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杨婵传奇[洪荒+哪吒+宝莲灯+封神] > 第81章 心魔为何

第81章 心魔为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赤脚大仙诧异,等会儿?不是说通商吗?这也不是通商的意思啊?

来前玉帝特意嘱咐了,三界通商太荒诞,肯定不可行。但是为了王母的面子,玉帝决定不出面了。让他们组织了一批仙官,准备硬顶着不通过便是。大不了,像之前一样在小节上让让步,让娘娘不至于下不来台。

这怎么,王母娘娘提议的分明是三界通衢诏。其意为三界往来如大道般畅通无阻,打破仙、凡、妖、冥之间的壁垒,如四通八达之路,让各方皆能寻得发展机遇。

这听着,挺有道理。大伙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毕竟,颛顼帝绝地天通够后,天庭神仙们等闲去不了人间也很不舒服。若是不奉召就下界,很容易沾染一身煞气冤孽回来,十分麻烦的。

与此同时,地界大殿,承天娘娘抚着袖中王母当年送花仙入幽冥时所赠的凤纹玉牌,听着手下鬼差禀报天庭异动。

身旁的阎王战战兢兢道:“娘娘,天庭此举恐破阴阳平衡,咱们当真袖手旁观?”这王母娘娘背着玉帝做这么大的决策,真不怕大天尊之怒!?

承天娘娘轻笑出声,“当年王母助我平定九幽之乱,如今不过是还她一个人情罢了,我们地界同意此诏。”指尖划过案上生死簿,啊,不,是人书,密密麻麻的姓名间,一道金光正悄然蔓延。当初,她帮我。今日,我帮她。因果在此,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承天娘娘笑意更深。

远古之后,人族开始衰弱。上古时期,仙凡界限模糊不清。神明与凡人混居,虽有过一段和谐共生的岁月,却也埋下了无穷隐患。

那时,仙神凭借超凡力量随意干预人间事务,时而为某些凡人降下无量福祉,时而又因一时喜怒引发无边灾祸。部族间的纷争常因仙神的介入而愈演愈烈,凡人的命运在神力博弈中飘摇不定。

颛顼帝目睹这一切乱象,深知长此以往,凡人将永无安宁之日。他怀着对苍生的悲悯,毅然决定斩断仙凡之间过于紧密的联系。手持巨斧,以无上神力劈开天地之间的通道,天柱倾塌,仙凡自此分隔。这一壮举被后世称为“绝地天通”,其本意是为凡人建立起一道屏障,让人间能够脱离仙神的直接掌控,自行发展、休养生息。

那位五帝之首希望通过此举,让凡人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在这片大地上耕耘、繁衍、建立秩序,摆脱对神力的过度依赖,通过知识的传承悟道,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承天娘娘听过他的设想,神明应高居天界,守护天地法则,而凡人则在人间遵循自然规律,自力更生,两者互不干涉,各自安好,各自得道。

然而,事与愿违。

“绝地天通”虽切断了仙神直接干预人间治权的途径,却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彼时,众多修仙门派认为人间浊气渐重,不再适宜修行,纷纷举派迁入隐秘的洞天福地。这些门派带走了珍贵的修行秘法与高深的道统传承,最重要的是很多知识的传承断绝了,人间的修行资源日益匮乏。

尤其是扶桑树自动进入汤谷后,人族的智慧似乎也蒙尘了一般。诸多知识被遗忘,被掩盖,被蒙蔽,不断在倒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帝变迁,凡间道统也逐渐断绝。到夏兴时,曾经兴盛的修行之风,变得寥寥无几。到商兴时,凡人失去了与道沟通的桥梁,只能在蒙昧中艰难探索。虽偶有天资卓越者能够自行悟道,但终究只是少数。曾经与仙神交流、学习的机会一去不返,人间的发展陷入了新的困境,这与颛顼帝最初为凡人谋福祉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且,颛顼帝挥斧断天之际,混沌震荡,不仅撕裂了仙凡通道,更斩断了阴阳两界的隐秘联系。原本阴阳两界尚有幽微裂隙相通,亡魂可循着月光与梦境的指引,偶尔重返阳间故土。战死沙场的英魂,亦能暂借躯体完成未了心愿。自天柱崩塌,天地法则重铸,阴阳两界如被铁幕隔开,裂隙尽数闭合。

黄泉路上,无数亡魂徘徊悲泣。他们望着对岸的人间烟火,却再无法触碰生前挚爱。曾有稚子夭折,母亲在坟前日夜呼唤,魂魄虽闻声而动,却在触及阳世边界时被无形屏障弹回。亦有将军马革裹尸,执念驱使魂魄欲返营寨布防,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躯体逐渐冰冷,自己的灵体消散在阴阳交界处。

阴间阎罗循新定法则,筑起重重关卡。奈何桥、孟婆汤、六道轮回成为亡魂不可逾越的秩序,唯有极少数受天地眷顾的特殊存在,方能在机缘巧合下借尸还魂。

寻常百姓若想让亲人还阳,除非有大罗金仙以通天彻地之能,强行撕开阴阳壁垒——可这等手段,不仅要耗损巨量神力,更会扰动天地秩序,引发阴阳失衡之祸。

久而久之,阳间百姓对生死愈发敬畏,阴间也因枉死亡魂滞留渐生乱象。不得已之下,有了枉死城。那些阳寿未尽的孤魂野鬼在两界夹缝中挣扎求生,怨气凝结成瘴。阳间术士为沟通幽冥,不惜施展禁术,却往往引火烧身。

