是兴康老板也带了陌生人来,他身边的大哥还冲他微笑打招呼。
“文老板真是好人啊,投这么多钱来给村里搞开发。”大哥说。
陈一清也附和,说文老板真是饮水思源。
大哥十分赞同,又说一些文老板的事,陈一清认真听着,心里也有了想法。
又听了一会他们的开发计划,陈一清往源头山那边看去,天边泛着一点黄。
太阳要下山了。
陈一清转头冲大哥笑笑,说他先回去了。
回去路上,他开始整理刚刚听到的事。
文老板应该是个很有钱的老板,而且人品也不错,赚了钱还想着回报家乡。
源头山发展徒步旅游,想想其实也还可行。
虽然他没见过源头山的杜鹃花海,但徐行说去年人很多,而且柳青青他们也是听人推荐大老远跑来玩,那应该还算是有点基础的。
文老板还说要在山上做露营基地,沿路改造。
城里过来开车两个半小时,也不算很偏远。
他现在住的房子刚好在进山唯一主路边,或许可以不用去镇里开餐馆了。
如果徐行愿意,做不了朋友,做单纯的合作伙伴也行啊。
陈一清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一片昏暗里慢慢走着。
这比散步还慢的速度,一路的冷风,他意识到了充电宝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要多关注手机电量,还有夜晚确实不能没有光。
“回去买个手电筒好了。”陈一清自言自语,“买一批也可以,到时候还能做做活动,送手电筒。”
他开始思考房子要怎么改造了,还有房东会不会同意他改成餐馆。
要做的事很多,而且时间好像也不充足了,要赶上杜鹃花期,只有两个多月了。
回去就可以准备起来了,明早跟房东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改,不能的话,问问李叔好了。
陈一清来回想着各种可能性,突然感觉到头顶一凉。
下雨了?
他摊开手感受一会,真下雨了,不过不大。
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了,看来要变成落汤鸡了。
雨下了一会,停了一会,又下起来了。
只不过这次的雨触感有点不对,不像水滴下来,轻飘飘的。
他又摊开手,在风里等了一会。
确实不是雨,是雪,小片小片的雪。
下雪了啊。
徐行会来找他堆雪人吗?
这么想着往前走,前面有路灯了,他能看见雪了。
快到了,回去一定要洗个热水澡,然后端杯热水美美看雪。
陈一清加快脚步,已经很想泡在热水里了。
拐过弯看到屋顶的时候,他哇一声,终于到了。
往前小跑一段,他发现有个人蹲在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