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就是众人进来的大门,主持没有用全玻璃大门而是镂空雕花木门,玻璃切小块贴在镂空处,按照以前可以用贝壳打薄做窗户纸,但是这个费时费人,主持不愿,都是用窗纸,现在有了玻璃他就同意贴上玻璃。
四面大开散味,僧人们搬搬抬抬,把原来的家具一一搬进来放好,姜嫚瞧了一会,给知客僧提了还可以新增哪些实用的小家具,知客僧根据寺院的规矩加加减减,候在一边的木工是姜嫚推荐的何父,他带着自己的老乡以及这些年来一起做活信得过的伙伴来皇觉寺做活,钱是姜嫚发给他,但是寺庙里的僧人待他们也是极好,活干的细,连一点毛糙都没有。
何父几人记下新增小家具的尺寸和需求,回去让何郦画出来,主持同意了他们就开干,大家想到又能挣多点银钱脸上都露出朴实的喜悦。
知客僧被其他僧人叫去招待其他香客,姜嫚瞧着其他几个木工去帮忙调整家具,何父站在自己身边,看着有些佝偻的脸黑男人,姜嫚就想到姜哲,语气也就更加柔和:“这次这个活费了不少时间,没耽误你们本来的订单吧。”
何父摆手,憨憨的咧嘴露出缺牙,说话还有点漏风,“阿郦说给皇觉寺做活也是功德,而且您给的足,料又都是好料,大家干的也是热情十足,就是那西域来的玻璃,我们活了几十年第一次见这么大的,真真好看。”
“玻璃窗还有些边角料,你们要是能化废为宝就拿去自用或者做东西卖了贴补家用。”姜嫚瞧了整齐摆放在毡子上玻璃边角料,拿走不小心划伤人还麻烦,不如交给这群手艺人。
何父似是听到天大的喜讯,一时愣住没反应过来,还是碧珠拍了拍他有些僵直的手臂才回过神,说话都有些结巴了:“这,这可是,好贵的,就,就这样给我们吗?”
“切割了的玻璃也是锋利的,运回去还要浪费不少人力马力,不如给你们做些小物件,我看有些巴掌大的,你们拿回去还能换成明瓦,或者拼一拼也给自己做一扇明窗,不过按你们人数估计做不了那么多。”姜嫚侧头数了数人数,八个人,却是不太够。
何父确定姜嫚把玻璃余料给自己用,笑着说:“不瞒您,我们昨天还偷偷说这些玻璃料子扔了太可惜了,我们不仅可以做些摆件也可做小物件,做窗子,我们都不舍得。”
碧珠听了说:“有什么舍不得的,做成窗子,光线明亮,给夫人娘子做针线活也不费眼,郎君们看书习字也更清晰。”
何父笑着称是,姜嫚见此也说:“东西给你们,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况且没几日定州来的新货到了,还得劳烦你们帮我做窗子,我那几个铺子都要做,而且以后做的好,会有更多的客人找你们做,以后这些余料更多,说不定你们都会烦它们了。”
何父连连说哪里会,都是宝贝,又问下一次活的时间,他点点手指,又想以后他们就是专门给人做窗户也是一笔大收入,可不比以前哼哧哼哧刨木头来的轻松。
姜嫚和何父还在聊,就有小僧人跑过来请她们过去主持的方丈。
走进方丈,就见住持坐在正坐,王娘子坐在左下首跟着谈天说地,一个瓦黑的大陶罐放在外间的客桌上,周边放着几样皇觉寺有名的素斋。
住持和王娘子看见姜嫚进来都起身,姜嫚给主持行了佛礼,然后给年纪相仿的王娘子行了叉手礼,两人也还了礼就坐下。
住持煮的是竹茶,加一点檀香粉,茶水就带了佛家的沉静,姜嫚虽然不太爱放檀香粉,但礼仪要到位,喝了半杯放下茶盏就与主持沟通观赏阁和几处客房的修改。
住持听了点点头,“自从老衲这里加了明窗明瓦,每日光线足够,看书习字时间都能加长,只希望这价格能再低些,让更多的人能用上。”
“会的,目前原料运输上来,燃料找了晋商,工艺不断改进,总会有不少人也会做,做的量上来了,价格自然会下去,以后就是一个加长物件了。”王娘子也是做生意的,姜嫚说这些也无所谓,哪行哪业都是这样一个规律。
“姜娘子说的是,只要你做的好,总有人会眼红,花重金去撬墙角,但只要核心的配方在自己手里就不怕。”
姜嫚点点头,这就是为什么建州也有做佛跳墙的,上京城不少眼红的人去挖人过来开店,怎么样都抢不走王娘子的老客。
住持也知道这个道理,古往今来,除非是皇家明确不允许下放的工艺,哪一个不是在民间大放异彩和传承至今的。
碧珠坐在姜嫚的身侧,不好插话,就安静的听着,经过何郦上的几节课,她现在能略微听得懂住持偶尔说的佛语,果然人就是要不断学习,回头她就得跟珊瑚琥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