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生性多疑,见封焱领命追查半月仍无寸功,朝会气氛一日紧似一日,朝臣上奏时总忍不住偷瞄皇帝阴沉的脸色。
秋分时节,京郊沃野与各地田间皆是一派繁忙景象。许是今年风调雨顺,入夏时多了几场雨水,反倒催得作物籽粒饱满,粮仓囤得比往年都要高出几分。
从南到北,直至最后一捆稻子入仓,整整半月,未闹出半分虫患乱象。
这日清晨,萧钰和萧懿姝恰巧进宫,明德帝召她们一同用早膳,顺便问了问两位公主的近况。
用完膳后,户部呈来秋收奏报,明德帝过目后,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好个风调雨顺,近日朕总担忧粮食收成,睡不着觉,现下倒好,连岭南的小麦都比往年多收了两成。”
户部尚书王廷侍立在侧,见状笑道:“皇上洪福齐天,才使得国泰民安呐!”
萧钰近日仍与纳塔娅暗中追查害虫与细作之事,好在秋收已顺利落幕,京郊田野自始自终没有患虫害的苗头,倒叫不少人松了口气。
但正因一切都太过顺利,明德帝明里暗里动用诸多人力物力进行查访,却连蛛丝马迹都未查到。
萧钰心中那股怪异之感反而愈发浓烈,仿佛码头那夜摆在眼前十几只藏了虫的陶瓮是一桩精心布置的假象,引着众人在迷宫里打转。
明德帝的话唤回了她的思绪。
“中秋佳节将至,近日秋收繁忙,朕倒忘了问问众爱卿打算如何过这个节?”心里的石头落下后,明德帝的语气都比往日柔和几分。
奏报的几位臣子面面相觑,率先开口的是王廷,他揣摩了一番明德帝的心思,道:“皇上素来圣明,想必已有打算?臣等洗耳恭听。”
“若皇上有打算,微臣自当谨遵圣意。”王廷身侧的人也连忙欠身。
明德帝含笑:“今年秋收顺遂,朕想……正是君臣同乐的好时候。”
“臣斗胆请旨——”王廷有意拖长语调,目光扫过其余几人,“不如仿旧例设中秋宴,一来贺今岁秋收大捷,二来也遂了皇上与群臣同乐的心愿。”
此话恰巧说在了明德帝心坎上,他挥手唤来掌事太监:“既然爱卿这么想,朕也不好说不是。传朕旨意,着礼部筹备中秋宴,凡三品以上官员及宗室宗亲,皆可携家眷入宫赏月!”
萧钰望着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模样,眼底掠过一抹稍纵即逝的讥诮,转瞬又化作唇角温婉笑意。
明德帝因秋收顺遂正欲彰显仁君之风,王廷这人倒“深谙”圣心,马屁也拍得恰到好处,是瞌睡来了便能递枕头的一把好手。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盈月高悬,皇宫内璀璨如昼,池畔的波光映着灯火,御花园宴台上摆满了佳肴,丝竹声此起彼伏。
萧钰身着一袭月白色绣金牡丹宫装,发髻高挽,步摇轻颤,举手投足间仪态万方,她穿过人群落座,目光忽然定在一处。
她唤来萧懿姝,莞尔一笑:“姝儿,前几日淑娘娘还向母后念叨,说你许久没去她宫里了。她特意让人裁了两身蜀锦新裳,现下离开宴还早,依皇姐看,不如姝儿亲自去接她,好试试新衣裳,淑娘娘也高兴。”
萧懿姝微微一怔,旋即反应过来:“皇姐说得是。”
她如何看不出萧钰是有意支开自己?可前些日子因她挨了明德帝一顿训骂,萧钰这番话说得不无道理,况且又对她无害。
萧懿姝走后,萧钰起身,径直走向对侧席间正在寒暄的两人。
薛傅延笑道:“贺将军,您这是不给在下面子了,方才一路过来的大人,都同在下饮了一杯。”
贺修筠婉拒:“薛大人见谅,近日城西事务繁忙,不宜饮酒。”
“早先听闻贺将军酒量过人,这是宫里的新酒,劲头不大,况且听闻皇上也参与了酿制,您这不光是不给我面子啊。”薛傅延不依不饶,笑着调侃道,“难道是信不过在下,怀疑我会在酒中下药不成……”
“薛大人这话说得可就见外了。”萧钰笑着走近,“贺将军常年驻守北疆劳苦功高,便是滴酒不沾,父皇也要夸一句克己奉公。”
薛傅延顿了顿,脸上仍挂着笑意:“公主这话折煞微臣了,不过是一杯薄酒……”
“薛大人既然这么热心,本宫替贺将军尝个鲜如何?”未等两人反应,萧钰已从贺修筠指间抽走酒盏,琥珀色的酒液随她的动作漾出细碎涟漪。
“公主千金之躯,怎能替微臣……”贺修筠急步要拦,下一刻,话音凝在喉间。
萧钰手腕轻翻,盏中酒液如线般倾倒在地上。她叩了叩空盏,眼尾微挑,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薛大人还要继续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