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一背篓山货,还有挂满竹竿的鱼。
背上的东西沉,但背篓里也放不下什么了。
想着带下山的东西多,下山时估计会难走,她索性早些起,早点准备下山,省的错过集市的好时候。
把东西都装好后,背着背篓出门时,林双玉觉得背篓虽然满了,但确实不沉,就这样下山她还有点不甘心,网里还有不少鱼呢。
这样想着,她又从柜子里摸出一把草绳,趟着夜色来到溪水边。
网里还有四五条鱼,她以为背不动便没都捞出来,想着剩下的下次下山再带下去。
从网里把鱼捞出来,手法熟练的把草绳挂在鱼鳃上,随后围着背篓的半圈插上小树枝,随后把鱼挂在上面。
几条鱼都挂上后,天蒙蒙亮。
林双玉看了眼时间,不再耽误,背起背篓下山去。
背起背篓时她脚步踉跄了几下,原本只装了山货的背篓很轻,挂上五条鱼后,沉的她一下就弯了腰,调整了姿势,再把挂着鱼的竹竿扛在肩上。
林双玉站在原地,深吸一口气,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随后一咬牙背起这么多东西下山去。
许是她上上下下走的太多了,这条山路已经不难走了,野草丛生的树林里就这么让她走出一条路来。
肩膀上的重量压得她需要深呼吸才能稳住身形。
很累,但她却很轻松。
回望刚刚到这里时的窘迫与不安,如今的她靠着自己可以吃饱穿暖。
林双玉觉得自己实在是厉害,只要肯做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
今天下山早了一些,等林双玉到山下时,陈香月家还没到。
就在百无聊赖的等待时,她远远看着一个老头背着手走过来,好像在闲逛。
林双玉眯起眼睛看了一会儿,认出来是村长。
她想了想,自己除了买房那天见过村长外就再也没进过村,每天都在忙着赚钱,自然没时间来和村里人连络。
看着小老头越走越近,林双玉从背篓上拿下一条鱼,朝着村长走过去。
“村长!”她快走几步迎上去。
村长年纪大了,林双玉叫了他好几次才听到。
他循声看过来,第一眼觉得陌生,又看了一会儿才认出来,语气中带着些恍然大悟,笑呵呵的摸着胡子,“是你啊,小姑娘。”
林双玉笑着应声,不等村长反应便把挂鱼的草绳塞到村长手里。
村长语气慢吞吞的,连声拒绝:“拿回去。”拍拍鼓出来的肚子:“老头子吃好喝好哪能要你小姑娘的东西,拿回去给自己煲汤喝。”
村长还记得月前第一次见林双玉时,小姑娘瘦的皮包骨头,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走。
山上生活本就不容易,连开荒的空地都没有,他自然知道觅食困难,哪能要小姑娘的口粮。
林双玉自然不会收回来,没有村长卖给她房子,现在她不一定在哪流浪呢。
“您拿着,如果没有您把房子卖给我,我现在不一定在哪啃草根呢。”
村长拗不过她,只好收下了鱼。
想着山上生活辛苦,便问:“在山上住的还习惯吗。”看了一眼一旁的背篓,“这是要进城去?”
林双玉点头,道:“山上水土肥沃,从树上漏下一点就够我吃一阵了。”
村长:“是这个道理。老天宽仁,不会让勤劳的人饿死的。”
宽仁什么的林双玉不懂,村长说的话她都笑着点头应下。
许是上了年纪,村长喜欢唠叨,“趁着年轻多做些工,到时候我帮你留意村里有没有便宜些的房子,搬到村里,再买两亩田,总比在山上的好,爬上爬下辛苦又危险。”
不等林双玉说话,就听到有人说:“还要多做工,再多做些就要把我们小姑娘给累病了!”
听到声音林双玉转身看去,果然是陈香月一家。
远远的拉着板车走过来。
今天陈筠也跟着,她脚步快,蹦蹦跳跳的就跑到了林双玉身边。
抱着林双玉的手臂,仰头和村长打招呼:“村长爷爷好。”
村长乐呵呵的和陈筠说话。
说话间陈香月和陈清也走了过来。
陈清话少,板车放下便一声不响的把林双玉的背篓和鱼放到车上。
陈香月语气爽朗,和村长闲聊:“您今儿怎么出来这么早,可吃过饭了?”
村长摆手:“人老了,睡不着了。”
几人在一起闲聊几句后,林双玉一行人急着进城,便和村长告别。
等她们走出一段路后,听到村长在后面喊她们,停下等村长赶上来。
村长对陈香月说:“真是老糊涂了,话到嘴边都没想起来。”
他看了一眼陈筠,道:“州府有了新说法,今年起小丫头也要交一人税了。”
陈香月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声量都提高了些:“这不是要人命吗!原本十岁才要交税,后来说五岁要交半人税,现在七岁就要交一人税了,还有没有王法可言!”
周围赶路的百姓被陈香月的声音吸引看过来。
林双玉注意到后,拉了她一把,提醒道:“婶子,小声些。”
陈香月才看到周围人在看,不忿的把剩下的话咽到肚子里。
说到交税林双玉突然想起来,自己应该也要交税,便问村长:“村长,今年什么时候收税,我…应该还没交。”
村长摆手止住她的话,“不必了,明年再交吧。”饭都吃不饱还交什么税。
村长说完后便离开了。
她们一行人继续向城里赶去。
陈筠看出她娘心情不好,没敢像以往一样捣乱,安安静静的跟着林双玉,和她一人一边帮忙推着板车。
几息后,陈香月平复了情绪,脸色也缓合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