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主编谢晏没来,杜莉说他有事儿,但什么事儿也不知道。
杜莉带着陈景明去领了些办公文具,在这栋办公楼里转了一趟,现在已经没有几个部门在这边办公了很安静。
杜莉本身还要做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也不是一整天呆着这边,她们部门的有另外一个大办公室。
“有时候我不在,谢老师也没来的话就你一个人,有事儿你就给我发消息,或者去大办公室找我。”
杜莉交代完工作又接着交代办公室的生活,“下午我带你去行政那边把合同签了。”
陈景明最主要的工作是把前半年收集到的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整理成可以用的文字资料,以及在上万张照片里挑选出适合印在杂志里的并且做好标注。
听起来并不难,但陈景明看了几个采访视频资料之后挠头挠得发型都没了。
——根本听不懂!
民俗文化散落在不同的地区,而长溪又是个少数民族很多的省份。
由于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办法产生效益,很少有年轻人去学,能找到的正统的传人都是有了年纪的人,好一些的五十岁左右,只是普通话不标准,认真听还是能听出来,但还有很多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的老人基本不会讲普通话,这对离家多年没有接触这些方言的陈景明来说宛如天书。
“是不是很难?”杜莉察觉到了。
“嗯,好些采访都听不懂。”陈景明坦诚地说。
杜莉是土生土长的长溪人,但不是少数民族,她给陈景明出主意:“可以拿去问问懂的老人,我记得你家牧场里就有不少会说苗话和布衣话的。”
陈景明忙说谢谢。
杜莉:“实在不行就给当地的干部打电话问问,就是他们工作也忙,不一定有时间配合我们。做传承真的很难,但是不着急咱们慢慢来。”
午休之前谢老师回来了,说带他和杜莉出去吃饭。
谢老师在本地工作多年,已然成为本地的美食老饕,从办公楼出来之后就钻进小巷子里,进了一家开在居民楼里专门做辣子鸡的店。
陈景明被领养后生活在新规划的沿海城市,从来没有见过开在老居民楼里的饭店,他觉得很新奇,拿着手机拍了两张照片发给楚峰。
楚峰没回,陈景明又发给了陈朗。
陈朗秒回:这家一般。
陈景明:敲打/
“景明能吃辣吗?”谢晏问。
“好像不太能。”杜莉接话。
谢晏:“你怎么知道?”
杜莉:“他哥跟我说的,那天聊什么来着?反正他就说了句他弟弟不太能吃辣,我当时心想谁问你了哈哈哈。”
陈景明囧得不行,耳朵都红了,“我现在能吃,口味恢复了。”
这家店只有一个固定菜,就是辣子鸡,其余的老板会根据时令食材来出菜单。
这个季节最多的就是各种野菜,陈景明是个纯没品味的吃货,什么都喜欢,最后谢晏和杜莉点了四个菜。
招牌辣子鸡香辣软糯,野葱炒腊肉鲜香够味,清炒菜薹爽脆可口,素酸汤开胃解腻。
“看你瘦瘦一只,没想到能吃这么多。”谢晏说。
杜莉摸摸肚子:“我本来不怎么饿的,看他吃得香我都吃了两碗。”
陈景明吃饭不快,一口一口的慢慢吃,不会乱发出声音也不会掉得哪里都是,就那样一口一口的,吃了整整三碗饭。
陈景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因为太好吃了。”
下午杜莉出门办事,只有陈景明和谢晏在办公室,谢晏正在挑稿子,左右摇摆的时候也问问陈景明的看法。
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就到四点了。
“下班了!”谢晏的笔电啪地一声关上,装进包里,“赶紧走吧,咱这儿厌恶加班,坚决抵制。”
陈景明从一堆资料里抬起头来,对着电脑工作几个小时的脸出了点油。
“好的老师。”
谢晏给他分了一把钥匙,“以后上班自己开门。”
陈景明乖乖点头:“好,老师再见。”
谢晏一走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办公室的窗朝西边,楼下就是一条碧绿的河,阳光打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特别梦幻。
陈景明站在窗边看了一会儿,手机响起来的时候陈景明吓了一跳。
手机很久没有这样响过了。
但很快反应过来这个号码只有楚峰、陈朗和薛冬妮知道。
电话是楚峰打来的,“宝宝,下班了吗?我在你们停车场呢。”
陈景明赶紧收拾东西,把办公室锁了跑过去。
“不是说我坐公交回去吗?”陈景明说。
楚峰看陈景明全须全尾的,状态还不错就放心了,揽着陈景明的肩膀上车,“第一天嘛,小时候开学你第一天你不都是要我来接么。”
陈景明上小学的时候楚峰已经是初中生了,上下学的时间不一样,但是每逢开学或者放长假的前一天,陈景明都要楚峰来接的。
有时候楚峰来不了是妈妈或者叔叔来接,晚上回去了小陈景明可是要发狂咬人的。
天知道小景明在学校里炫耀了多少次初中部那个很帅的楚峰是他哥哥!
陈景明下意识地想要反驳自己已经不是小学生了,但楚峰这样温柔无下限的宠爱确实让人不自觉沉溺。
也许在哥哥这里,真的不用当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