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潮起,潮落 > 第89章 第四章 困 兽(续13)

第89章 第四章 困 兽(续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霜降前,县城迎来了本年度的第一波冷空气。冷锋的骤然南下,给了人们一个措手不及;大家只好将就着在里阴天晒起了被子和厚衣服;虽然没有阳光,但至少空气还是干爽的。

傍晚,郑如松循着老习惯,早早便从村大队那里下班,买菜回家。今晚,女儿学梓要回家吃饭,照例,郑如松要给全家张罗出一顿大餐。

墨鱼丸紫菜汤、油渣炒芥兰、瘦肉炒丝瓜、清蒸海鲫、……,一路上,郑如松都在念叨着今晚的菜谱。

现在的郑如松,日子可谓清闲;村里愈发凋敝,他的工作愈发轻松。没钱,没人,所以事情也就可以不干或少干;除了村里的学校、祠堂,几乎其他工作都处于停顿的状态。村支书当了甩手掌柜,自己也在磨洋工,村里的事情已经死气沉沉。郑如松也曾想过要外出做点生意赚点小钱,但都被家里人给劝住了。好在弟弟郑如柏在镇上新开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做面向台湾和日本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自己也参了股,平时顺便有事没事就到厂里逛逛,算是给自己找点有意义的事情打发清闲。

当然,郑如松把这些年开厂赚得大部分钱都甩给了阿文。郑如松先是以阿文和阿礼的名义在省城买了两套房子;然后剩余的钱交给阿文,阿文再把钱借给自己所在房地产公司,公司每年付给的利息至少是本金总额的十二三个点;光这份利息,足够郑如松轻松应付家里的一切日常开支。

不知不觉间,郑如松很快便回到家里。女儿学梓和母亲坐在客厅里聊天喝茶。这段时间,郑如松的老母亲搬去了弟弟特区的家里住着,全家就剩郑如松和老婆,以及小儿子阿礼;阿礼每天早出晚归,说是去拜师学艺,其实就是到隔壁村的卤鹅师傅那里学习厨艺。郑如松早就知道阿礼的想法,但看破不说破,仔大不由人,随他吧。

“阿爸,回来啦。”见郑如松拎着袋子进门,女儿阿梓就迎了上来,从他手中接走了袋子。

“怎么,今晚就你一个人回家?”没见到女婿何金雄,郑如松皱起了眉头。他掐指一算,女婿快整整个把月都没到家里吃一顿饭了。

“琪琪在房里睡觉呢。”阿梓答非所问,她知道父亲的真实意思。

“那金雄呢?”郑如松依然不依不饶。

阿梓没有回话,只管把装着菜的袋子拎进厨房,然后径直回到客厅。

“阿雄晚上开会,就不回来吃饭了。他给你带了一支洋酒,说是下次陪你一起喝。”妻子阿茹赶了过来,她安慰着有些郁闷的郑如松,也顺便给女儿打圆场。

郑如松没有接阿茹的话,他又发现了比较可疑的一点,那就是女儿的装扮。原本打扮一向干净利落、质朴严肃的阿梓,现在居然也会打扮起来:半高跟的棕色皮鞋,开胸素灰色呢绒连衣裙,粉色丝袜外加一脸的粉墨和淡红色嘴唇;如果在走在街上碰见,郑如松是不敢认这个女儿的。

穿成这副样子,体统何在?

当然,这也不是阿梓第一次这么打扮张扬。实际上,这些年以来,阿梓的打扮愈发时髦和高贵,不知情者见到她,还以为她是那个富贵人家的媳妇。

郑如松对此甚是反感,只不过这次,他决定趁此机会和女儿谈一谈。他想知道,这个自己眼里曾经的乖女儿,怎么会变了一副模样?

