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到甜瓜巷巷子口,魏宜茂就碰见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孩,看起来跟何婶子家的虎子差不多大。见他眼睛亮闪闪地望着自己,魏宜茂拿出一包炸小鱼,朝他挥了挥,“小孩,你家大人呢?”
那小孩颠颠地走了过来,瞧着魏宜茂手里的炸小鱼,咬着手指流着口水。魏宜茂把炸小鱼打开给他闻闻,又问道:“你家大人呢?”
“娘,马上来。”那小孩口齿不清地说着。
魏宜茂喂他吃炸小鱼,和他一起等着,不大一会就有人来了,是个打扮得极利索的妇人。
魏宜茂上前去极热情地打招呼,“婶子,吃了吗?”张娘子不明所以地摇头,又瞧见自己小儿子嘴里不知道在嚼什么,上下打量了下魏宜茂。
“魏家食肆你知道不?”魏宜茂又递了包炸小鱼过去,“现在可以送餐上门了,有肉有菜,才十五文钱。你尝尝这个炸小鱼就知道我大姐姐的手艺了。”
魏宜茂牵着那小孩,和张娘子一路走一路说,走到了人家家门口,就把这事给说定了。
“那你明日先送一份过来,我尝尝怎么样?”张娘子想着先定下一份,先看看。如果好的话,就可以让这小孩每日送上门,那自己就不用每日赶回来给瘫在床上的婆母还有这小儿子做饭了。
魏宜茂点头应好,拿出一个炭笔在一张纸上记下来。然后又揣着炸小鱼和炸小虾往巷子里面走,凡是有人在家的就进去问问。
又碰见只有一个老头子在家,魏宜茂进去给他捡了半天的柴火,喂了小鸡,才又谈下了一单。
甜瓜巷走到了末尾,魏宜茂站在巷子尾靠着墙,翻开本子瞧了瞧,已经有六户人家都各自定了一份盒饭了。
那头赵丰年也把一条巷子全都逛完了,瞧见魏宜茂的身影,赶紧跑过来会和。赵丰年翻了翻魏宜茂的本子,比自己的多两份,噘着嘴抱怨道:“方才碰见一个大婶,吃了我两包炸小鱼,还一直拉着我说话不让我走。”
当然最可气的还是,到最后也不定一份盒饭,赵丰年感觉自己在那浪费了好多时间。
魏宜茂搂住他的肩膀劝道:“没事,下回你瞧那些不愿意的,就早点溜走。走,咱们继续!”
两人互相打气之后,就又分开在不同的巷子里询问。足足忙了两三个时辰,两人才把这附近的所有巷子凡是有人在家的都问完了。
回到食肆里头,正赶上吃午饭。两人把各自的本子一上交,各自狼吞虎咽吃着大鸡腿,明明平日里也经常吃肉,可是干完活之后再吃起饭来就变得特别好吃。
魏宜萱和魏宜芳翻看数了一遍,这一日差不多有三十份盒饭,虽然不多,但以后送得多了肯定吃的人也多。
“待会你俩歇息好了,就去梧桐巷聂大叔家里问问那餐盘做好了吗?”昨儿魏宜萱才给聂大山交代了餐盘的样式,里面分隔装着饭菜还有一个盖子。到时候送的时候用根麻绳上下一系起来,就不怕会撒会漏了。
餐盘做起来不难,就是那些分隔得好好打磨一下,也不知道定的那些五十个做好了没有。
昨儿聂大山兴致勃勃地答应下来了,听了魏宜萱说的样子,保证一日定是能做得好。如今他带了一个小徒弟,两人一起分工比从前接的活更快了。
魏宜萱要他俩坐驴车去,他俩却不愿意,“我们得走着去,我这地图还没画好呢。”那几日逛了这附近的巷子之后,魏宜茂就干脆拿着炭笔给每条巷子位置记下来了,如今还有一些地方没完善。
魏宜茂和赵丰年一路逛一路走,到的时候聂大山已经差不多将一半的餐盘都做好了。“我给你用的好木头,不裂不漏,就是每回洗了定要晾干。”
聂大山一边做着手里的那一个餐盘,一边交代两个小子。旁边还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看,他是前头巷子里的佟佑,是个哑巴,见了人只会笑。家里把他送到聂大山这里来学木匠活,也算是学个活计养活自己。
两人等了一会,又拿着每个盘子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瞧,这木头做的倒还真有点重量。
等到第二日起来,一大早的魏宜萱就开始忙着择菜洗菜了。今儿中午要先做好三十份盒饭送出去,才能忙活食肆里面的生意。
盒饭里三素一荤,今儿做的是炒包菜、豆芽炒粉条和醋溜藕片,一个荤菜是宫保鸡丁。自打开店来,宫保鸡丁也算是魏家食肆里的招牌菜了,今儿第一日送盒饭,魏宜萱依旧做了这个。
全都做好以后,魏阿娘一起帮着盛到饭盒里,每个格子都装得满满的。魏宜茂和赵丰年二人负责给盖上盖子,再用麻绳系好,放进一个大木箱子里。最后两人合力抬到小推车上。
原先聂大山给做的那个简易小推车如今又派上用场了,魏宜茂瞧着这个老伙计,拉着它就出去送盒饭了。
赵丰年跟在一边,拿着自己写得狗爬一般的字,指路先去了最近的甜瓜巷。张娘子正抱着孩子在院子门口张望,一见着魏宜茂推着一个大箱子来了,就上前走了几步。
魏宜茂从里头拿出一份盒饭递给她,笑着道:“张娘子,待会我们回来时再来收盘子。”
张娘子放下小儿子,接过了这份盒饭,当下就打开瞧瞧,要是看着不大好那可不能要。这绳子一解开,再拿掉盖子,露出里面仍旧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娘子万万没想过竟是这样分量多又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