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驼商,足足养了六百多头骆驼,而骆驼粪便是极好的肥料。
沈知衍凭借着先前转运使带他混了个面熟,又带上几匹精美的提花料子亲自上门。便成功以一个极其低廉的价格从驼商那儿买了骆驼粪。
买回来的骆驼粪在雨季之前便晒干,又在选定的地方堆积着发酵。
胡主簿对这堆骆驼粪在意的不得了,早早便召集了乡民往里头又加了芨芨草杆、枯叶,又安排了人定期搅拌、翻堆加速腐熟,为了避免雨水影响发酵,还搭了草棚子挡雨。有时候下衙了,还要溜达过去转一圈儿,据胡主簿家的杨娘子说,看那堆粪的眼神比年轻时看她还深情几分!
从蓄水和堆肥这两件事儿之后,林芷能明显感觉到宣威县众人对自家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前从不登门的同僚夫人,陆陆续续登门拜访林芷。杨娘子更是时不时来县衙后宅串个门儿,林芷也很喜欢这位性格爽快利辣的主簿之妻。
杨娘子快人快语,她家祖祖辈辈都在这西北之地,对这片土地的脾性风貌摸得清清楚楚。不说别的,林芷现在离不开的奶砖肉干,便是她带着春婶去了一个专门与关外游牧民族交易的地儿,从那里换来的。
林芷进入孕中期后腿脚便时常抽筋,她知道这是缺钙了。可她近来鸡子鸡肉吃得多了,腻得慌。这里的鱼虾不好弄,羊肉倒是好吃,膻味儿小,肉质格外细嫩,林芷本来是吃得很开心的。
炖煮炙烤,各有各的风味,样样她都觉得好吃。林芷还在琢磨着烤全羊,可她流鼻血了,还吃了一回麻子仁丸。
林芷蔫了,再不敢多吃。
来串门的杨娘子有回正好撞见了林芷抽筋龇牙咧嘴的模样,又看她吃鸡蛋羹吃得一脸的痛苦。转身便直接从家里带着奶砖牛肉干又来了,见林芷吃奶砖吃得开心,更是直接道:“这奶砖你吃得惯,那下回便让春婶与我一同去外集,你拿茶叶或者棉布与牧民交换,他们可喜欢得紧。”
林芷便觉得,宣威县应该是接纳了他们一行人了。
等田里的麦子变黄的时候,林芷便开始自个儿的下一步计划了。
那便是,干回老本行,开间茶水铺子。
林芷当然不指望着这个茶水铺子赚钱,她现在觉得沈发的沈氏商队更有赚头。这间茶水铺子,只要能保本,便是赚。
无他,林芷是指望着这间茶水铺子能释放出一个讯号,一个宣威县友好的信号。
粮的问题有了解决之法,宣威县的乡民俱是吃苦耐劳不吝惜力气的人。可他们也是一群自给自足,兜里没有几个钱,脑子里更是没甚花钱意识只有省钱本能,穷惯了的人。
若是不让外头那些长腿的金库自个儿进宣威县,靠种地,宣威县能富得起来?
所以,当沈知衍提出要开茶水铺子吸引商人来宣威时,即便是遇上了激烈的反对,他也没有丝毫的退让之意。
“诸位,我曾在《华夷志》读到‘地多沙碛,耕获甚薄;农作于田,需仰给沟洫’[1]。”沈知衍顿了顿,环视了一圈儿面上犹带不忿的众人,“我当时见识浅薄,只以为是前人记载故意夸大。现在本官倒是不这么觉得,读万卷书果然还得行万里路,才能知道书上所记,句句为真。”
“今年是个好日子,风调雨顺,人心向齐,可来年呢?后年呢?年年都能如此?大坝河堤要修、河道要疏通、城墙要修补、器械盔甲要换,哪样不要钱?库里空得连老鼠都没几只,这样的宣威,一个不慎,便是死伤无数。本官不才,只能想得出这样的办法,诸位若是有其他能救宣威的法子,说出来,本官自然鼎力相助!”
议事厅里一静,沈知衍的声音似乎还在回荡,一圈又一圈,晃动了人心。
最终,在宣威县城门口不远的地方,一座有些许潦草的茶水铺子搭了起来,迎风招展的幌子还是红黄搭配甚是显眼(辣眼睛),连幌子上的大肚儿茶壶和圆乎乎的‘茶’字都一样。
若是只看幌子,还叫人以为是桃源村的沈记茶水铺呢。
对此,林芷振振有词:“万一呢?万一就有路过桃源村的商队也往这里来呢?再说了,咱桃源村的茶水铺子生意那样好,可见这个幌子带财!就这样,咱们也沾沾财气。”
沈知衍拗不过,只能再一次握着提斗笔,写下了那个毫无风骨可言的‘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