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从逃妾到开国女帝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入关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入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丁钰干咳两声,想起崔芜如今的“身份”,刻意理了理袍袖,而后后退半步,郑重作揖。

“容小人为郡主引荐,”他装模做样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这位是原镇野军龙骧营果毅都尉,狄斐,自锦成。”

银甲将军摘下头盔,阳光洒落面庞,右颊处的靛青黔纹格外清晰。

***

一个时辰后,打扫干净战场的镇野军返回城关,崔芜与丁钰亦在其列。

崔芜刻意留心,发现这支轻骑人数约在三百上下,比之昔日镇野军远远有所不如,便知狄斐这个果毅都尉约莫是真的,但他麾下这支轻骑不过是打着镇野军旗号,早不是当初纵横关中的镇边强军。

而且,他们对崔芜的态度十分微妙。

客气固然是客气的,毕竟铁勒军痛快退兵,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主帅遇刺、群龙无首,而这一切都是崔芜造成的。

军中之人凭拳头说话,对强者天然多三分敬重,虽然心中存疑,却也不敢将崔芜当成寻常女子看待。

更要紧的是,丁钰向镇野军求援,乃至当众介绍崔芜时,用的是“歧王遗女”的名义。

这就很微妙了。

不管眼前的“镇野军”是否旧瓶装新酒,也不论狄斐这个果毅都尉有多少水分,名义上,他们都属老歧王麾下,与崔芜这个山寨郡主有着一重君臣名分。

也难怪狄斐听说崔芜“身世”后,一直噙着异样的笑意,似冷诮似讥嘲,叫人说不出的难受。

崔芜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老歧王过世多年,他们未曾另投伪王,至今守着镇野军旗号,已是仁至义尽。如今突然冒出个来路不明的乡野丫头,自称“歧王遗女”,大有仗着名分指手画脚的意思。

如何能让沙场搏命的军汉不嗤之以鼻?

崔芜稍作思忖,确认了接下来的行动方针。她尚未学会骑马,此际是用粮车代步,当下便请护持在侧的队正带话:“烦请给狄将军传话,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队正略带戒备地瞧着她。

崔芜丝毫不愠,竭力展露亲和笑容。她占了颜值便宜,虽布衣荆钗、面伤未愈,却难掩国色丽质,一笑间艳光四射,竟叫队正生出目眩神迷之感。

他不敢再看,一夹马腹匆匆去了。

须臾,狄斐纵马过来,居高睥睨地投来注视:“何事?”

崔芜不以为意:“我将幼弟与乳母安顿在近旁山林,烦劳将军派三两亲兵前去,将人接来。”

又道:“吾弟年纪尚幼,乳母亦是柔弱妇人,还请将军挑选面善之人,莫要惊吓到他们。”

狄斐神色淡淡:“郡主吩咐,末将岂敢不应?”

一甩马鞭,径自走了。

丁钰冷眼旁观许久,终于忍不住了:“这小子傲得很,你想用‘歧王遗女’的身份收服他,怕是不容易。”

崔芜压低声:“你见他之后都说了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应?重复给我听,一字别落。”

丁钰点点头。

彼时,他刚向狄斐报上名号与出身,后者的态度还是相当友好。丁钰猜测,这友好中不乏两重含义:既是对富商豪贾济阳丁氏的示好,亦有对延昭的招揽之意。

但当丁钰报出自己奉“歧王遗女”之命,前来拜会守城将领时,狄斐的态度瞬间变了。

“这小子打着老歧王麾下军队番号,又死活不肯投诚伪王,我还当他对老歧王有多忠心。可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丁钰摸着下巴思忖:“难不成那小子跟你一样,是打着拉大旗扯虎皮的主意?”

崔芜不置可否:“然后呢?”

丁钰:“他说他不认识什么‘歧王遗女’,鬼知道你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一介女流不安生找个角落躲起来,还想插手男人们打仗的事,是嫌命太长吗?”

崔芜面露怀疑:“这是他的原话?”

“差不多是这意思,”丁钰没敢说,狄斐原话比这还难听,干咳两声,“我告诉他,你有法子逼退铁勒人,他这才态度好点。”

简单的三言两语,足够崔芜建立对狄斐其人的初步印象:他是个合格的武将,有智谋,有武勇,且脾气桀骜难以驯服。

他对老歧王有成见,当然,也可能出自古代男人对女子一贯的轻慢不屑。但崔芜觉得,他对“歧王遗女”如此不待见,背后多半另有隐情。

“麻烦了,”崔芜想,“要收服这样的人,使诡耍诈都是白费力气,必须展现自己的强大,才能让他心甘情愿臣服。”

对于征战多年的武将而言,怎样才算强大?

要么如诸葛孔明,多智近妖,算无遗策,运筹帷幄间,决胜千里外。要么如常山赵子龙,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可惜崔芜一个也不沾。

她有自知之明,一个从未接触过军务的新手村菜鸟,一上来就表现得十足惊艳是不可能的,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至于勇武……

崔芜低头看着自己的小细胳膊小细腿,觉得自己还是先把体脂率吃上来比较靠谱。

***

萧关不是简单的关隘,而是一座城池,于陇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

在王朝兴盛年间,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驿站,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此水乳交融。待到王朝末年,它又成了各方势力争执不下的兵家要地,究其原因,实在是萧关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一旦失守,便可长驱直入,将关中八百里平原变为游牧民族驰骋的战场。

想来,盘踞长安的伪歧王也很清楚这一点,才对这股“镇野军余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关内建城,分内外两重,共十座城门,正北方为靖朔门,也是直面铁勒冲击的第一战场。

崔芜入城时,城墙下的尸骸还没打扫干净,其中有几具甚至是她认识的,当初费了好大力气,才从死亡弥漫的瘟疫营中抢回来。

一转眼,又成了有冤无处诉的刀下亡魂。

腐臭与血腥引来乌鸦,怪叫着盘旋半空,几片黑色羽毛被朔风撕扯,飘摇向阴云紧压的大地尽头。

乱世人命,从来不值钱,怪道“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不过也有好消息,后来逃进城关的,大都活了下来。崔芜进城时,他们就站在街道两旁,眼巴巴地瞧着她。

站在最前头的是跟着崔芜逃出党项营地的汉子们,以延昭和阿绰兄妹为首,每个人脸上都透着隐隐的兴奋。

他们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就在一日前,他们靠着几匹缴来的战马和滥竽充数的盔甲,旁若无人地冲溃铁勒军阵,而己方甚至没有一人伤亡。

这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在乱世中活下来的底气,因为他们有一个值得相信的首领。

到现在为止,她从未让他们失望过。

被十余双眼睛盯住的崔芜却不知汉子们的心思,她扶着丁钰的手跳下粮车,抬眸环顾这座青史留名的城池。

心里隐隐有种预感:这一场自南而北的千里奔逃,到此终于可以停下脚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