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沈学迁去漠北是盛熙早有的想法,一是为了顺应原著剧情。原著里沈学迁科考结束后拜到了王玟门下,显然一副王党的姿态。
之后不知怎么回事,似乎是触怒了王玟,被赶到了漠北。
巧的是,沈学迁一个在别人面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到了军营里面竟然意外地如鱼得水。
正赶上漠北不太平,外族经常来骚扰,沈学迁在其中还立下了不少功劳。
后来黎枝登位时,沈学迁被封为悍马将军。虽说再次远走边关,但也确实是手有实权的。
盛熙当然不想走上书里面的结局,但是沈学迁这人既然能在边关的战场上发光发热,那也必须将他先放过去。
因为在未来五年之内,气候会越来越冷。北边的草地上寸草不生,匈奴人喂不饱牛羊,自然要大举南下从大盛朝的百姓手里抢东西吃。
虽说盛熙没有打过什么仗,但他心里还是清楚,作战必须要能臣良将,不是什么人只要拿着兵符调令将士就能打胜仗的。
可无缘无故把文臣放到军营里,好像确实说不过去。盛熙挠头,为什么沈学迁不能自请离京呀。
等等,自请离京?
对啊,皇帝不方便随意调换文臣,但是臣子自己要求的,皇帝同意总应该可以吧。
盛熙一拍脑门,赶忙让福平将沈学迁宣进宫。
这两年,为这当初科举的事情,沈学迁就算是不想做孤臣,也没办法。
毕竟任何阵营都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曾经还是白身的时候,就敢当堂状告阁老的人。
不过好在,现在的盛熙是个手握剧情的人,沈学迁虽说这次闹得事情确实有点大。但是,你可是之后推进剧情的关键人物,当然不能让你死了。
甚至,不仅是不能死,还要好好地活着用来丰富故事走线。
于是,沈学迁对于皇帝盛熙,心中更多的还是对待仁君的感念。
“臣,沈学迁,参见陛下。”
“沈爱卿请起。”盛熙摆摆手,示意赐座。
沈学迁刚坐下,凳子还没坐热,又听见盛熙的话,恨不得继续跪到地上。
“沈爱卿,你觉得漠北怎么样呀?”
“回陛下的话,漠北自然是国家边关要塞,关乎国本的重地。”
“对对对,爱卿所言极是,朕此时正需要像爱卿这样值得信任的能臣,帮朕镇守边关,爱卿觉得如何呀。”
沈学迁:我觉得不太行,但是我总不能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