“绝地天通”种下的因果,如藤蔓般在三界蔓延,让无数生灵陷入求而不得的困局,直至千万年后,仍在等待破局之人。

而那枉死城中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已经快走火入魔了,玉鼎真人与截教五天君陪着揪头发。谁让他们找不到太乙梦中所谓水火风土木之灵呢,那些掌管着灵物的神,终归只在梦中有,现实中找不到,自然无法超度枉死亡魂。

王母娘娘之策若可行,枉死城冤魂便多了一条路。

南极长生大帝于丹房闭关,忽有一缕神识探知天庭异动。

徒儿捧着玉碟急报,“帝君,王母娘娘已欲要强行通过三界通衢诏!”

长生大帝望着炉中即将炼成的金丹,淡然道:“既不违天条,又能惠及众生,何乐而不为?”拂尘轻挥,丹房外缭绕的云雾中,竟浮现出凡界众生欢笑的幻象。众生有灵,皆可成仙,有何不对。

当年颛顼帝执斧断天时,衣角猎猎作响如燃烧的玄色火焰,他望着崩塌的天柱与四散奔逃的仙神,眼中满是“为万世开太平”的决然。南极长生大彼时还是阐教外门弟子,只觉得这位人皇之姿如此雄壮。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道隔绝仙凡的天堑,竟成了锁死三界生机的巨枷。

凡人困于浊气渐重的人间,求道无门,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转瞬即逝的传说里。枉死的亡魂在幽冥受尽苦楚,连回望故土都成了奢望。而仙神们被困在九重天上,望着曾经鲜活的人间烟火,空留满袖寂寞云霭。

瑶池仙宫,凌霄宝殿,却暖不过神仙们渐冷的心。仙娥们轻挥广袖,舞不尽对凡间的思念。仙君抚琴弄箫,奏不出往日与凡人对饮时的畅快。曾经热闹非凡的仙凡盛会,如今只剩天庭单方面的法会,钟声在空荡荡的天际回响,惊不起半点涟漪。

人间的颓势在岁月中愈发明显,曾经能与仙神对弈的大能修士渐渐凋零,洞天福地日益枯萎。新生的凡人孩童即便天赋卓绝,也难以窥见仙道真容。

各方有志之士,如那龙女寸心、西岳神女杨婵,虽心怀壮志,却如困在蛛网中的飞蝶,每一次振翅都被天地法则束缚得愈发艰难。

反观玉帝端坐在九龙沉香辇上,俯瞰三界的目光平静无波。他的冕旒轻晃,似将人间的悲喜都挡在珠帘之外。面对朝臣们关于重启仙凡通道的奏请,他总是以“天道自有定数”搪塞。

有人说玉帝安于现状,享受着高高在上的威严。也有人揣测,他是在等待一个足以打破僵局又不致引发大乱的时机。只是这一等,便是千年又千年。

南极长生大帝丹炉中紫火明灭,映得他眉间道纹忽隐忽现,灵台间推演的卦象却如乱麻纠缠——玉帝与上清道人在凌霄宝殿论道已久不出,王母娘娘竟要在此刻强推三界通衢诏,这般巧合,绝非偶然。

“陛下素来谨慎,怎会任由新政在论道时悄然推行?”他望着丹炉中即将成型的金丹,玉色丹丸表面竟泛起丝丝裂纹。

南极长生大帝袖中掐算,卦象中的天机如迷雾重重,玉帝的态度在卦辞中若隐若现,似默许又似制衡,倒像是在刻意留出缺口,引各方入局。

而王母娘娘雷厉风行的手段,更让他心生警惕。记忆中瑶池那位端坐凤辇的正神,向来深谙权衡之道,此番却如此急切,怕是早已看清三界症结,不愿再等。

忽然想起王母与他闲谈时,曾望着人间战火叹道:“仙凡永隔,终是死水一潭。”此刻想来,那时便已埋下种子。

殿外弟子送来密报,南极长生大帝却将奏疏搁在一旁。

他轻挥拂尘,驱散丹房内紊乱的灵气,沉声道:“传令下去,我等只管守好本分,其余之事……”眸光扫过窗外翻滚的云霞,“且看这场棋局如何落子。”玉帝的沉默,王母的急切,背后皆是三界大劫将至的征兆。

还有那位东华帝君,当真入世人所想的那般耿直吗?他可是太初水泽中唯一留存下来的神明,当真就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

一场隐秘的风暴已在黑暗中悄然酝酿,那看似能带来生机与希望的通途,或许正是大劫的可怖引子。

在天庭仙宫之中,向来养尊处优的仙人们因这道诏令而人心惶惶。那些习惯了在云端俯瞰凡人的高高在上者,担忧着凡人涌入仙界会打破原有的秩序与宁静,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而一些心系苍生的仙官,虽认可通衢的初衷,却也深知变革之路必定荆棘满布,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不可收拾的混乱。

而此时的西王母国,杨婵望着天边压境的乌云,心口突然发烫。她不知,自己已然成为这场三界变革的关键一子,更不知,当王母娘娘在三界通衢诏上落下朱笔的那一刻,整个天地的秩序,都将被彻底改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