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扶云直上九万里 > 第82章 初次朝会1

第82章 初次朝会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赵鸢以为自己幻听了,上朝?

大邺朝会,非有涉及朝政安危之事,五品外的官员不准上朝。

赵鸢在心里琢磨着应答之策,女皇声音再度传来:“赵鸢,你怕么?”

“下官不怕。”

对于常参加朝会的官员来说,朝会是个打盹儿扯闲的地方。

今日女皇和往日一样,来晚了。

中书令杨祈是个有才而无能的酒疯子,一辈子恃才傲物,说话不顾场合分寸,等得心烦了,便当众说:“敢情她削减了流程,是为了自个儿多睡一二个时辰。这个月,她就没一天准时来的!”

大臣们没人理会他。

过了会儿,所有人昏昏欲睡,大殿前的礼官敲了钟,黄门侍郎柳霖领着两班黄门,为女皇开路。

打盹儿的大臣们睁开眼,行大礼迎接陛下上朝。

百官跪伏的时候,孟端阳听到身后的郎中辛子昂道:“侍郎,...那是...”

孟端阳轻轻抬头,在女皇身后,跟着一个不该出现在常朝上的身影。和光鲜亮丽的百官不同,她身着一件满是血迹的污衣。

她恭顺地跟在女皇身后,走在离女皇最近的地方。

赵鸢出长安接囚犯,按计划,她应该今天早晨抵达长安,他下了朝回到刑部就能看到她了。

女皇坐上龙位,柳霖领着赵鸢侍奉在侧。

满朝文武自然都注意到赵鸢了,有人认识她,有人不认识,但这不妨碍他们对今天的朝会有了预判。穿血衣上朝,今日必是有冤。

他们看着赵鸢,赵鸢也看着他们。

大邺是个大盛世,从高祖执政后期到先皇统治时期,全部京官必须参与朝会,人越多,礼越繁复,越能彰显盛世。可到了女皇执政,削减了参加朝会的名额,如今除了御史台全员外,只有正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员才能参加早朝。

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是虚名,不直接参与朝政,五品以下的则是跑腿办事的人,而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是大邺江山真正的头脑。

和历代五品官员年岁偏高的景象不同,女皇在位时期,重点提拔青年官员,朝会班子里,不乏年轻面孔。

尚书省有孟端阳、李凭云,中书省有冯洛,武将中,更是有一众陈家子弟。

赵鸢的出现,让今日早朝一开始就陷入凝重。

女皇首先让赵鸢陈情。

赵鸢跪在大殿前,将这些天的遭遇再次复述了一遍。

女皇目光扫过底下的大臣,“此次灾后由百姓自发救援,朝廷欠了汾县百姓五千三百一十八两银子,于我大邺国库,这不是个吃紧的数目。但欠银子事小,欠了百姓信任事大!此次是天灾,更是人祸!京兆府对琼庄灾情知而不报,朕的娘家对百姓见死不救,朕有愧于琼庄百姓,这五千三百一十八两银子,就由朕与诸卿一起出了。诸卿给个数目,剩下的,朕来出。”

五千余两银子,实在是个太小的数目。底下这些官员去地方办事,三日的招待费也该七八千两银子了。问题就出在这个“小”字上。

谁先出?出多少?为何会比别人出的高?又为何会比别人出的低?银子来源是什么?每桩事,都要这些大臣殚精竭力地去思考。

今天这个钱,出多出少,出与不出,都会成为日后被收拾的把柄。

赵鸢看着那些退缩的大臣,心里发寒。

救人你们推三阻四,捐钱你们畏畏缩缩。

她手掌握拳,道:“下官愿献上三年俸禄。”

朝官俸禄并不多,一个七品主事,三年俸禄大约二百余石。他们真正的银子来源,是家中的田产地产。

“臣也愿捐三年俸禄。”

赵鸢闻声望去,出声的人,竟是李凭云。

李凭云兜里有几个银子,她很清楚,奉上三年俸禄,他这是不打算娶妻成家了么?

大臣们一听,预支俸禄这是个好方法,过去的银子可能不干净,但将来的银子一定是干净的,于是统统效仿,都捐出俸禄、田收,就是没人愿意说一个具体的数目。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大臣,女皇多疑,手段狠辣,朝政人人自危。

“臣出一千两。”

此言一出,引众人竖耳,究竟是谁这么大胆赶在朝会上露家财?

看过去,原来是孟端阳,那没什么了。

孟端阳是寒门出身,少年入仕以来,家破人亡,监狱几进几出,他不可能有钱,这一千两,大概是要变卖祖宅了。

“一个主事的话,你们也能轻信么?”

一声质问将事态带向另一个方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