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来料都有进出库记录吗?你的人员都是哪里人?是外来农民工的,有没有办暂住证?经营执照挂在哪里,消防的安全许可在哪?”另一个姓林的也开始刷起了存在感。
“这些都有。上次吧,好像是差不多快过中秋的时候,你们工商局搞了个联合大检查,当时我记得张科长好像也来过,算是刚检查了一遍。”阿明依然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但话里却在暗示对方的张科长,该见好就收了,你们的来意还有谁不清楚啊。
张科长没有回话,他明白阿明说话的用意。他给两人挤了挤眼,然后开始最后的表演。
“郑总,你可以把这次看成是对上次检查的复查,希望你们厂家和负责人都积极配合。你看是否让我们看看资料,我们做个记录,本次检查就算结束?”张科长的官话,却是在暗示阿明赶紧上贡,然后了事。
“没问题,我现在就去财务室,把资料给拿过来。“阿明边说边立马起身,他知道这事到此算是可以结束了。
阿明走到财务室,让出纳将准备好的三个公文袋打开,他往袋子里瞄一眼,确认里面都是百元大钞和几张白纸后,就朝出纳伸出一个指头。
“两个一千,一个两千。两千那个,上面有个红色三角记号。”出纳是自己家亲戚,她凑过去细细地告诉阿明这三个公文袋里装的金额和区别。
阿明没说话,拿起三个公文袋,点了点头就立马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一转身就进了自己办公室的门。眼见阿明拿着公文袋走了进来,坐在沙发上的三人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在那三个公文袋上;在他们眼里,那里面,都是肥肉。
“张科长,这是三份资料。这份是你的,里面有比较详细的内容。这另外两份,是给小赖、小林的,里面也是刚刚提到的那些资料。我早准备好了。“阿明说最后一句话时,明显加了几分洪亮。
他这回也是下了大血本,毕竟在那时,县城的月平均工资都不够一百元,这公文袋里的钞票,等于大半年的工资总额,也是他这个当老板个把星期的净收入。这个也是哥哥阿华教给他的道理:与其零零散散地几块几毛的花钱买路,还不如搞几次痛痛快快地花足本钱,让别人给自己开一条专用道。
果然,阿华的道理没有错,当三人都打开公文袋时,都被里面众多的伟人头像给惊得目瞪口呆,就里面的金额,可以过三五个春节了。
“郑总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我看,这些资料比较多,我们还是要拿回去研究研究,不过应该问题不大,我们也没发现你的工厂存在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种违规现象。“张科长虚伪地定了调子,然后又给另外两人使了使眼色。两个科员自然心领神会,也频频点头表示自己已领会领导的心思,他们只顾着啜着杯里的茶,等待科长的下一步发话。
“谢谢领导,谢谢领导的关心。我们随时欢迎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视察和监督。“阿明说起这些场面话也是轻车熟路了,说过了无数次,有时候连自己都相信了这套假客气的鬼话。
“那么,我们就先回去研究研究了,就不打扰你们的正常经营工作了。“张科长说完,立马起身准备出门。两个科员亦步步趋势,紧跟着科长的表态。
“要不,吃个午饭再走。你们每次都那么匆忙,我多不好意思啊。”阿明嘴上是套话,虽然内心十万个不愿意,但面子上还得做足功夫。
“不了,郑总,下次吧。我们等一下还要去其他工厂视察,你知道的,上级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张科长可不是客气和推脱,他想要的,是从更多的工厂里拿到更多类似的公文袋,比起钱,一顿饭算什么?他急匆匆地抓紧公文袋,兴冲冲地冲向工厂的大门。
“好,那就下次,下次一定给我机会,我要好好招呼各位。“阿明嘴上这么说,脚步却很诚实地走向大门口,一把推开大门,送客。
“好,下次一定,一定。“张科长说这话时,脸上堆着微笑,却连头也不回地大步迈出大门,今天已经收割了阿明,算是一个大收获。
就这样,阿明亲自在工厂的大门外送走了这三个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
“财务,对账,看看这段时间我送了多少钱?“站在工厂大门外,阿明往里边的财务室吼了一声。他现在想知道,这段时间里,他已经烧了多少香火。
他望着工厂外的天边,那一股股被北风裹挟而来的乌云正在拼命扩散,狰狞地俯视着这块肥沃的大地。或许,这是凌寒将至的前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