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洵,万众瞩目的期中考试终于来了。
其实主要是高三的学生瞩目而已,因为考完最后一科当天正好是星期五,所以考完就回家的快乐,是那些可以读走的高一高二学生体会不到的。
考试前一天,高三楼就开始狂嗨了,那氛围真是恨不得半天就把所有科目全考完。
对比一下,高一高二楼就安静得跟闹鬼似的。
闹不闹鬼不知道,但一看两栋毫无灯光的教学楼就知道没有人。
这次期中考试是高二年级的第一次五校联考,根据可靠消息,此次考试的成绩将会作为“市三好”评选的参考准之一,不少高二的尖子生也因此摩拳擦掌,毕竟拿到“市三好”,就等于拿到了半张保送的门票。
联考的模式与上次月考差不多,依旧是所有学生,名字打乱重新分配到每个班,语数英科三科,文理生混在一起考,文三科和理三科则是文科班与理科班分开考,依然是一个人要跑两个考场。
此次A班,只有六个人成功能留在本班考主三科。
六个人包括了江辰,至于白星宇则被分配到了12班,这之间隔了两层楼那么远。
白星宇发现江辰这几天的精神状态很差,总是时不时就发呆,上课时老师连问几个问题他一个都答不上来。
就连考前检查考试工具的活,都是白星宇帮完成的。
考第一科语文的时候,江辰努力放空大脑,想让自己能尽快进入状态。
他拿到试卷的第一时间就看了一眼作文,这次作文要求写一篇议论文,给的材料也很明确了写作主题,什么是君子风范。
江辰的第一反应是,关于这个主题,前两天老师好像有点到过,但是是啥来着?
江辰觉得自己的大脑一时间有点短路,不知该如何构思文路。
他不想浪费时间,果断看到了默写题,四句文言文默写,两句古诗词默写。
问:杜牧在《啊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灭亡六国和秦朝的“罪魁祸首”是谁。
这也太简单了,这当然是:灭……灭……灭什么?
大脑再次短路的江辰直接看到了下一题,结果他看完题目后,又是两眼一黑,《六国论》讲了什么?
《六国论》是杨婷在考试前上的最后一节新课,之后便进入了长达一周多的复习,上课时她还抽了几个同学背诵,当时江辰正处于挂机状态。
杨婷当时也没多想,觉得像江辰这种语文成绩不是一百四,就是一百三的学生,肯定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抽他也是浪费时间,不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同学。
杨婷随机抽的几个学生,背得都很顺,因此她计划分两节课上的《六国论》,她一节课就上完了,之后复习的重点她都放在了阅读上面,也就没怎提默写的事,直到昨天杨婷才强调。
“别的我不确定,但我可以肯定六句默写,其中两句一定出自《阿房宫赋》和《六国论》其中的一篇,至于诗词,你们重点定位在《将进酒》和《春江花月夜》。
这些都是你们高中要全文背诵并默写的名篇,期中不考,期末也会考。
总之,这次考试谁敢默写拿零分,谁就手抄十遍《阿房宫赋》和五遍《六国论》。”
正如杨婷所预判的,最后一题默写正是李白写的《将进酒》中的诗句,不过这次要默写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江辰:……真他妈想扇自己几巴掌。
六句默写,十分钟下来愣是一句没写出。
江辰深呼吸两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态,迅速翻到了第一板块——议论文材料阅读理解。
他用两分钟扫完了两篇材料,顺便还画出了关键词。
第一题没有任何问题,他一下就排出了正确的选项,第二三题四个选项他都只是排除了两个错误选项,时间紧迫,二选一,一半的几率,他已经没再多的时间分析,只好凭感觉。
第四题,上述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第五题,请简要概述材料二的运用了什么议论方法?有何作用?
都是常见的目题,江辰想也没多想就下手了。
因为在前面的默写题浪费了一点时间,而且一句都写不出来,再加上议论文阅读所花费的时间,说实话江辰已有点小慌了,最要命的好是到现在他还没整理写作思路。
到小说阅读时,他已经有点心烦意乱了,他真的不明白出题人,怎么这么喜欢去揣摩人家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有总是喜欢问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无非总领全文,无非总结全文,再者就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这种类型题做得让人想吐了。
十分钟后,试卷上就出现了几行歪七扭八的答案。
江辰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单就两篇阅读理解,就已经耗了他一节课的时间。
江辰也发现自己速度明显太慢了,这样下去他根本无法保证有一个小时留给作文。
他看了几眼古诗文阅读,一时之间有点把握不住难度,所以他果断放弃,直接看到了后面的文字语言应用。
这次的文字语言应用难度为中等偏上,做了半小时也没有全部写完。
至此,江辰前前后后花了七十多分钟,也没能将前面的题全部完成。
江辰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完全不对,不仅视线变得有点模糊,连他的手也不停地颤抖,他觉得自己的胃在翻江倒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恶心。
江辰清楚,这一切都是由于思维混乱,以及过度的焦虑与紧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老师。”
江辰颤颤地举起一只手,监考的老师见状立刻起身走了下去。
监考老师觉得这位同学的情况有些遭糕,不仅嘴唇有点泛白,额头也布满了虚汗。
监考老师从口袋里拿一包纸巾递给江辰,“没事吧,要不要去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