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的。”
因为李白问起读书的事情,她不得不思考,现在她只是一个五岁没有开蒙的女娃,现代学的东西好多也不能用。
所以她必须要学习。
“阿娘,那个小郎君会读书,”
明月抱住阿娘,“我也想读书。”
“好呀,”王知蘅心底欣慰,“阿娘与阿耶给月儿找先生。”
读书明理。
王知蘅自小就爱读书,儿时也常常偷偷去阿耶或阿兄的书房寻书看。
只是官宦人家培养女儿读书的目的多为让她们知书达礼,做一个孝顺公婆、体贴丈夫的贤妻良母。
王知蘅也无数次思考过,从前只想要女儿健康,现在她又希望明月读书解文字、知古今情状。
不是只为了侍奉父母舅姑。
或许也同近些年来远离深闺,随夫君经商游历眼界开阔有关。
***
三日后,李府。
“小郎君,您的东西都收拾好,可还有什么需要带的吗?”
李白抿着嘴,看着行李。
“没有。”
然后径直离开了自己院子。
“小郎君!”
李夫人正听着管家汇报进度。
一旁的奴婢通禀,“娘子,小郎君请见。”李白进来先是向阿娘作揖问好。
沉默了一会问道:“阿娘,我能去与朋友告别吗?”
“可以。”李夫人看向管家,“派一辆马车送十二郎。”
看着自己儿子离开,李夫人叹了口气。
自家儿子私塾的玩伴昨日就来过,如今说的朋友是谁她自然清楚。
本来欲与邵家结为儿女亲家。可邵夫人都婉拒,自己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如今儿子倒是对这个玩伴上了心。
*
邵府。
邵易正与夫人说着话,听下人通禀李府有人来访。
好奇问道:“来的是谁?”
“禀郎君,是李府的十二郎。”
王知蘅自然知晓缘由。
于是吩咐自己的两个贴身婢女,“想必是来寻月儿的,书墨你跑一趟领李十二郎去月儿的院子。书云去找月儿先生为她告半天假。”
“诺。”
“诺。”
“李府的十二郎何时同月儿相熟了?”
王知蘅睨了邵易一眼,“三郎这几日忙得连话都不曾同我们多说几句,自然是不知。”邵易尴尬地咧嘴,“蘅娘饶我一次,说与我听吧。”
说着,就去拉自己夫人的手。
结果却被拍开了:“少动手动脚的。”
***
“小郎君,这边请。”
明月这两日一直在听先生讲课。
自三日前归家途中她说了想读书。
王知蘅效率极高,生怕她下一刻反悔般第二日就为明月请来先生。
据说这位闻先生极有才华,游历至此。
从未收过女学生。
而且如今年事已高,本不欲再收学生。
可王知蘅亲自三次登门,对方松口说要考校一番。
于是明月当天下午去了对方府上。
回来后就多了个先生。
*
闻先生知识渊博见识深远,令明月受益匪浅。
书云给明月告了假。
“既如此,今日的授课便先到此。”
闻先生摸了摸打理得顺溜溜的白胡子,“莫顽皮得忘记课业。”
明月扬唇作揖,“明月省的。”
李白被带到院子里的时候,明月刚叫人上了点心茶水。
“长庚!”
明月把人拉过来,“上次说要让你尝尝我家的点心,快来!”
“明月,”李白看上去有点落寞,“我要搬走了。”
尽管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这样快。
“什么时候走呢?”
“今日。”
悲伤地气氛弥漫在两个加起来凑不够十岁的小娃娃身上。
明月有些伤感,尽管只相处几日,可她是真的把长庚当朋友的。
若是再见,或许他就成了李白,而不再是长庚。
李白整个人也低压,心里闷闷的。
现在的他或许还不能吟诗作赋,但也是第一次懂了与好友离别的伤感。
只是明月莫名想到后世李白作的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赠别诗。
自己不讨巧,没那个机会。
明月半开玩笑道:“阿耶说我们还要在碎叶城待好多年呢,你不要把我忘了呀。”
“不会忘的。”
明月笑嘻嘻好像不在乎一样,打破了离别的伤感。
“长庚,我还没有问你呢。”
明月托着腮望着小男孩,“日后你想做什么呀?”
现在他会想到日后自己日后会成为名流千古的大诗人吗?
“我想成为一名侠士,”小小的人眼里盛满星光,“但是更想做个对大唐有用的人!”
明月看到了他眼底的希冀与自信。
“明月呢?”
明月假装思考了一下,“我么?等我长大,或许我会游历大唐,然后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定居,写很多游记!”
“我们可以一起去游历!”李白心底溢出欢喜。
可转而又想到两人即将分别,神色有些蔫了,“可如今……”
明月小大人般站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那日后等我回到蜀地寻你,你要记得我们的约定啊。”
“好。”
两个人相视一笑。
临分别,明月将腰上挂着的玉坠子摘下赠予他。
玉坠上雕刻着一个月字。
明月严肃地叮嘱,“这是你我的信物。”
“我不会弄丢的,”李白抿住嘴唇,“可我没带东西送给你。”
“没关系,”明月捏了捏他的脸,“日后相遇再补给我好了。”
手感□□弹弹好软糯。
李白耳朵红彤彤,“你也莫要忘记我们的约定。”
然后害羞地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