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朝堂之上,便有了官员弹劾马英的折子。
郑闲坐在台上看着下方神情若有所思,郑绍好似和身旁官员们一样惊讶。
马英冷着脸,“你们什么意思?这是要我一个人把北疆的责任都担了啊!”
御史中丞卢刚低着头,只道:“臣已查清,昨夜吴怀在狱中已经招供,他虽有失职之责,但实为史岩畏敌如虎,拥兵不前,调度错误导致的兵变,最后竟然还敢临阵脱逃!丧师辱国,其罪当万死!”
“北疆原已被明亲王旧部平定,可如今卷土重来,此非天灾,而是人祸!既是人祸,就不是简单三言两语便能避过去的。此次轻易饶恕,以后再难惩罚。是以必要严惩不可!”
马英身旁司隶校尉徐云冷笑一声,“这些不过是你们一家之言,史岩早已战死在北疆了,临阵脱逃的另有其人,你们怎么好意思用他的话来当作证供的?哼!”
御史马刚一旁廷尉正刘津接话道:“并非污蔑,而是有人证!”
“人证?哼!我看是吴怀的人证吧!”徐云嗤笑一声,满不在意。史岩身死,吴怀临阵脱逃,军中大半都是他们马家一派的人物,他们哪里来得证据?不过是污蔑罢了!
“吴怀其罪亦不可饶恕,他声称愿以死为证!”
果然,徐云笑道:“他一个罪人,北疆战败,陷青云两州百姓身处水深火热,颠沛流离之中,早就应当斩了,留他这么多时日,不过是为了还清事实真相,如今又敢来污蔑马太尉,死了才是为国为民!”
“宫中寺人田望也作证,是史岩任人唯亲,兵备弛废,调度无方的原因,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其伪造军令,军事文书及账簿等物皆是证明!”刘津轻飘飘把证据说了,马英这边却是集体大震。
田望是宫廷寺人,那便是皇帝的人。背后是谁的意思自然清楚明了。
众人连忙转头望向马英,马英缓缓向身侧那身居高处的明黄色身影望去,面沉如水,“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秦度拧着眉望向他们,无奈道:“太尉,刘廷尉所说,朕实不敢相信,可这人证物证俱在,朕也无话可说啊!”
“人证物证皆可以伪造!”徐云大喊。
“这是朝堂,天家还坐在上面,徐校尉岂敢无状!”御史卢刚怒斥道,“御史台与廷尉卿联合查探得出的结论,你也敢大放厥词?!”
马英按住徐云,嗤笑道:“退下,我倒想听听他们想在我头上扣什么屎盆子!”
“哎,太尉此言差矣,我们也是秉公行事。”廷尉正刘津在一旁推脱道。
马英冷哼一声,并没有搭腔。
“史岩虽已身死,可祸遗万民,自是要诛灭三族,以儆效尤!至于北疆之事,青州乃要塞之地,还需尽早收复才可……他既是马太尉所举荐,军中主将才能马太尉最为熟悉,青州又原是马太尉家乡,那么平定北疆之事便需马太尉劳心,以将功补过,替君分忧!”
马英冷笑一声,“原来诸公是在这里等着我呢!你们既说史岩有罪,可吴怀就没有罪过了吗?这青州三郡上下加起来超过百万之众,史岩之罪我愿替他承担,那吴怀之罪何人承担?他由郑司徒举荐,郑司徒该不该将功赎罪?还是子过父承?郑太傅亲兵前往?总不能将这罪责都往我一人身上推吧!”
“吴怀渎职之责,罪无可恕,昨夜供出口供后已感羞愧狱中自尽了。至于其他,其一族妻儿老小,皆已斩首。与其相关人等约三百余人,流放青州充军……”刘津笑着说了吴怀等人的罪过,就是没有提及郑家一个字。
“……”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青州之事重大,怎可将全部罪责让太尉一人承担?!”徐云等人听罢气愤异常,如果此时腰间佩剑,想必要拔剑相向了。
事已至此,马英已经看出来了这是郑家和皇帝针对他所设的一个圈套,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对昨日劝农时他僭越的报复,说再多也是枉费口舌。
他环视朝堂上众人,又看了一眼坐守上位的少年天子秦度,沉声道:“诸公欺人太甚!青州之事处事不公,我断不肯受命!我等先行退下了,尔等自行上朝吧!等什么时候商议合适了再告知我!”说罢冷哼一声便离开了。
“大胆!”宫外有守卫拔剑想要拦下。
“谁敢拦我?!”马英冷哼一声,左右武将属官立刻上前,目光如炬。上前者均朝廷重臣,手中皆握有军权。平常守卫皆不敢招惹,见郑家与皇帝没有表示,他们便缓缓退开了。
看着守卫收了剑,马英又瞥了一眼朝堂内众人,嗤笑一声便大步离开了。马英所属众将草草给秦度行礼后便也随马英而去了。
待朝中再无马英之流时,群臣激愤,终于忍不住怒道:“他竟敢如此?!未免太过不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