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关,老天爷终于赏了人间一回脸。天空终于放晴,干爽而温暖的冬天开始上岗。人们的心情也随着天气的友善变得抒怀起来,大家开始开开心心地为迎接新春做着最后的准备。
郑如松今天早早给自己放假下班,他兜到隔壁村的卤鹅店买了些卤鹅,然后又去买了些海鲜,就急忙往家里赶去。
年关,正是郑如松的包装厂最为忙碌的季节,为了迎接春节港澳市场的旺季,外商工厂纷纷找郑如松的包装厂追加订单。还好,郑如松的脑袋灵活,他一边不停的接单,一边又将做不完的订单转给其他厂家;他想了想,不赚加工费,光赚点茶水费也是好的,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大家的产能还有多少,能不能顶得住这波旺季出货高峰。
“标准牛皮纸包装箱,加工费一块钱一个,茶水费二角一个。隆盛的单子,六万三千个,自己可以加工一半,一半分给下村的老刘……”郑如松边骑着摩托,边自言自语。在没回到家之前,他满脑子都是生意上的事情。他的脑子就是一个活算盘。
随着摩托的一路奔跑,郑如松终于看到家门口了。眼尖的他,看见自家门口已经停了一台红色的本田摩托。嗯,这是阿梓家的;郑如松心想。
今天,郑学梓带着自己的丈夫回家,算是在年前回来探亲。这也是郑如松一早就下班买菜回家的原因,他要给自己的大女儿和女婿接风招待。
“阿爸,你回来啦。”阿梓正在天井陪阿妈择菜,见着自己的父亲大袋小袋地提在手上走进屋里,立即迎了过去。
“今天早点下班,买一点卤鹅,还有海虾和海瓜子,晚上白灼吃。”郑如松这是一番款待自家女儿和女婿。
“哎呀,一家人搞怎么客气。”阿梓倒是客气起来。
“你无所谓,但我姑爷回来,那不要吃顿好的。”郑如松笑着说。
“阿爸,你回来啦,辛苦啦。”郑如松的女婿,阿梓的丈夫,何金雄,不知什么时候就站在郑如松面前。
“你还不快点帮手拿东西,快。”阿梓嘟着嘴,招呼自己的丈夫帮岳父拿东西。
何金雄反应一般,但老婆的话可不敢不听,他扶了扶鼻梁上的金边眼镜,立即向前一步接过郑如松手里的袋子。
“没事、没事,我自己来也行。”郑如松对女婿一向颇为看重,在他眼里,女婿小何可是正儿八经的一表人才。
何金雄是郑学梓的同事,比郑学梓大五岁。郑学梓在汕城特区的一个医院当护士,何金雄是这个医院的内科医生;两人因为工作而相识,因相识而相爱,因相爱而结婚。
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跌宕起伏,都是普通人的恋爱结婚。
何金雄算是医院内小有名气的内科大夫,他出身农村,家里祖辈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何金雄相当努力,外加一些天赋,高考考上了省城的中医药学院;这等于是鲤鱼跳龙门,翻身做主人。何金雄毕业后被分配回汕城的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郑学梓嫁给何金雄的时候,何金雄刚升为科室的业务副主任,是医院着重培养的年轻人之一。
何金雄接过岳父手里的东西,转身就进了厨房,放下东西后又回到厢房,和家人一起喝起茶聊起天。
“阿雄今天这么早下班?”郑如松很关心女儿女婿的工作。
“阿爸,我和阿梓今天是放假的,前几天我们加班抢救病人,今天就刚好调休。我想了想,好久没回来看看,所以上午就出去买点东西,下午就过来了。”何金雄说话有着理工科的逻辑与条理。
“阿雄你们来就回来,不用带这么多东西,现在家里、村里什么都有,你们带东西这么客气做呢?”岳母阿茹笑着回应,女婿这回家,便是带了一堆吃穿用,连香港进口的饼干都带回来了。
“阿雄说,前段时间太忙都没回来看看,所以就多带点东西回来。”阿梓连忙应着自己的母亲。
“阿雄,你家里爸妈还好吧?听说你弟弟回家了?你妹妹去上学没有?”郑如松是家长,不关心礼物这种事,关心的自然是亲家那边的大事。
“阿爸,我二弟复员回家了,现在去了镇里的派出所当民警;我妹妹去了医专读护理,和她嫂子一个专业,将来毕业也是到医院里工作了。我爸妈都好,家里最近盖好了五层房,都出租给外地打工的,最近大家都挺好的;我爸说了,过年有空了他和我妈就到家里,看看阿嫲,和你一起喝酒。”何金雄的回答那是滴水不漏。
“好,好,好。你过年一定要带他们来,一起喝酒吃饭,上一回和你爸吃饭喝酒,已经是大半年以前的事了。”郑如松连说了三个好字,心里极其畅快。
“对了,你们刚刚说抢救,抢救什么?”郑如松突然回想起女儿的话,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