“阿茹,你去厨房整理一下我买的菜,准备煮饭吧。”郑如松借着理由支开了妻子;他知道,妻子一向是护着孩子的,她在场免不了和自己唱反调。

阿茹没想到这层,于是便听了丈夫的话,进了厨房。郑如松坐在茶几旁,开始烧水、泡茶;阿梓则坐在斜对面的沙发上,眼睛盯着电视里的连续剧,看得津津有味。

“来,吃茶。”郑如松泡好了茶,便开口叫女儿喝茶。

阿梓端起茶杯,却心不在焉,眼睛还是放在电视那里。

“怎么今晚有空回家?是不是有什么事?”郑如松觉得女儿突然回来,应该是有事情要找他们商量或交代的。

“今天调休,前段时间加班比较多,累积了几天的假期,所以今天就休息了。上午带琪琪去市区逛商场,她说她想阿妈了,于是我就打电话给阿妈,告诉她我们晚上回家吃饭。”阿梓虽然心思不在对话上,但说话还是条理清晰。

“那阿雄呢?他下班会不会过来?”郑如松还是追问女婿的事。

“不过来了。他一天到头都是忙的。上个星期才被任命为院长助理,现在要管一些全院的行政业务,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有时候加班要加到半夜一两点。他下午开完会,还要和院长去陪银行的领导吃饭。”阿梓的丈夫现在是医院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陪银行的吃饭?”郑如松有疑问,这银行和医院怎么跑到一起?

“是啊,医院要扩建门诊和住院楼,没钱。只好找银行借钱。谈了几家银行了,现在这家不知道能不能答应。”阿梓眼睛看着电视,嘴上依然思路清晰。

“不对啊,医院搞建设不是政府出钱吗?”郑如松没有反应过来,他觉得医院都是公家的,怎么还要找银行借钱,这不合常规。

“阿爸,你太落后了。现在政府那有钱给我们建新楼。财政局就在我们隔壁不远,每天都有民工到那里坐着讨钱;前段时间,中秋节,好多学校的老师去那里静/坐,说是欠了三个月的工资都没发。很多乡里的老师,都要自己去拉黄包车讨生活了。工资都发不出来,那里有钱给我们,不要开口找我们要钱就已经很不错了。”阿梓的口气很是轻蔑,她觉得政府都穷得快破产了。

郑如松没说话。他知道,没钱,不仅是村里的困难,也是镇里、县里乃至整个特区的困难。只不过令人费解的是,钱都到那里了?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高了不少,镇里、县里也建了不少新的大楼,修了马路和公园,看起来大家都很富裕。但想想又不是,毕竟这几年,村里每次想要干点什么,镇里都是分文不给;郑汉民时代留给村里的家底,也被镇里、县里以各种方式敲竹杆了。如果真的有钱,那么为何还要如此敲骨吸髓?钱,都到哪里去了?

想不通的郑如松,没有开口说话,只顾着继续烧水、泡茶。而阿梓也没有找个话题和父亲继续聊下去。阿梓结婚愈久,和郑如松的话就愈少。郑如松本想抽根烟轻松一会,可当他拿出掏出烟的时候,阿梓却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阿爸,你知不知道你心脏的问题很严重。”阿梓不能见到香烟,更不能见到自己的父亲在抽烟。

郑如松见烟没法抽,心里也极不欢喜;他抬头看看外面的夜色,然后又看看墙上的挂钟,开始咕嘟为什么小儿子阿礼还没回家。他现在,不想搭理女儿,但又碍着面子挪不开。

“阿爸,这次回来,我有事找你商量一下。”正当郑如松有些烦躁,阿梓却开了口。

“什么事?”原本郑如松还想和阿梓谈谈打扮穿着的事情,却被阿梓先开了口。

“是这样,我刚才也和阿妈说了,我和金雄打算再要一个孩子。”阿梓说着,把目光从电视上转移到郑如松的脸上。

“嗯,这是好事。之前我也和你妈商量过,但你们两个都是吃公家饭的,不知道会不会被领导发现后处罚。”郑如松一脸的严肃。他知道,这是女儿家里的大事,也算是他郑家的事情。

“原来呢,我和金雄打算给医院打报告申请,但是医院那边很难通过,毕竟院长没有理由给我们开后门。琪琪是健康的孩子,我们也不想找人开残疾证明。所以,我和金雄商量了一段时间,觉得还是我辞职出来,然后再生孩子比较好。”阿梓的口气很淡定,看来她和丈夫已经下了再要孩子的决心。牺牲,谓之巨大。

“辞职?你?到时候你生完去干什么?能回原来的单位?不行!”郑如松一听女儿的解决方案,顿时有些冒火。现在的经济形势严峻,外面许多人都找不到一个合心意的工作,何况是体制内的铁饭碗,怎么能够说不要就辞职呢?郑如松愈发不能够理解女儿的心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