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小七科举手记 > 第61章 儿女心事

第61章 儿女心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去京城吧。”一直在听的何七忽的冒出这么一句,叫屋内三人俱是一愣。卢氏到临江十余年,与京城的联系也只剩每年与娘家兄弟的几封信了,乍一听何七提起京城,卢氏甚至觉得有些陌生。

“现在退婚,肯定会得罪知县,谁敢冒着这个险来求娶二姐,可真要等这段知县离任,也不知要等到何时了。母亲本就自京城长大,在那边总是有些亲朋,两个舅舅也都在京城,以探亲的名头,带二姐去一趟京城,说不定能觅得良缘。”何七说完,卢氏脸上出现一丝松动,现在退了婚,何明镜在临江今后肯定更是婚事艰难,除非能找到能压段知县一头的人家,可这样的人家,又哪里能看得上商户人家的女儿。

何明镜见卢氏犹疑,马上道:“不必担心,女儿可以往后不嫁人,能守在娘身边,伺候娘的起居,在家待一辈子也都愿意。”

“傻丫头,你这说的什么话,你寻得个好夫家,好好过日子,娘才能安心。”哪个母亲不愿意儿女留在身边,可将来何家的产业何佑是属意何怀璋的,到了那时,何怀璋或许对她这个嫡母还会做些表面功夫,对两个异母姐姐,就不知会如何了。何七还小,等她能独当一面时或许还要些年,卢氏害怕自己会护不住两个女儿,只能盼着给她们寻个好人家,将来经营好自己的小家。

“夫人,七哥儿这法子说不定能行得通,咱们二姐这般品貌,就是比那些京城的小姐也是不差的。京城的好儿郎也定比这临江多,不说那些世家公子们,就说那些在京城赶考的读书人,也比在临江找个秀才要强啊。”李妈妈觉得何七的话十分有理。

临江的读书人虽多,但不是人人都能鲤鱼跃龙门的,每年只有那么一小撮人能去京城参加春闱。若是在临江找,找个秀才便是顶天了,可要到了京城,秀才也只是读书人中最不大眼的。

然卢氏的纠结却是觉着到了京城更加施展不开手脚。她娘家已没什么人,除却她的一个不怎么往来的舅舅,便只有三个弟弟了。早年间三人都在考科举,只有四弟卢文云在三年前考中了举人,其余两个一个过了院试,四处接些教书先生的活计,另一个见科举无望,便参军去了,跟卢氏已有许多年没有通过信。

考中举人放在临江已然是很好了,可放到京城那地界,却是做不了什么事。卢文云在心中也说了,若今年的春闱无望,他便去参加吏部大选,找些门子,去县里头做个县丞教谕之类的。何明镜嫁去了京城,娘家远在临江,若是出了什么事情,别说帮衬了,就是连个信儿都要过个几个月才能知道。

何七见卢氏依旧犹豫不定,劝道:“母亲,这回二姐能从这婚事中脱身,也全因着何怀环犯了蠢,但也足见老爷对二姐的婚事并不上心,若是这样的事再来第二回,怕是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何七说这话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她知道卢氏在顾虑什么,若是何明镜去了京城,那就无人照应了,留在临江,将来要是何七得了功名,也能照拂这个姐姐一二。但何七自觉能考个秀才便心满意足了,但小小一个秀才也做不得什么,要不外头怎么会有“穷秀才,酸秀才”得说法呢?她能把自己顾好,便已经是很好了。

好在何七这话终于成功点醒了卢氏,想到这一层,卢氏立马道:“你说的是,一日不定下来,一日就是便是。我这便写信去京城,这几日收拾收拾,咱们便过去。”

说罢,思量片刻,又道:“五姐儿跟七哥儿也一道去。”

……

“我不去!”何明玉听何七说完方才的事,想也没想便一口拒绝了。

“为何?”何七不解,“母亲,二姐姐,还有我,都去京城,难不成留你一人在家吗?”

“那怎么了?家中还有这么多人,咱们院的丫鬟小厮不都在吗?再不济,有老爷,还有萱草居的那群人,怎么就成我一个人在家了?”

何七扶额,道:“……那更不敢想了。”卢氏还在呢,何佑就敢这样安排何明镜的婚事,待卢氏去了京城,何佑指不定哪日心血来潮就把何明玉给卖了。

“你小瞧我啊!”何明玉脸一红,隔空踢一脚何七,“我虽然不如二姐机灵,但肯定也不会被人欺负的。再说了,咱们都去京城,万一陈姨娘又趁机做什么坏事怎么办?还不如留我下来,有什么风吹草动,我还能给你们通风报信呢。”

“家中出了什么事,等咱们在京城收到信,怕是要几月之后了,况且家中又不是没有其他下人了,你留在这儿能顶什么用?”何七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何明玉的借口。

这下何明玉是说不出话来了,半天只憋住一句:“我就是不想去嘛,京城有什么好的。母亲去探亲,二姐去找亲事,七弟你去可以看看京城的读书人在学什么,我去了有甚么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