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以为行商也和小摊贩一样,拿着货箱在路边找个地方就能摆摊收货。
这么一想倒是知道为什么天水县这么繁荣,商业发展已经成规模化了,经济繁荣,自然会吸引更多人来此。
陈清想着林双玉对这里不了解,便仔细为她解释一番。
“行商赚的也是辛苦钱,从一处低价采买,再到另一处高价卖出,这一路上风吹日晒不说,遇到山匪截路也是经常的事。几个人几匹马能拉的货有限,虽说赚钱,但也实在辛苦。”
林双玉在看到这里采买和售出价格时,大概就知道了为什么。
她记得陈清的父亲便是行商,也难怪他这么了解。
听陈清讲了这些后,林双玉对行商的情况也掌握了大半。
几个人几匹马说的简单,实际上还需要一笔本金。
所以能做行商的家里本就家底丰厚,也算是越有钱越能赚到钱。
说话间,排队已经排到了他们。
陈清把背篓里的东西拿出来递给对面的商人。
商人是见过好东西的,抓了一把瞧过品质,点头道:“品质不错。”随后点了点一旁的牌子,“今天山货通价十七文。”
陈清把东西递过去,与商人闲聊:“今天货价涨了?是不是外面有什么新鲜事。”
商人手上称重,把秤上的数字给两人看,“一共三斤四两,看好了啊。”
给两人看完后,说:“王都不知道怎么的,流行山货下菜,那些大酒楼收山货都要疯了,价格可不涨起来了。”
收下东西,商人又拿出秤银子的小秤,对他们说:“一共五百七十八文,要银子还是铜钱。”
陈清看向林双玉。
林双玉道:“银子就好。”
商人看了一眼她,又道:“小娘子可有二十二文,凑整给你换六钱银子。”
那么多铜钱确实不好管,林双玉从口袋里数出铜钱递给他,商人把称好的六钱银子递过来。
钱货两清。
临走前,商人叫住林双玉道:“小娘子若是还有货,尽管哪来,有多少我收多少的。”
……
一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卖了山货后,两人加快脚步朝着城门赶去。
来到城门口,陈香月正在门口等他们。
陈清连忙上前:“娘,不是说等我回来拉车吗,怎么自己拉车走了这么远。”
陈香月满不在乎的摆手,“空板车能有多沉,又小看你娘。”
不在城外多言语,他们向回村的方向走。
这会儿路上回村的人已经不多。
林双玉便和她讲起刚刚卖人参的事情。
说起人参,她还有些沮丧,毕竟那么期待能卖个好价钱。
她嘟囔着:“怪不得大家都不来山上采药材。”
陈香月听完来龙去脉觉得好笑,也不知道人参价贵的说法是从哪听来的,笑道:“谁说不是,若是人参真的那么贵,那山上岂不是长满了人,谁还种地去。”
是这么个道理。
林双玉望天叹了口气,没人能体会这种落差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