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祸国毒士死后竟成白月光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几日后,陈襄与杜衡整装待发。

杜家早已备好车马。此行计划先由零陵郡穿过长沙,抵达南郡,去往襄阳的荆州州府开具路引和应试名帖,而后再穿越南阳,经武关道直抵长安。

陈襄心中风平浪静。

他上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路程还不放在眼里。

杜衡也不见有什么担忧,只有着头一次出远门的兴奋劲。他对陈襄道:“陈兄放心!家父已做了妥善安排,路途定会顺利的。

陈襄点点头,没说什么。

对于他来说,这路途是否顺利,主要还是在那张小小的应试名帖上。

像杜衡这般的荆州本地学子,只需凭户籍便可在州府衙门开具名帖,一日之内便可办妥。

可像陈襄这般的外地学子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他若想取得名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返回祖籍豫州,到豫州州府开具;二是凭荆州名士的推荐信,拜见荆州刺史,由刺史验明正身后开具。

回豫州显然为下选。过于折腾,且来去路途遥远,恐耽误时日。

所以陈襄选择了第二条路。杜家家主杜勉捏着鼻子为他写好了推荐信。

但纵使有杜家的推荐信,事情怕也没那么容易。

刺史公务繁忙,哪有闲工夫随时接见小小的士子?除非是出身名门望族,或是与刺史沾亲带故,否则只能老老实实递上拜帖,等刺史得空召见。

杜家显然没这么大的面子。

原本,颍川陈氏倒是有这个资格。可如今陈家败落,这块招牌非但不能带来便利,反而可能招致祸端。

想到这里,陈襄面目凝重。

若是那刺史不愿沾染陈家的麻烦,或是干脆与幕后之人沆瀣一气,只需将他晾在一边,不开具文书,便能让他错过科举。如此一来,还不如回去豫州。

……虽说回豫州也未必顺利,但陈家毕竟在当地扎根上百年,总好过荆州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陈襄低声自语,登上马车。

杜家没有在这方面亏待他们,两辆马车皆宽敞舒适,一辆载人,一辆装载行李等物。拉车的马匹毛色顺滑,一看便是精心喂养的良驹,随行的还有四名婢女和十余名健仆。

这排场,若放在前些年天下大乱之时或许不足,但如今新朝已立,天下太平,便显得有些奢华了。

陈襄并未提出异议。

他虽吃过不少苦,但那都是在投奔主公之后了。

前期人手紧缺,别说侍候的人和车马了,战场奔袭之时,骑术不精的他甚至要被那些五大三粗的军士夹在胳膊下拎着逃命。

想少年时,他身为金尊玉贵的陈家子,锦衣玉食,正式出行时也是宝马香车、仆从无数,比杜家这排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老老实实地爬到车上坐好。

杜衡却没有选择先坐马车,而是翻身骑上了一匹棕红色的高大骏马。

陈襄看着他身姿挺拔,意气风发的姿态,心道当朝士人是这样子的,大多数人都文武双修、骑射俱佳。

毕竟“射”、“御”都算在君子六艺里面,每位世家子弟都要从小修习。也就他这个半路出家的穿越者受不了学武的苦。

“陈兄,今日天气晴好,要不要下来一同策马?”杜衡骑在马上,兴致勃勃地邀请陈襄道。

陈襄瞥了一眼杜衡,见他的袖子用臂鞲束起,露出结实的手臂线条。

再想想他如今那一折就断的细瘦手腕。

陈襄虚弱的咳嗽了两声:“杜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的病还需要修养,就不出去吹风了。”

“啊,是我考虑不周了。”杜衡歉意道,“陈兄便在车中好好歇息罢。”

车队缓缓启程。

杜衡策马跟陈襄所在的马车并驾齐驱,脸上带着几分欢喜:“陈兄可知,家父出门前已为我加冠取字了!”

陈襄这才注意到杜衡头上戴着的发冠。

古时男子虽然以二十岁为“及冠”之年,但实际上并没有卡的那么严格,常有提前好几岁便及冠起字的。许多人为了早日被视作成年人,获得相应的地位和权利,往往会提前几年行及冠礼。

杜衡要独自出门赶考,他父亲为他及冠取字,合情合理。

陈襄顺着他的话道:“不知杜伯父为杜兄起了何字?”

字往往被视作一个人的第二张脸。同辈、长辈和后辈之间,不熟悉的一般只称呼其姓氏,熟悉的则都互相称字。

陈襄这辈子的身体才十六岁,尚未取字。

他上辈子的字是孟琢。

原本家族长老给他取的字是孟琬,可他嫌弃太过柔和,出山后自作主张将“琬”改为“琢”,把族中一群老头气得直呼大逆不道。

他的师兄荀珩,字含章。取自《易经》“含章可贞”,意为内敛才华、坚守正道,保持美好的德行。

寓意美好的字就那么多,难免会出现重复的情况。像“德”、“孝”、“文”这些大众字眼,简直像“子涵”一样无限繁殖。

陈襄有些好奇杜衡会起一个什么样的字。

只见杜衡眉目含笑,似是对自己的字十分满意:“家父为我取的字是‘居正’,意为居贞守正,警示在下往后要坚守正道——咦,陈兄,陈兄?你怎么了?”

“……”

陈襄表情古怪:“……无事,杜兄好字。”

这个字,一听便是将来会大有作为的。

杜衡:“陈兄往后直呼我的字即可!”

“……”

陈襄闭上眼睛,而后又睁开。他沉默了良久,方才艰难地开口:“……好的,居正。”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