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好铜板,两人清洗干净手,脱去鞋子,爬上床休息。
谢瑜手环住林安的腰,林安将脑袋埋进谢瑜脖颈前,彼此依偎着睡去。
一个时辰在燥热中流逝,屋子里,三人正睡得香甜,轻轻打着鼾。
林安一向对时间敏感。
心里惦记谢瑜说过上山挖野菜的事,这会儿,人已经醒来,正撕开谢瑜的衣襟,将脸埋了进去,偷偷地嗅着谢瑜身上的浅浅甜香气息。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谢瑜身量好似长高了一些,胸膛也比先前看见的厚实了不少,贴在谢瑜怀里,他觉着非常的安心与满足。
谢瑜被胸口处的丝丝痒意闹醒,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林安在作怪。
这也算寻常事,毕竟除开要做正事的时间,只要两人在一处,林安就格外的爱粘着他。
谢瑜没说什么,只下意识伸手,将人往怀里拢了拢,让两人贴得更紧。
散发着青草甜香的安郎,他也喜欢抱的,只是前些日子没想开,一直把安郎往外推,当真是有福不会享。
过了好一会儿,谢瑜瞧着窗外的光似乎没那么刺眼了,就想着起床到山上走一遭,挖点野菜野蘑菇回来。
谢瑜的手轻抚了一把林安的腰身:“安郎,该起了,咱去山上捡些蘑菇,挖点野菜回来,太阳还没落山,咱就得开始准备订婚宴。”
林安舍不得离开谢瑜的怀抱,张嘴轻轻咬了一下谢瑜的胸膛,才脸带郁气的坐起身来,一副欲求未满的样子。
“嗯,起吧。”说着,便自顾自下床穿鞋,披上外衣系好腰带衣带。
谢瑜自然留意到了林安的异样,但现在确实抽不开时间去安抚,只好利索的翻身下床,熟练穿好衣物,才走到窗边,喝了口桌上放凉的红枣茶。
天气热,这回就不带林承林予一起了。
谢瑜林安两人从库房拿了小铲子和竹篮,头上各戴了一顶草帽,离家而去。
走在村道上,放眼望去,一片柔和的青绿色映入眼底。
那是新种下水田的青绿色秧苗,村里人绝大多数人一年的盼头。
暖风盈盈,带动秧苗细长的叶片,叶片舒展随风轻轻晃动,老叶尖尖一头坠在水中,风一吹,叶尖就往水里戳,鼓起一小串细细的水泡泡。
视线上移,便看见一片风中簌簌摇摆的大竹林,谢瑜不禁疑惑:“安郎,那片竹林是不是村里共有的,我想去挖些竹笋吃。”
不说酸辣、腌制竹笋,油焖鲜竹笋也好吃到爆!
野菜哪有油焖竹笋好吃?
林安:“是共有的,一圈都围了栅栏,每年都会卖掉一批竹子,竹笋每家每户都有定额,我们家分得2根。”
谢瑜听完眼前一亮,一把攥住林安的手,将人带着往前跑:“走!挖笋去!两根笋可以烧两回油焖竹笋了!”
林安被攥住了手,脸皮止不住的发红发烫。
好在这条村道没什么人经过,他就没叫停谢瑜,由着对方牵着自己往竹林方向跑去。
少年人削薄的脊背,清肃的身形,在村道上追风奔跑,张扬且富有生命力,像山地之神孕育出的精灵,连风吹乱的头发丝,都在流溢着金色光彩。
一时间,林安的心口鼓动得厉害。
真好,阿瑜是他的……
半刻钟后,两人一前一后来到竹林边上,这儿建了一座小木屋,屋子前坐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老者身前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有一本记录册。
“哪家的?”老者瞥了两人一眼,提笔蘸墨。
林安上前一步,说了自己的名字:“林安。”
老者眉心微蹙,有些疑惑:“这名字还是第一次听,你以前没来领过竹笋份额,对吧。”
老者翻开记录册,开始找寻对应的名字:“那便对了,容我翻一下花名册,找到你名字。”
清水村是个大村,村中住着两百来户人,不一会儿,老者便在两百多个名字中找到了林安二字。
老者递出一块印泥:“来,摁个手印,两根竹笋,只少不多,进去挖吧。”
林安摁完手印,两人并肩踏入竹林中。
入口处常有人来往,地上的竹叶被踩得塌塌的,有些地方被掘出了发黑的新鲜土壤,土壤边上还有剥掉的竹笋壳子,不远处还传来锄头挖掘土壤的声音。
许是竹子遮蔽了阳光,入目一片高高直直的竹竿,有成人手臂粗壮,昂头往上看,才能见细密的竹叶竹枝条。
竹子之间各有不同,最明显的就是竹子的颜色,其次就是竹叶叶片的大小。
谢瑜抬脚跟着林安往前走了一段,忍不住问:“这都有些什么竹子,瞧着不太一样。”
林安:“这一片混种着元宝竹、毛竹、青皮竹、水竹,竹笋能吃,个头太小,没什么吃头。我们要跨过这一区域,到南面去,那边栽种有甜竹,竹笋清甜可口不涩嘴。”
谢瑜:“原来是这样子。”
不过,对于身体里没什么油水的人来说,还是少吃竹笋为好,容易造成积食。
用重油去煮笋,村民们又会觉着费油,不划算,所以村子里虽然开放了竹山,实际挖满自家份额笋量的却没几家,守竹山老人家的那本册子上,没见几个红手印。
年年如此,岂不是浪费了很多竹笋?错过了很多赚取银钱的机会!
甜笋不涩口,生吃有种植物的淡淡清甜味,村里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肚子里没二两油水,但镇上人、城里人有啊!
不涩嘴的笋,清炒都好吃,只要烹制方法得宜,不愁没人喜欢。
若是肯加重油,用竹笋、菌菇、蕨菜、大蒜、小米椒混合腌制成瓦罐菜,用油纸密封好,可以存放半年之久。
等吃笋季节一过,尤其是秋季和冬季,甜笋瓦罐菜就是稀缺货了,不愁卖不上价。
思索间,谢瑜跟着林安的脚步,已经走到了南面的甜竹子生长区域。
跟其他竹子区域不同,甜竹这边竹子低矮,竹身像甘蔗一样肥壮,竹节突出,竹叶油绿,脉络明显。
谢瑜看了一圈,都没有看见突出的竹笋,连忙看向林安:“甜笋都在土里吧,怎么知道哪里长了笋。”
林安蹲下身来,用小锄头刨了几下面前的干竹叶堆,一个竹笋尖尖就冒了出来:“看着比其他地方蓬松一些,或者鼓起的地方,往往底下就长有竹笋。”
谢瑜兴致勃勃的拿着小铲子蹲下,伸手扒拉了一下笋尖:“安郎,你拿铲子找笋,我来挖笋。”
好久没挖笋了,想体验一下。
林安自然不会拒绝谢瑜,当即交换了工具。
谢瑜挥动锄头,刨去竹笋周边的腐叶,露出底下黝黑松软的土壤,一根斜趴着的白胖竹笋,映入眼底。
一锄头挖下去,斩断根部,谢瑜双手捡起竹笋,递给林安看:“好肥一颗!”
“这一颗都能做三碟子油焖竹笋了。”
林安眼底温和:“还要挖掉另一颗吗?还是先挖一颗。”
谢瑜将竹笋丢进竹篮子里,扛起锄头走近林安:“挖的,另一颗我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