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潮起,潮落 > 第160章 第六章 盛 宴(续16)

第160章 第六章 盛 宴(续1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腊月十三,一股来自南海的暖湿气流占据了天空,湿漉漉的回南天又降临到县城的身上,给新年的到来蒙上一股抑郁的阴云;人们的心境也随着这股暖湿变得压抑而苦闷。

对此,阿明尤为感同身受。

此时的阿明,正瘫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面对一脸刻薄的敏君,开始哀声连连,垂头丧气。

年关,又是工厂盘点清账的时刻。阿明看着眼前一堆的账簿,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自己辛苦了一年,到了年末,又回到了年前。工厂经营这一年下来,竟然有五十二万的亏损,都赶上了前年一年的总利润。这个数目,让阿明觉得自己惊慌失措,六神无主。

尤其是敏君当着自己的面开始查账,阿明更是觉得无地自容。

从去年开始,敏君已经把所有的本钱都投入到炒房当中;她和娘家的兄弟姐妹做了生意上的分隔,拿出了自己的家底,再加上阿明之前攒积的现金,都统统投入到炒房的生意中去。敏君的投资目光还是犀利老辣的,她连着低买高卖了几套房产,又在汕城买下三个铺面出租,一年下来,除去投资的成本和利息,居然还赚到了四十多万。

一年净赚四十多万,让敏君在阿明面前不再是底气十足,而是霸气外露。

“来来来,郑总,你去年下半年出去应酬的发票怎么没看见入账?整个下半年,工厂只有三万不到的营销费用?你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说服客户吗?”敏君翻了小半天的账簿,没有看到阿明半年来的应酬费用。

“哎,都是我自己给了,算了,生意不好我也不好意思要发票进账。”阿明的想法很义气,但也很糊涂;他居然觉得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拿发票冲账不好意思。

“郑庆明,你是脑子不好还是精神不好,拿发票冲账不是正常的事,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不好意思了。你连正常的经营都理解不了了?还是亏钱亏多了知道自己错了?”敏君咄咄逼人,她对阿明的稀里糊涂尤为不满。

“我就是不想要发票。”对于来自敏君的质问,阿明的反驳显得无力而虚弱。

“就是说你都忘了你自己是去应酬,对吗?”敏君双手抱胸,气势十足跋扈。

阿明恨不得找一个缝隙躲起来,对于来自敏君的这种咄咄逼人,结婚这么多年他依然很不自在习惯。

不习惯,那就以沉默抵抗。沉默,是阿明最后的倔强。

“阿明,我们今天可以好好谈谈吗?”见阿明一直躲避自己,敏君也放下了一丝跋扈。

“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今年工厂是有问题,我的办法有错;但是过完年应该就会好转起来,我已经想到了好办法,实施起来就可以盈利。”阿明显然是在拖时间。

“你有什么好办法?”敏君压制住自己的不耐烦。

“我和省城的外商谈好了,年后有一批出口韩国和台湾的水洗牛仔裤订单,大概有一百万美金的金额。另外,我准备找几家成本比较低的服装厂做分包,以后一些接过来的小单子,就转给他们去做,自己就不做了;工厂主要还是生产外商的大单子,尤其是日本韩国的单子。另外,为了降低成本,我会替换掉一些手脚慢的工人,然后买两台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其他方面我也会再想想办法,反正,亏本这件事,以后不会出现。”阿明脸上的忐忑,似乎无法佐证自己的说法。

敏君听着阿明的想法,倒是不紧不慢地喝起了茶。她一会四处张望,一会又瞥视阿明的脸,也似乎并不觉得阿明的想法有何新鲜的地方。

“就这些内容?还有其他吗?”片刻之后,敏君再次发话。

“没有,大概就是这样子。”阿明一脸仄仄地看着敏君。他注意到,敏君脸上的表情已经迅速地乌云密布。

“阿明,你觉得工厂现在的状况如何?”敏君压低了声音,但气势更加压人。

“不好。”

“为什么不好?”

“亏钱,原因有很多。”

“亏钱是谁的责任?”

