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穿越大齐的为官日常 > 第8章 再次见面

第8章 再次见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月二十日,刘自止正好休沐。

一大早他便带着自己的卷票,到晟天府领取落卷。

一众朱红色的笔迹下,一眼便看到“黜落”两个字。

考官也将不中的缘由,何篇有疵,都批了出来。

“算经甚好,第二场论、诏、诰、表也没出差错。判则须情法兼到,为父多年在大理寺任职,深知其中分寸不好把握,尚可。”刘父和刘大哥将他的落卷逐一看过之后,开始给他讲解。

朝中有人好做官,不是白话。

虽说夫子也负责讲解各种刑事案件,但因刘父的存在,这几个月以来,也会将不是机密的案子,判刑的缘由讲予他听。

刘父接着说道:“策问一般有前例可寻,能出奇策,实乃大才,不可多得。老二,你还是多从文章下手。我观评语平淡二字,这是大忌。”

刘自止这个年纪,面对此时夫子一般的两人,在一旁正襟危坐,时不时点头。

刘大哥榜眼出身在文章这块颇有心得:“所谓非平淡也,乃绚烂之极也。文章虽不讲究文体,历年主考官选取莫不是清真雅正。这里,这里,二弟,我能看出有刻意仿闱墨之举。”

刘大哥将一些明显生硬之处指了出来。

刘父接上说:“你应该也知道模仿力量未达到,便不能动人。”

刘自止认真倾听,他也知道自己文章的毛病。

刘大哥也给出建议:“今学文不可先学平淡,先从奇特处做起,做的纯熟,自然敛奇为平矣。”

刘父也赞同道:“文如其人,剑走偏锋虽不可取,但你如今就是缺少锋芒。没有别的法子,多学多练。见长取胜,总好过平平无奇。”

刘自止也领悟到刘父的意思,学刘大哥那样将文章做得炉火纯青,非易事。

他与刘父情况类似,都是俗人,只求上榜,刘父能上三甲就是有过人之处。

待刘父他们离开后,刘自止脸上的表情瞬间暗了下来,禁闭双眼,一身疲倦地坐在椅子上。

片刻过后,立即坐正,将落卷仔细收好,明日还要拿去书院,夫子怕是要在讲堂讲学。

见刘父从西厢房出来,刘母赶紧上前拉住他:“怎么样?”

刘父对她说:“都是文章上的老毛病,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这考举人和考进士要求不一样,还是练得少了些。”

刘母认同地点头:“嗯嗯,老二可不是练得少。家里两个进士,他是得多学学。”

“你也别瞎操心!这考试人数一年年越考越多,能考中全是祖上积德。”

“实在考不中,像自道这样四十多岁能上个副榜,谋考个九品官,也是出路。”

事实虽说如此,但谁不希望更上一层楼。

翌日,夫子果然就着这次会试的内容,大讲特讲。

“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今官有贪渎,何以能禁之?”

乱世治国,盛世反贪。这是本次会试的一个实务论题,是为寻求解决贪腐的良策。

官员贪污问题历朝历代都在防范,对策如何更有效果,不是夫子今天讲解的目的。

他的目的是基于这个策题,怎样将文章写得四平八稳且出彩。让考官读起来绝非是泛泛之谈,可细细品味。

刘自止和其他下场的学子,更是一一说明自己的困惑和本次的心得。

让众学子可以引以为鉴,其中优点可以自我鞭策,不足可以自我反省。

“夫子,考官给我的批语为‘太短’二字,但我想出的策略仅有两条,又怕重复繁琐,不知如何是好?”

夫子道:“这是经史不熟,温故而知新。今后还应做到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刘自止也认真剖析自己的文章和弥补之法:“夫子,学生背过不少试录,所作文章却不能取长补短,化为己用,反倒成了东施效颦……”

夫子点点头:“今日老夫反复提及温故而知新。你既想要增添点睛之笔,却不能举一反三,更须多读多练,融会贯通。”

“夫子,我所作文章亦有生涩之处,然去除之后,反而更为乏味。”

待众人讲过之后,夫子总结道:“十年磨一剑,文章非一日之功,亦非一蹴而就。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

这次讲学,算彻底肃清学子们渐起的浮躁风气,让他们沉下心,认真进学。

刘自止更是每日认真温习功课,钻研文章,少有想起其他,时间在悄然无声中溜走。

今年三月为小月,仅有29天。

民间一直有“晦日不远行,望日不娶亲”的说法。

第二十九日,是为晦日,也是他休沐的日子。

王媒婆前几滴便通知刘母,卫家人同意相看。

两家当即交换庚贴,恰好次日正好为黄道吉日,刘母一早便请人合好八字。

本来想选刘自止近期休沐的日子二人相看,但最近一次为晦日太不吉利,最后定下四月初五这个黄道吉日。

二十八日傍晚,他一回到家,刘母便迫不及待地将事情说了出来。

刘自止一听,不愧是刘母,速度超快,啥事都办妥。

这时刘母率先交代起来:“老二,阿娘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咱可是将立文书不纳妾的话都许了出去!”

刘自止面上未显,内心却有些吃惊,倒不是存着以后纳妾的心思。

毕竟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观念在穿越太祖陛下的带领下,在世家贵族中也是美谈。

“阿娘,您这是将咱家的门面放在地上。”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说的是买卖,不是亲家。

现今多见重君子一诺千金,嘴上的保证便能让人信服。就怕门面一旦放下,想捡却捡不起来。

“被说上几句而已!老二,你啥时候在意过这事?还不是你们这帮伪君子闹的,别人可不相信口头之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