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旭又一次和变戏法一样,从袖口的内袋里掏出她的笔墨三件套,一抬头就看见诸葛亮又在打量她的动作。
“童夫人,童兰台,请问这串动作是怎么做到的?我每次看到都很好奇。”
“你说这个?”
朝旭晃晃手中的东西,然后放回袖口里,真的开始讲解起来:“袖口里面有个内袋,这些都在内袋里,需要用的时候把手缩回袖子里,内袋有一个角度可以刚好拽出来,像这样。”
朝旭手往袖子一缩、一扒拉,那三件套就又回到了手中。
“再然后是这个墨水盒。这个的凹槽套在毛笔刷头上,这里有个夹层,在这里。”朝旭将“凹”字形结构的便携墨水盒展示给他,“要上墨水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个机关,把这格拉开一点,就能沾上墨水。用完之后再甩一下,墨水就不会再流出来。”
“太巧妙了,这个是童夫人的设计吗?”
其实工作时间还是喜欢被称为“童兰台”......
也罢,反正以后也没什么机会见到。而且......朝旭瞄了一眼孙权,孙权好像很喜欢诸葛亮如此称呼她。
“是我兄长的设计,他看我每次做笔记都要掏半天,所以设计了这个小机关。这个笔和竹简也是迷你版,更适合携带。”
“原来如此,方便给我看看吗?我觉得它还有改进的余地,比如——”
“咳咳。”
被忽视了很久的孙权有些不满地轻声咳嗽,提醒诸葛亮现在是孙权和他的面见时间。
她尴尬地笑笑,用手比了个“请”的动作,诸葛亮也朝孙权行见面礼,又进行了简单的寒暄后,这次的谈话才算正式开始。
“我听子敬说了,刘豫州派你来当使者。看起来你我年龄相仿。你是子瑜的弟弟吧,子瑜是我的朋友,那他的弟弟就是我的弟弟,你也不必拘谨了。”
朝旭分明看出诸葛亮有一些话想说,但话到嘴边了半天,最后还是只剩下了一句:“我也很高兴能够与兄长所追随的孙将军见面。”
“他被曹贼打得落荒而逃,你还愿意追随他,看来他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孙权眯着眼睛,故意端出一副想挑衅的模样。
“刘豫州确实有匡扶汉室对抗曹贼的心,只是那曹贼势力太强,北方劲旅将我们一路打退到了您这里。刘豫州派我来作为使者,主要是想听听您的决定。若您决定对抗曹贼,我们必定全力配合,若您想投降,也请您早日告知我,我也好回复给刘豫州,您已准备向曹贼称臣的事情。”
“你主公现在在江夏?”
“是,与刘刺史的长子一同镇守江夏。”
年初时,孙权确实打下了江夏,但那个时候的目的是替父报仇,而不是占领。再加上去年已经把江夏的百姓都抓回了江东,打完之后那里接近空城。本想等刘表死后、再打着吊唁的名头去把那里捞过来,没想到刘琮完全没准备对抗。现在反而成为了刘备与刘琦对抗曹贼的地方。
孙权没有立刻给出正面回复,而是又问道:“既然如此,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
“刘豫州拥有大汉皇室血脉,是盖世无双的大英雄。岂能轻易向遭贼投降,先尽人事、再看天命。士大夫们都自愿来投奔他,更谈不上什么内乱啊、反贼啊、出门打仗还被人烧了后院。他可不是别人都劝投降,就会向曹操投降的人。”
这说的可真有水平,孙权绝对要生气了。
朝旭这一行笔录都没写完,就听见孙权那侧传来了拍案而起的声音。
“难道我就是什么愿意把江东拱手让人的人吗?”孙权抬高了音量,语速也加快了,“我的主意已定,但刘豫州也打了不少败仗,我凭什么相信他拥有与我们联手抗曹的能力?”
“刘豫州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加上刘长公子手上,差不多还有两万士兵。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曹操的军队又一直快马追赶,早就没那么多力气,已经是强弩之末。我相信只要将军愿意派出军队联手,我们一定可以把曹贼打回北方。不过,说到底,我也只是个使者,我没办法干涉孙将军的决定,我主公派我来,也就是表达一下我们的合作意愿,具体合不合作,还是要看孙将军的想法。(1)”
朝旭突然怀疑,孙权刚才那句话,其实也是想听到点能反对那群投降派的建议。
不过诸葛亮明显不想做这个“恶人”,顺手就把话题推了回去。
“说得好,我明白了,孔明先生先下去吧,子瑜也挺想你的,你们兄弟一场,你要不介意可以去他那里暂住一段时间。”
孙权说完,便叫来了孙邵,由孙邵将诸葛亮带离了房间后,朝旭顺势走到孙权申请,将本次的记录放到他面前。
但他并没有立刻阅读,而是颇为烦恼地盯着案,那地方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