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周扬的父母是得多幽默,才能生出周扬这么一个大逗逼来的。
更让他不明白的是,周扬这家伙成天咋咋呼呼,看起来更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怎么就进了B班呢?
后来他去调查了一下,发现周扬虽然着起来头脑简单,但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高一时他的数理化成绩稀烂,但政史地成却能接近满分,所以他填了文科志愿,就顺理成事进入了B班。
李云就更不明白了,以周扬这成绩,以后考公务员都妥妥的,怎么还是以体育生的身份进的四中呢?
周扬边洗衣服边回答:“你说这个啊。我初中时政史成绩确实是在尖子生行列,但是你也知道,这两科就满分加起来也才120,而就人家的数理化成绩,随便两科加起来就不止120,更何况当时我的英语成绩还特别烂,全靠语文成绩撑着,才不至于在数理化全面崩溃的情况下,总成绩辣人眼睛。”
李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至于我怎么成为体育生的,这还从地生会考结束说起。自地生会考结束后,我的数理化短板就突显了,当时把我爸妈给急得,让我哥在暑假里没日没夜地帮我复习。”
“你还有哥哥?”
李云有些疑惑,不过也正常,毕竟他不常去逛贴吧。
“对啊,我跟我哥是双胞胎,他也就比我早出生了几个小时。”
“你哥理科成绩很好?”
“嗯,说来也奇葩,我和他虽为双胞胎,很多亲戚都说我俩很像,其实我俩是有很多地方是不像的,甚至是相反的。
就比如在学习上,他理科非常好,数理化全面发展,初三那会儿的保送考试,他过了,直接保送进了四中。”
那年的保送考试,李云也是参加了的,而且以他的实力,当时所有的老师都觉得他能过,可惜在考试的最后一天,他因事缺考,因为少了一科英语,他的排名也就直接掉出了全市前200名。
所以不少人都觉得可惜,可唯独李云不觉得可惜。
最后他还是因在中考中取优异成绩,进入了重点高中。
其实以他的中考成绩,是完全能进省高,可他却选了四中。
每当有人问起此事时,他总会回答:“我努力三年,考得一个好成绩,就是为了我自己有能力选择就读学校,而不是让学校来选我。”
现在回想起来,李云觉当时自己多少有点叛逆。
“那他现在人在哪?”
“A班。”
高二A班,理科重点班,被不少人戏称为全年级的寄托与希望。
当初李云也是有能力进A班的,只是天有不测风云,考第一科语文时,刚开考半个小时,李云胃病就犯了,痛得出了一身冷汗,最后被迫提前交了卷,最终语文成绩47分,全年级语文成绩垫底。
好在后面的考试,他正常水平发挥,虽与A班失之交臂,但也凭实力挺进了1班。
“那你们这时双胞胎挺极端的,一文一理。”
“对吧,我也这么觉得。
后来他认认真真帮我复习了一个月的知识点,最后让我测了一份题,他帮我改了一下,数理化三科加起来,勉强过了180。
但就那破成绩,想进重点高中,还是有些异想天开。
后来,我哥终放弃了对我数理化成绩的治疗,直接说我想上重点高中,除了走特长生的路子外,别无他法。
特长生有音乐、美术、舞蹈和体育,我爸妈虽然是搞文学和行为学研究的,但我身上却是一点艺术细胞也没有,就选了个简单一点的,所以我选了体育特长,最后我就以全市体育第一名成绩进了四中。
是不是挺励志的?”
周扬说得有些云淡风轻,让李云真的有点觉得当体育生很轻松,但实事上这一点也不轻松。
当时初一就已经开始选体育生了,虽然后来也有几个到初二加入的,但从来没有一个到了初三的纯文化生,才选择加入体育生行列的,周扬是第一个。
当时有不少老师劝他,初三纯文化生转换为体育生,一点也不现实,训练辛苦和文化成绩可能会下降不说,到时候体育考试拿不到名次,中考成绩又不行,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可周扬下定了决心,谁也拦不住。
身为体育生总教练的王老师,在他加入体育生第一天就曾告诉他:“说实话,你这种情况我第一次见,所以我丑话先说在前头,你现在到了初三才从纯文化生转为体育生,这是一种挺而走险的行为。
说白了就是你浪费了两年时间才报考体育生,因此你比别人少了不少时间。
你的文化成绩我也看了,说实话,真的不行,所以就是走特长生的路子也无可厚非。
现在距离体育中考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而你之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的体育训练,所以想在考试中拿到名次,你就必需比别人付出两倍、三倍,甚至是五倍或十倍的努力,才有可能赶超别人。
所以我给制定了一份训练量远超其他同学的计划表,而每月的测试标准,和其他同学的标准一样。
这事没得商量,因为你选择了这条路,那我就必须百分百对你责任,我不希望因为我的原因,导致你的人生出现偏差,这个责任我承担不起。
训练从明天开始,还有,你现在只是试训生,还不是正式的体育生。
试训期为一个月,如果面对这巨大的训练量,应一不了的话,”王老师露出十分犀利目光,像能将周扬的灵魂看穿,“就滚回教室去,别耽误你的文化科成绩。
要是到时候,体育成绩没名次,文化成绩又不行,你跑到校长面前哭都没用。
如果一个月之后,你的测试接近标准了,我就会在你的申请表上签字,到时候你就是正式的体育生了。”
之后,周扬成了宿舍起得最早,回来得最晚的一个。
放学的时候,总能看到他跟一群体育生混在一起训练。
拉轮胎训练时,别人拉一个,周扬就拉两个,别人拉两个,他就拉四个……总之他就是拉比别人多一倍的轮胎,这王老师对他最基本的要求。
拉轮胎训练结束,周扬还跑二十个来回的楼梯,做两百个俯卧撑,三百个仰卧起坐,一百五十组蛙跳,外加十组五十米来回冲刺和一组三千米慢跑。
在一个月的强压训练下,周扬的测试成绩刚刚达线,但也完成了王老师交待的任务,周扬成了建校以来,第一位以初三纯文化身份成为体育生的学生。
之后的日子,他更是起早贪黑地训练和学习。
最终中考体育成绩全市第一,中考文化成绩,数理化成绩休旧辣眼睛,但令人惊喜的是他的政史成绩很稳定,没有出现退步的现象,语文和英语更是不退反进,被四中录取。
他的努力很多人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最后获得这样的成绩,是他有出努力后,所应得的。
李云觉得,这周家兄弟可真是一对“怪胎”。
傍晚时分,太阳一半脸没入山头,一半脸将天边的白云烧得通红,像是天空着了火一般,就连操场的塑料草坪,也被那太阳所剩的半张脸烧得金烂烂的。
体育生们已经完成了一轮三千米慢跑,此时正在跑道旁做拉伸运动。
李云十分注重对身体的锻炼,所以傍晚时,他总会戴一只蓝牙耳机,跟体育先们进行三千米慢跑。
久而久之,体育生们也渐渐地习惯了这体育生“外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