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天气再次变暖,阳光普照,晴朗干爽,这时候的老天爷又开始兢兢业业地走上岗位,在过年前给人间站好最后的一班岗。
县城的人气已经骤然增多。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本地人开始陆陆续续地回乡了。在外打拼一年的人们,攒足了存款,回乡自然是大包小包的买买买。
港华商店的生意明显比以往要好上很多,连续几个晚上,都是营业到半夜十二点。结束营业后,商店的员工还要做好保洁、补货等工作才能下班;而第二天,他们又将开门营业时间提前到上午九点。显然,他们能够休整的时间,不足八小时。
作为港华的当家老总,蔡家莹没有更好的办法。
她绞尽脑汁的安排人手,也只能开始两班倒,白天一班,晚上一班。增加的人手,她主要靠的是假期临时工,比如张宜彤这种学生,要外形有外形,要文化有文化,哪怕给足双倍的工钱,也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正哥,看来补货的事情还要麻烦你跟一下。这半个月,光电视机就卖了五十多台,八十多台录像机全部清仓,洗衣机和电冰箱也快断货了。你那边看看去外地调货进来吧,要的数目、牌子我都给你整理好在这个表格里。只要有现货,立即给现金,可以款到发货,店里资金充足。”蔡家莹给阿正下了指令。原本阿正已逐渐脱离港华的业务工作,但现在人手实在紧张,而且货源以前也是阿正去开拓的,蔡家莹只好把他给请回来。
“蔡经理,电视机我估计没什么把握,这个时间,到处都在抢电视机。洗衣机和冰箱应该没问题,录像机我知道隔壁县的批发商那里有库存,我现在就去找他。”阿正向来做事一板一眼,没有把握他绝不动手。
“那行吧,正哥,你见机行事。有需要立即通知我,我现在住在店里,有事打办公室电话就行。”蔡家莹没有多余的话,她和阿正聊完,立即要到仓库里盘点其他的商品。
张宜彤早在办公室门口等她,见她出门,就立即将统计好的库存表和盘点底稿交给蔡家莹,然后跟在她后面,一起去往仓库。
“蔡总,你的脸色很白,是不是不舒服?”张宜彤见蔡家莹脸色苍白,免不了担心。
“这段时间忙,这里的空气也不好,所以心头有点闷,正常吧。”蔡家莹这段时间确实吃不好睡不好。
两人来到仓库,和仓管员一起开始盘点库存。蔡家莹拿着表格径直往仓库深处走去,她仔细地一项项核对。
昏暗的灯光,窒息的空气,都让蔡家莹感到越来越不适。她感到头重脚轻,一股昏眩的感觉正缠绕在她的头上。
突然,一个趔趄,蔡家莹倒下了。
“蔡总,你怎么啦?”张宜彤和仓管员发现倒地的蔡家莹,立即跑过来扶她起来。
但蔡家莹已经听不见她们的叫喊了,疲惫不堪的她,现在只想倒下去昏睡一顿。张宜彤见状不妙,立即要大家一起将蔡家莹送去医院。幸好,阿正还没走,他知道情况后,立即和大伙将蔡家莹搬上车子,一脚油门的功夫,便到了最近的华侨医院。
和县人民医院相比,华侨医院是新建的,人不多,清净而安全。
就这样,蔡家莹就住进了病房。一番检查后,医生告诉大家,蔡家莹只是疲劳过度而出现晕厥的现象,问题不大,注意休息和营养跟上就好。
大伙听完医生的嘱咐,商议一番后,便留下张宜彤守着还在昏睡中的蔡家莹,其他人继续回到店里工作。
傍晚,夜色渐浓,冷清的病房里只剩下蔡家莹和张宜彤。稍微醒过来的蔡家莹,知道自己住院了,便有些紧张,她心里惦记的,还是工作。
“蔡总,医生都说你要休息几天,调整好身体再工作。你的身体才是最重要啊。”张宜彤对这个大姐姐十分关心。
蔡家莹不想说话,只好把头往枕头一边转去,她想着,要是店里还有其他地方不出事还好,出事了就怕……
这辈子都是操心的命!
突然,病房外的走廊,传来一阵男人的说话声。张宜彤察觉到声音很熟悉,没错,来人正是阿华和阿文这两人。他们边走边探头查看各个病房,这是在找蔡家莹呢。
张宜彤走出病房,到走廊里给他们招手,很快,这两位就走进了病房,看到了躺在床上休息的蔡家莹。
“蔡经理,你没事吧。”阿华显得淡定,语气却很温柔。
“没事,睡一觉就好了。”蔡家莹的回复却是虚弱无声的。
“华哥,你也真狠心,让家莹姐加班加那么久,怎么样,这回懂得心疼了吧?”阿文说话毫不避忌,直戳阿华的内心。
“你瞎说什么,你懂个头啊。快,跟我出去。”张宜彤知道阿文说得太唐突了,立马拉着他拽出病房。
现在,病房里就只剩阿华和蔡家莹两人。气氛突然就尴尬起来。
“要不你休息几天,我抽空过来看店就是了。”阿华的口气依然温柔有加。
“嗯,不行。年底了,你工程上的事情那么多,还要应酬人;我就是有点累,没事。睡一觉就好。”蔡家莹的回应依然柔弱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