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潮起,潮落 > 第8章 第一章 野 火(续7)

第8章 第一章 野 火(续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明前,今天,细雨润无声。郑如松和昨天一样,刚吃完早餐就坐在自家房子天井边沿的藤椅上闭目养神,旁边摆着一把竹凳,放在他要喝的茶,要抽的烟。

郑如松的家是传统的本地民居,俗称“下山虎”;这是本地一种稀松平常的民居布局。正面是大门和侧门,俗称“龙虎门”;进门就是一个天井,天井两边各设有灶台、厨房、草房和两间侧房;这些年,草房被改成了厕所,也算是解决了一家人的卫生问题。天井中间有一口水井,现在井水是用来煮饭喝茶,至于洗漱,就用自来水代替。过了天井,则是大厅,这相当于客厅兼饭厅;大厅的一边是摆着一套残旧的沙发,这是当年郑如松用暹罗亲戚的侨汇买的;对面则是一个木制长条柜,上面放着一台电视机,装茶叶的锡铁罐,还有几个残破的红木匣子;大厅正对着大门的那一面,则放着一个八仙桌,上面摆放着本地人供奉的各路神仙和郑家先人的牌位;八仙桌两边还放了两把高背红木椅,显露一点气派。大厅的两边则是两间大房——一间是郑如松自己的,另一间则属于自己的老母亲;至于孩子们,则分配到天井两边的侧房。

本地的民居,外表也极具地域和文化特色。本地人自古以来对房屋建筑的外表装饰就极其注重,老一辈称之为“红垳蓝桷”,意思是檩木要红漆,椽子要蓝漆;红蓝相间,相映成趣。外墙的山墙脊端,则有水、土、木、火、金的五行造型,山墙、屋檐连同脊端都用本地一种特色工艺品嵌瓷来做装饰,嵌瓷也不是统一的,它可以拼出各种造型,如花草、鸟兽、虫鱼,亭台乃至人物等等。一套上好的本地民居,从里到外,都会呈现出一种古色古香、富丽堂皇、精致艳丽的地方建筑特色。

郑如松今天难得休闲。其老母亲则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用收音机收听本地的传统戏曲;其妻因娘家人有喜事,早早煮完早饭就出门回娘家了;孩子们也各自上学去。

正当郑如松撑开眼皮准备起身去泡壶茶,大门传来一阵轻柔地敲门声,“咚、咚、咚”。

“阿哥,是我。”一个洪亮的男声在外面喊道。

郑如松三步并两步的走到大门口开门。门开,映入眼帘的便是自己的亲弟弟,如柏。

郑如柏,年纪比郑如松小几岁。当年两兄弟各自成家后分了家,郑如柏有一手泥水匠的活,所以就搬了出去,把祖屋留给哥哥;自己靠着泥水匠这份手艺,硬是养活了一家人,后来还自己组了一支队伍,专门给人盖房子。这些年,有钱盖房的人多了,找郑如柏干活的人也多了,水涨船高,郑如柏的生意越来越火,钱越赚越多。

“进来。阿母在大厅。”郑如松也就回了一句话,然后自己径直往厨房里去,他要去烧水泡茶,招待自己的弟弟。

“阿母,我是如柏啊,我来了。”郑如柏大步走向大厅,见到自己的母亲便大声对她说话。

老人家看了看他一眼,却不说话,还是自顾自地听着收音机。

“你最近身体如何?我听我阿哥说,你最近胃口不太好,是不舒服吗?用不用上医院看看医生?”郑如柏想问问老人最近的健康情况,自己不在身边照顾老人,自然要在其他方面多弥补。

“不用,不用。我大概是人老,不活动胃口不开。”老人一听要去医院,立马开口找理由否决,说完,她抬起手摇了摇几下,表示不必大惊小怪。

“柏,来,喝茶。”郑如松泡好了一壶明前的山茶,端了过来,招呼自己的弟弟。

两人就这样都呷了一口茶,开始闲聊一番。老母亲陪两个儿子说了一阵子话,也顿觉有点困乏,于是就进屋眯一会。大厅里,就剩郑如松、郑如柏两兄弟。

“阿哥,我刚才进村路过大队门口,看见很多人聚集在那里,好像在说什么土地的事,什么没赔钱的。”郑如柏早几年就搬到镇中心去,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村,自然不知道村里最近发生的事。

