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从伊丽莎白一世开始观影 > 第35章 第35章

第35章 第35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这一时期,英格兰的贸易版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张。东方的珍贵香料从印度源原不断地运往伦敦,而俄国的上等貂皮和优质钢铁也经由波罗的海进入英格兰市场。】

“一群软骨头,天主教徒竟然如此不虔诚”,一个天主教徒阴沉着脸,若换作是他的话,他定然......

当然如果伊丽莎白女王能让他更加富有的话,他的底线也不介意再退一退,毕竟在信仰与...呃...国家利益面前,底线还是需要灵活一点的,他整理了一下绣着金线的袖口,理直气壮地想。

【在地中海,羊毛织物与牛皮被送往奥斯曼土耳其,换回华美的丝绸、柔软的毛料、珍稀的大黄、芬芳的油料、细腻的棉花、精美的地毯、虫瘿(可以用作染料)、香料等。】

【与此同时,新大陆的财富滚滚而来,满载金银的船只不断驶入英格兰的港口,为王国注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伊丽莎白还致信坎贝(今印度古吉拉特邦)国王和中国皇帝,请求与之通商。通过这些活动,伦敦很快便取代了安特卫普,成为欧洲商贸中心。】

【有一次,波斯沙阿(波斯皇帝头衔)询问英格兰商人亚瑟·爱德华来自何方,“英格兰。”的回答无人知晓。直到爱德华试着用意大利语说:“英格里达。”波斯的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是伦多鲁啊!”可见当时伦敦的名气远胜其所属国家。】

伦敦竟然能够取代西班牙控制下的安特卫普,这怎么可能,西班牙大使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弹丸之地,凭什么取代安特卫普?

亨利八世将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伦敦将会是欧罗巴的商业中心,想想他心头就一片火热。贵族们容光焕发,举杯相庆,仿佛看到无数金币正顺着泰晤士河滚滚而来。

【这时的英格兰充斥着奢华的气息,窗户行业和水晶玻璃行业应运而生。一些人抱怨大量无用货物涌入伦敦港,就连塞西尔本人也对“堆积如山的丝绸”以及“泛滥成灾的葡萄酒和香料”表示不满。】

【富人的的宅邸窗户比墙还要多,他们房间里装饰着壁毯、帷幔、窗帘。随处可见高脚凳、有罩子的椅子、储藏柜、箱子、橱柜等。大多数的房间内都能看到靠垫。】

【英格兰人对奢侈品的热情空前高涨,新大陆运来了糖和珍珠;旧大陆运来了柠檬、石榴、香皂。按照惯例,在礼拜五的那一天要吃鱼肉来纪念耶稣,但现在的伦敦人已经对鱼肉不屑一顾,他们将吃鱼肉斥为教宗党的遗俗。】

【威廉·卡姆登不满地指责到,“我们愚蠢的国家”变得如此富有,以至于国民“耽于酒色”、“争造豪宅”。如今就连农夫也讲究起时髦来——穿着宽松的短上衣,系着用上等石榴红丝绸制成的袜带。】

【塞缪尔·罗兰兹列了一份清单:紧身上衣法国产,紧身裤要德国货;披风就买外国式,帽子首选西班牙,托莱多的刀剑意大利的领,鞋子还选弗莱芒。】

英格兰未来竟然会如此富有,竟连农夫都能穿上上等丝绸做成的衣服,一位贵族青年抚摸着自己花费重金制作的丝绸衣服,突然觉得丝绸也没有那么令人心动了。

一个天主徒虔诚的在胸口画了一个十字,这群异端竟然违背主的教诲,越来越奢侈,他们的灵魂将会在奢华中腐朽了。都怪国王开创了奢侈的先河,他竟以每年在衣服上花费八千多英镑,成为全欧洲最奢华的国王为荣。

【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屋顶上林立的烟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餐具也焕然一新,木质餐盘被闪亮的白镴器皿取代,粗糙的木勺升级为精致的银勺或锡勺。】

【建筑用料上,坚固的石料与灰泥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木材与黏土;卧具方面,蓬松的羽绒床垫淘汰了简陋的草垫,柔软的枕头也让硬邦邦的木枕成为了历史。铺张主义是伊丽莎白时代的一大特点,这一时期可以称作第一个世俗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