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林双玉已经走出很远,李大家的事也被她抛诸脑后。
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林双玉抬头望天,分不出东南西北,只茫然的向前走着,心里想着走的越远越好,越远越安全。
怕被李氏追上,她一刻不敢停,身上的伤口因为没上过药,结痂了又烂掉,在粗粝衣服摩擦下,让林双玉每走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踮脚般剧痛。
日头正烈,林双玉实在走不动了。
出来时天刚蒙蒙亮,现在已经正午,她居然已经走了这么久。
林双玉拄着木棍喘着粗气,眼看路上这会儿没人经过,谨慎观察后,她走进路边树林,靠着大树,躲在树荫下休息。
竹筒里的粥已经凉了,饼子也冰凉。
林双玉啃了一口凉饼子,呆呆的望天。
走了三个多时辰了,她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了。
一路上看到好多路牌,看样子这个县域比她想象中要大得多。
昨天从衙门出来,她按照记忆判断失误,以为离得很近,却生生走了小半天。
今日又走了大半天,路过县城大门,又继续向东走了这么久,却一个村镇都没看到。
走到现在她心里也没底,自己究竟是走到了哪里,难不成已经走到了无人之地?
吃完了饼,林双玉轻轻捶打着酸痛的双腿。
身体状况实在太差,她觉得自己走不了多远了,能走到这里都是强撑着的。
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先把身体养好才能做下一步准备。
靠坐在树下,身上越来越乏力。
林双玉心想这样不行,眼看太阳渐渐西斜,再不动起来,自己今天就要在野外度过了。
还不清楚这里什么情况,如果夜晚有野狼野猪什么的,遇到了就只能等死了。
想到这里,林双玉咬牙拄着拐杖站起来。
得尽快找到落脚的地方。
天水县因地势优越,资源丰富而得此名为天水,意为天降恩泽。
天水县县域广阔,遍布村落百余,六道官道贯通其中,通向全国各地,往来客商多在此处歇脚,县内人来人往,繁华程度比之郡县不差分毫。
林双玉走过几个岔路口,胡乱的选择方向,想着路线曲折被追上的概率会小一点。
就在林双玉以为自己要露宿野外时,远远看见有房屋的模样。
夜色已晚,已经看不到光亮,林双玉打算上前看看前面的情况。
野外寂静,只有几声鸟语回荡,周围安静的很,让林双玉警惕着四周,生怕出现些豺狼虎豹。
走了一天已经没有力气了,林双玉用尽最后力气,快速向房屋走去。
走上前,林双玉看清房屋的全貌,是一间破旧的庙宇,破庙的大门已经碎了一半,遮掩着看不清庙里的情况。
在外面听不见里面的声响。
林双玉站在外面,谨慎的侧耳倾听,探查破庙里的情况。
过了片刻,没听到里面传来声响。
林双玉定定心神,犹豫片刻,悄悄靠近破庙门口。
轻轻推开遮掩的门,借着月色看向破庙里,不见人影,她松了一口气。
迈步进庙里。
庙里供奉的佛像已经斑驳掉漆,供台上已蒙上厚厚一层灰,可见许久没人光顾。
林双玉拄着拐杖站在庙中,佛像垂目仿佛在注视着她。
她吞咽口水,抬头看向佛像,而后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保佑我吧。”至于要保佑什么,林双玉自己也说不清。
应该是有人在这里住过,地上铺了些干稻草。
看到干稻草后,林双玉有些犹豫,有人在这里住过,说明这里不安全。
但她实在走不动了。已经夏末,夜晚野外吹着冷风实在冻人,她的身体受不得凉,若是再受寒发热就真的完了。
权衡之后,林双玉决定留在庙里。
她拾了些地上的干稻草,铺在佛像后面。
躺在干稻草上,包袱枕在头下。
风吹过,吹得庙宇破碎砖瓦稀里哗啦的作响,林双玉心里不踏实,眼睛却沉沉闭上。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到有人在说话。
林双玉猛然惊醒,缓了一瞬意识才回笼,她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保持着原本的姿势蜷缩在佛像后面。
前面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她侧耳听了一会儿,想到也许是点燃火堆的声音。
躲在佛像后面的她看到前面传来的光亮。
林双玉把呼吸都放轻,不敢动,怕引起前面人的注意。
她四下看着,最后在一旁摸起一块石头握在手里。
片刻后,她听到庙门被推开的声音,伴随着人语:“我又找到些柴火,快添上,晚上可真冷啊。”
一道妇人的声音响起:“明日我们还要进城吗,今天看这架势还以为出不来了。”妇人心有余悸,声音还有些后怕。
男人不以为意:“哪有人会和咱们卖山货的一般见识,今天的事和我们不相干,怕是北边又打起来了,唉。”想到连年不断的战火,男人不由得叹气。
听了这话妇人放松了一些,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闲话。
林双玉也听了个大概,两人是附近村里的农户,平日到县城卖些山货,今天城门戒严导致他们没能按时到家,只好半路在破庙歇脚。
林双玉紧绷的情绪微微放松。
妇人又说道:“昨儿听阿婶说,桃花村大半的人都在卖房卖地,说要到南边去讨生活,你说……”
不等妇人把话说完,男人便明白她什么意思:“讨生活哪是那么容易的?别瞎折腾了,桃花村本就是一群外乡人建的,现在抛下也不心疼,哪像咱们。现在咱家日子过得可以,等年后给二小子娶了媳妇,一家人安安分分的就行了。”
听了这话,妇人也不再多说。
细簌的声音后,两人也睡下。
林双玉却听了个完全。
桃花村…她记住了这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