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天气又如同川剧变脸般换了一副模样,温暖而湿润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北风,还有漫天的阴云。
一大早,顶着刮脸的北风,阿明便从家里出发,开着车来到自己开的服装加工厂。这个加工厂已经开了快一年了,凭着阿明的聪明和活络,真金白银的付出,这个厂子总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开始稳步发展、壮大。
阿明没有跟随哥哥阿华,他不喜欢搞工程,也不喜欢和领导干部打交道。他从小就喜欢看港剧,喜欢周润发等人的电影,最喜欢的,还是电影里各色各样的服装。他懂得打扮,从小就一心一意地学习如何穿戴,如何提高衣着品味这些时尚的话题;他没读多少书,却在各种走私的港澳时尚杂志上花了不少钱,他在看,也在学,他想做一名服装大王。
一年多前,阿明鼓起勇气和家里人摊牌,他不想再和哥哥搞工程,想自己开个服装厂,自己做服装。他知道,父母亲是管不了他的,唯一的阻力,还是自己的哥哥,阿华。出乎意料的是,阿华是立马同意了弟弟的想法,并且愿意入股他的工厂。就这样,凭借自己的一些积蓄和阿华的投资,阿明终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服装厂。
阿明这人喜欢做服装,但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人。开厂之前,他就已经通过各方打听服装市场环境如何,客户来源及如何经营管理;不打没准备之战,他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他把工厂设立在县里离隔壁特区国际机场最近的一个镇上,这里既有通往机场的大马路,也有通向省城和特区鹏城的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对于来国内采购和洽谈的外商,无疑是有极大的吸引力。位置选对了,事情就算成功了一半。阿明选好了厂址,又着手开始办厂、招工,得益于哥哥阿华在县城的人脉和名声,阿明开办公司并没有多大的阻力,各个部门都开了绿灯,执照之类的文件也很快就到手了。至于招工,更是不费力,由于这个镇地理位置突出,外商工厂众多,所以工人也不难找。
就这样,阿明就算把一个工厂给开起来。当然,开起来容易,活下去却有点难度。厂子要赚钱,必须有订单。阿明原本以为只要厂子开了,生意自然就会上门,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早期的服装订单,都是来料加工,从设计、材料到成品市场,都是两头在外,像阿明这样的服装厂,本质上是一个加工厂,赚的也是加工费那点辛苦钱。而能不能赚到这点辛苦钱,还要看各路神仙的脸色,要给神仙们持续烧香磕头。
阿明在吃到苦头以后,便迅速地调整经营思路,他不在一味地坚持多赚钱,而是转为有钱大家一起赚。他摸到了做这个生意赚这个钱的规矩:这个加工费,其实是各方博弈后的利益分配结果。按规矩,一般由外商在国内的代理人带领外商来厂视察和洽谈,这里面,一旦生意谈成,代理人就要分走加工费的两成;然后,一旦临近出货,代理人和外商派来的跟单员也需要打点,这里面也是加工费的两成;再然后,工人们的计件工资,一般也是两成;还有各个部门逢年过节的打点费用,这个也算两成;到最后,还剩两成,这是阿明开厂的毛利,如果加上税和各种费,以及应酬,实际满打满算的利润只剩一成。
这是阿明开厂之前所未曾想到的,他只见老板们风光,未见老板们挨打。现在自己下海了,才品尝到各中滋味。他常常想起哥哥阿华给他说的那句话:你赚了十块钱,就要马上花掉九块钱;否则,你赚不到下一个十块钱。阿明现在才体会到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阿明今天一大早就到了厂子,是为了迎接一个外商。这个外商资源,是本地一个老板介绍的,外商是日本人,专门给日本国内连锁店做采购。阿明接下了这个客户,事后也是要回报这个本地老板,这也是规矩的一部分。
外商如约而来,阿明发挥了热情开朗、待客有道的一面,很顺利地将外商的订单留了下来,这是一个总价不菲的单子,加工费高达七八十万,光这个加工量,阿明最近这段时间就要再增加人手和安排加班。正当他送走外商,准备自己出门去拜访给他介绍日本外商的老板时,厂子的门口却突然来了三个穿着制服的公家人。这三个公家人看起来是厂里的老熟人了,只见他们一旦进了门走路就没了正形,头上的大檐帽也摘了下来,各人都在往厂里四处张望,很明显,他们是冲着老板阿明来的。
阿明见状,知道今天的计划是泡汤了,他看了看手表,又看了看桌面上的日历,嘴角翘起来,显出一丝诡异的微笑。眼见这三个人还在车间那里四处张望,阿明转身到了办公室旁边的财务室,给出纳吩咐了几句,然后就笑盈盈地出来,径直往三人所在的车间走去。这三人一看阿明走出来了,各自互相使了个眼神,然后就一齐往阿明这边靠去。
“哎呀,稀客啊。稀客啊。”阿明笑着迎上去。
“郑老板,今天来你这里检查一下节前的安全工作,希望你见谅。”三人之中,为首的一个中年人发话了。
“欢迎,欢迎。欢迎张科长!”阿明边说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三人往办公室里去。
“这两位是?”进了办公室,阿明笑着问张科长。
“这两位同志,是我们科室新来的,一个姓赖,一个姓林。都是本县的,和你哥郑大老板也认识。”张科长头也不抬,只顾着自己坐到沙发上,然后给大家发烟。
阿明给三人分了烟,然后开始烧水泡茶。一时间,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一股浓烈呛人的烟味弥漫在整个室内。
“张科长,你可是稀客啊,都很久没来我这里坐坐了,看来还是我工作没做到位,领导工作一忙,把我给忘了啊。”阿明开始奉承,他虽然内心极度反感这种应酬,但又不得不这么巴结眼下这位张科长。
“我们就是节前过来视察一下,看看最近各地各厂的经营情况,有没有违反规定,有没有不正当经营。现在,县里的群众,都对个体户和私营单位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有较大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对这些情况也是高度重视的。”张科长说起官话来是有一套,官气十足。
阿明没有立即接话,他只顾着泡茶,嘴角挂着迎客标准的微笑,他就想看看,接下来这帮人是怎么个演法。
“郑总,能否介绍一下你这里目前的经营情况。”那个姓赖的科员开始第一轮的表演。
“我们这里,场地规模大概两层楼,总共五千平不到;目前用工人数为七十九人,厂里有二楼有办公室、两个加工车间;一楼有两个仓库,一个负责存放物料,一个负责存放待发货的成品。”阿明回答的内容都是例行公事了,都不带想的,一口气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