“还不是汉民书记搞的,什么集体公司、土地入股。搞得现在村民都有意见,地被征了,也不见钱。大队的意思是,把地当作股份入了股,外商来投资,到时候大队会给我们分红,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了。”郑如松说着,拿起一支万宝路递给弟弟。

“现在不止村里,到处都这么做。我去镇东边的船头村,他们也是这样做,还鼓励村民建高楼房,说是出租给工厂工人当宿舍。我看这里面没什么大问题,有钱都是大家一起赚。“如柏在外闯荡,见怪不怪了。

“嘿,道理是这样,但事实是如何就不清楚了。“郑如松也不好反驳什么,但总觉得事情有点蹊跷。

“你上次说的鱼塘,后来大队给你承包了吗?“郑如柏关心哥哥的副业,毕竟种田种菜都比不过副业来钱快。

“地过完年就给我了,我还没开挖、放水。这养鱼也不是马上就能做的。“郑如松想的是给自己偷闲放个假。

“你别找别人挖土了,我来就行。不要你的钱,你把挖出来的土石给我就行,我拉走。去年我认识县里农业局的一个头头,在他老家给他建了一栋三层高的楼房;你搞鱼塘,我让他帮你介绍专家,给你参谋参谋。不用你出钱,我给他们送几条烟,塞两个红包就行了。“郑如柏说话如连珠炮似的,那气势彷佛自己就是天王老子。

“哦,好。“郑如松更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见到弟弟这么有出息,这么讲情义,他一时还回不过神来。

“不是我说你,阿哥。你家几个孩子都在读书,学梓还有半年毕业,学文还有两年,学礼才上小学几年级。你是不是胆子大点,多包揽一些活,要不这钱不够啊。“郑如柏这回句句讲到郑如松的心坎上。确实,和郑如柏相比,郑如松太死板,也太耿直。

郑如松不说话了,他自顾地拿起烟又坐回天井边沿的那张藤椅上,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来回地摇摆。弟弟的话多少有点伤了和气和面子。道理他是懂的,可道理是一回事,做事又是另一回事。就拿鱼塘承包这事来说,他一直碍于面子不和大队开口要求,要不是家里老婆唠唠叨叨,要不是村里其他熟人的催促鼓劲,他很可能这辈子都下不了这个决心,开不了这个金口。

吞云吐雾中,郑如松又开始迷糊起来。安逸,他现在最想要的,还是安逸。

“阿哥,我这次来,还有个事和你商量。不,是想你出来给我帮忙。“郑如柏见坐在藤椅上的哥哥一直没有回应,就不管不顾地把自己的想法给抖落出来。

“我现在呢,很忙。好几个地方都在建房,现在不仅是帮人建楼房,还有帮人建宿舍、工厂。当然,都是有人一起合伙,我一个人没那么多本钱干这么多。我呢,想着将来县里也好,镇里也好,都会搞建设的,建房子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我想在镇里找个地方,开一个建材批发店。哦,建材嘛,就是水泥、钢管这些,我有进货的渠道。但我想找个人帮忙,这个人帮忙照看店面,我让一点股份出来给他,算是股东之一。年底账目结清,就分红。我想,你能出来帮忙就最好了。“郑如柏的构思足够深远,前景十分诱惑,但未必就能打动郑如松这根榆木。

也不知道郑如松有没有听见弟弟的说话,他此刻还是保持一副闭目养神的状态,一副安逸自得的模样。当郑如柏说完后抹了抹嘴,喝了一口茶;他才不紧不慢地把头歪过来,对着郑如柏咧了咧嘴,微微一笑,那神态彷佛是说你小子真是心大。

郑如柏当然看见哥哥的反应,他也不去解释或说教。他只顾摇了摇头,然后把嘴唇抿紧,便起身走进老母亲的房间给老母亲请了安。完毕,他从里屋出来,走向郑如松的旁边,俯下身子在郑如松的耳边耳语一番。郑如松听了,便就点了点头,说了一声好。知道自己的哥哥同意了,郑如柏也就放下了心,打了一声招呼后便告辞,准备出门了。

“你不留下来吃个午饭?“郑如松想了想,说道。

“不了,阿哥。清明回来我们再一起喝酒。“说完,弟弟郑如柏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出去。

出了郑如松家的这个门,郑如柏顿时觉得,现在才是安逸,他想要的安逸。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