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刘自止和卫琅二人连带着蹲蹲,一同回卫琅娘家。
这日卫琅的大姐和大姐夫也会一起团聚。
卫父卫母亲热地将他们招呼进宅门。
见备了十样礼,卫母脸上的笑意更加真切。
他们带了两样点心、两样鲜果、两盒阿胶、两坛酒、20斤羊肉、一对鹅,还有10斤卤猪肉和八斤粘豆包,正好凑个“十全十美”的好意头。
别看着一大堆,其实没有卫大姐每次带的礼一半厚。
卫大姐毕竟高嫁伯府嫡三子,即使府里有些落败,底蕴尤在。
卫母倒也不在乎价钱,以刘二的家底,年前送过一回节礼,这次卫琅回娘家能备这样的礼也是对他们重视。
等刘自止一家在正堂门内脱去大氅和斗篷,露出里面同样料子和相似款式的衣服,引得卫父卫母几人不由多看了几眼。
两个未加冠的弟弟,干脆围了过来,卫三弟还上手揪了下蹲蹲比甲上的兔毛。
“三弟也觉得这身亲子装好看!”刘自止满面笑容地显摆,“你哥哥这般穿着,一眼看出,和我就是一家人!”
果然不出所料,早上怎就被磨地依了刘自止呢?
卫琅又羞又恼,借着衣袖遮挡捣了他一下,见他没有反应,又拧了一下。
刘自止抬头看了他一眼,这才意犹未尽地收起秀恩爱的想法。
卫琅接着无奈解释:“圣上恩赐了一匹缎子,我们全家跟着沾沾喜气!”
卫大哥和卫大嫂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卫大嫂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晓得,可不就是一家人呐!”
卫母也饶有兴味地说了一句:“你们一家可真有意思!”
结果卫大姐他们来的时候,也新奇地问上一嘴。
卫琅只好选择默默自闭,刘自止倒是不见尴尬,颇有兴致地推荐:“大姐和姐夫瞧着好,赶明儿不妨做上几身!”
大姐夫沈恒也神情自若地接道:“确实不错!”
众人又是一阵寒暄后,卫母他们几个女眷去了东房,留下卫父他们几个爷们继续闲谈。
卫父最关心的还是两个女婿的前程。
年前刘自止便与他聊过,卫父也知道急不得,这次只是简单一笔带过:“文止,咱倒是寻摸了几个老实可靠之人,等授官后,你亲自去挑!”
“多谢岳父留心!”
刘自止面露感激之情,没想到事情这么快便有了结果。
他也是有备无患,若是外放为官,如今家中仆人显然不够,他便托卫父卫母提前找几个会武的随从。
卫父爽朗一笑,何为翁婿,两家关系紧密,哥婿的事可不得早早安排妥善,要不然卫母也定饶不了他!
他接着又看向沈恒:“恒小子,你在行人司如何?”
“尚可!”沈恒看似端坐,却不失舒展。
卫父接着嘱咐道:“你能以举人之身谋考个正八品官职,可要时刻感念圣上抬举,尽心办差!”
“家父也长长念叨,能为圣上跑腿,是我们全家的福泽!”沈恒朝皇宫方向拱了拱手。
沈家在前朝不过一个文官小世家,后来跟随太祖陛下以军功兴家,传到他父亲这代也不过两代而已。
到沈父这代朝廷稳定,沈家子弟又重拾科举之路。
可惜沈父作为嫡长子继承爵位,资质平庸,无甚作为,倒是给正在上升的家族带来阻碍。
但是一棵生病的大树,能量还是有的,沈恒能谋上京城正八品官,家族可是出了不少力。
要知道大齐朝有多少举人,对着一个九品官热切翘首;又有多少进士,对着一个八品官摇尾乞怜。
卫父的眼神中藏着睿智:“好饭不怕晚,老夫知你志气可嘉,万不可过于急躁!既在圣上面前挂了名,过个几年,还怕没有造化?”
刘自止面上不做表情,内心却明白让圣上能记住的能有几人?最后还得看家族力量,这就是背靠大树的好处。
他手持茶壶为大姐夫续满茶水,接着拿着茶杯轻轻啜饮起来。
卫母这里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卫大嫂便极有眼色地借口去东厨房看看膳食,留下他们母子三人说说体己话。
卫母忙道:“妧娘,让厨娘将琅儿亲手包的粘豆包蒸上,这可是咱好哥婿亲口承认得好吃!”
“阿娘!”卫琅被卫母这一通捉弄,心里顿感难为情。
大齐朝的粘豆包不知是何时传过来的,在普通百姓眼里,不过就是给窝窝头放入馅料。
粘豆包十分饱腹,并且“年年有余”的寓意也好。
不少普通人家愿意在过年的时候,和玉米面放入黄豆、绿豆等价钱便宜的豆子馅料包上一些,放进缸中保存。
卫琅这边做的则是精致了许多,只面粉就用了玉米面、大黄米面和糯米粉三种。
馅料放入红枣碎、花生、红豆、葡萄干、黑米,最后拌上红糖、白糖。
黄灿灿的大团子,软糯香甜,刘自止十分爱吃。
也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偏刘自止还把它当个宝,这家送一点,那家送一点,在亲娘和岳母面前说尽了好话。
“你们有心了!”
卫母眼中盛满笑意,“还有亲家给的卤猪肉,切上一盘给你阿爹他们当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