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
何为不争。
谢羽觉得自己应该去找一个答案。
不仅是为龙渊之人,也是为自己。
朱襄氏虽说要去不周山一趟,但他却并不着急。
谢羽自然也不着急。辗转的死亡又重生,让她比世上很多人都更有耐心。有些不是琴灵的日子里,她行走于人世,要做一些人类的事,都很有耐心,更不必说琴灵寿命远超常人。她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时间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陪同一位老者游历天下,听从他的教诲,对她而言,也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当一个人生存的长久的时候,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就成了智慧。
他们从中曲山出发,也经过沼泽湖泊,高山密林。
朱襄氏问她,山与海的不同。
谢羽的眼中,都是相同的。沧海桑田,终有一日,海落,则高山出,海升,则高山隐。
他问,神与人有何不同。
谢羽回答他,并无不同。
“哦?”
驳听着他们的对话,缓缓走过原野,走过羊肠小道,眼光中流露出人性化的疑惑之色。
它已经很聪明了。闻道者,灵智开启,将入道也。
谢羽答,“于天地,皆为一瞬。”
朱襄氏点点头,“世人常言仙人与天地同寿,又做何解。”
谢羽忍不住低头笑了。“可往来古今,完整的见证天地变换者,又有几人。”
“没有。”朱襄氏道。
很久很久以前的盘古大神没有,烛龙当年一闭眼便错失天地间万年的变换,如今的伏羲也没有,往后,也不知会不会有。
盘古大神被尊为众神之首,生于混沌,一身神通已是天地的灵力铸就,可他经过天地分离,经过了阴阳相生,他看清了这片土地,最终却还是没有以神明之体再走到天地终结。或者说,他其实已经走到了天地终结,不过,他拼尽自己的力量,让本该终结的天地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世上能完整地见证天地变换的,竟真的没有一人。
朱襄氏叹息。人皇……当年他救下襄垣时,只知那个孩子想要寻找铸剑之法,并未细问。后来安邑部族触怒伏羲,最终化魔。追根究底,是在于神农的出手吗?神农氏若不出手,襄垣恐怕会曝尸荒野,那么蚩尤无法得到断生,是否羲皇对人族的心意,就不会变动。
可是细细想来,哪怕重来一次,他也还是会救下襄垣吧。
谢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对他说,“世上因缘际会,本就是如此。天地之理,往往不可违逆。盘古大神与烛龙神通广大,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如今之世,他们又如何看待呢。”
“无论他们是否认可,看待今世者,已是今世之人。短暂的生命无法见证天地变换,可万物生灵,其实也只需要见证自己的世界即可。谓心的安宁,只需生所存在之时,何必忧心未来的吉凶祸福呢。”
朱襄氏满意的抚着胡子。“很好。”他不赞同羲皇困住商羊,预测那些可见不可见的未来便是如此。商羊入住雨师殿后,天界刮起了一阵占卜算卦之风,实在不妥。还好凰来没有被他们带坏。
这个弟子,他很满意。
作为人皇神农,而满意。
往日来时,不周山总是风雪大作,许多龙族于外围戒备,可随朱襄氏而来,这里的风雪早已经撤去,钟鼓感应到他的气息,早早出来相迎。
金红色鳞甲的龙族从遥远的天际飞来,就像升腾起的艳丽的火焰。
“神农,你终于前来赴约了。”
“是,我来了。”
“……”
“我等的太久了。”金色的巨龙说。
等钟鼓转脸看到谢羽,龙脸上很明显一抹诧异,“为何你也来了?”
谢羽没理他,朝朱襄氏,或者说人皇神农,微微俯身,“神农大神在上,受流凰一拜。”
神农伸出自己的手杖制止她,“不必。想来你早也知道了。”
谢羽也不掩饰,“弟子……的确有所察觉。”
“徒儿,走吧。”
“师父不问问阿羽吗?”
“何问。”
等她看到神农的笑容,顿时明了,在她察觉到神农氏身份的时候,谁又能说,这位神明,就对阿羽这个名字深信不疑呢。
她也笑了。“我也该想到的。”
神农从驳的背上下来,为它解开脖子上的绳索,拍拍它的头,示意它回去。
他看着谢羽,“一路行来,也有万里。为师想来是了解你了。”
原来选择走路,是为了这个……
“你与羲皇的想法不同,也有别于娲皇。但这很好。”
他们绝不会说,神与人,是相同的。
“这是你的道,继续走下去吧。”
他对谢羽说完,转头吩咐钟鼓,“劳烦带我们下去吧。”
下去?
不周山之下有什么?
谢羽微微睁大眼睛,想到了答案。
不周山之下,是衔烛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