“我。”

两人一问一答,阿明犹如做错事情的小孩,正被扮演着严厉母亲角色的敏君在训话。

“阿明,你开厂已经快十年了,这些年,难道你就没有学到一些什么道理吗?”敏君眉头紧缩,语速加快。

“道理?什么道理?”阿明一脸茫然。

开工厂当然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道理。如果说,阿明心里还有追求的话,那就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

那个名字叫“明”的服装牌子,依然在阿明的内心里魂牵梦绕。

“我给你总结一下去年来工厂的开支和收入。”敏君翘起了二郎腿,慢条斯理地翻开她自己的小本子。整个小本子,上面满是刚刚查账记下来的各种出入数目。

“先说去年的订单,合同签约的,共计一千七百七十四万多;没有合同,但是约定好了走私人账户的,大概有三百四十多万,其中以我的名义接的,就有两百万。也就是说,去年,公的、私的,算起来总共就两千一百万出头的营业额。”敏君利索地翻完了两页纸,对于数目侃侃而出。

“两千一百多万的营业额,算上走进私人户头的款,收到的货款总共就一千三百二十多万;我们出货总共出了一千八百三十多万,还有大概五百万出头的应收款。然后就是一年来的各种开支,厂房租金、工人工资和材料成本,加起来就有一千六百多万,水电费、办公费还有给客户的返点、佣金,这加起来快两百八十万;这里面,返点、佣金总共两百万多一点;另外,要缴的税费和老爷家的各项摊牌加起来也有一百三十多万。收入和开支拢共算下来,账面上就是亏了五十万多一些。最要命的是,成本开支除了有两百多万的材料款还是在赊账之外的,其他的都是现金给付清了。利润不是最要命,要命的是现金流。这一年下来,收了一千三百多万,拿出去一千六百多万,自己还要倒贴三百万进去。这比亏本还要命。”敏君拿着小本子,一步又一步给阿明算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说到现金流的折损,阿明内心就万分紧张;这一年,为了应付各种支出,阿明已经从大哥阿华和民间借了三百多万。大哥阿华的本金和利息还好说,但是民间的借贷成本那真是割肉般的犀利,每月快一分半的利息已经让阿明开始喘不过气。

阿明也不是没想过找银行借钱,但银行看不上厂里的机器设备;敏君也不愿意拿出房子来抵押,毕竟房子也是敏君办理按揭买下来的。如此一来,阿明只好通过民间资金来解决燃眉之急。只不过,高昂的利息成本总将成为一个埋在未来的定期炸弹,阿明的经营之路已经是风险重重。

“阿明,你自己说清楚,去年借了多少钱。你大嫂蔡家莹曾经暗示我,你已经和你哥借了一百多万周转,是不是?”合上小本子,敏君的态度愈发气盛凌人。

阿明没有吱声,他把头埋到脖子下,双手开始不停地搓起来。一想到那滚雪球般的利息,阿明的精神已经濒临奔溃。

“你别躲,看着我,阿明。”面对措手无策的丈夫,敏君是又气又怜。

“哎,大哥借了我一百八十多万,他没说利息要多少,也没说要我什么时候还。还借了其他人一百五十多万,利息一个月一分半,一年内还清本金。”阿明依然怂着肩、低着头,但他是不敢不接敏君的话。

“一百五十万,利息一分半一个月。阿明,你胆子真够大啊。有命借无命还,你懂得吗?”敏君的脸已经变的赤红,她的恼羞成怒已经呼之欲出。

“那工厂要周转,我也是没办法啊。”阿明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周转,周转!你个破工厂天天要花钱亏本养着,这算做什么生意。机器机器不值钱;工人工人不值钱;连厂房都是从别人手里租来的。整一个工厂根本就是靠钱堆出来,堆了一大堆钱,就为了赚一点加工费。你自己连一点报销都不敢拿出来。阿明,你说,你这样继续经营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我和奴仔跟着你,活得有什么希望,怕有一天我和奴仔要被你的高利贷给害死。”敏君红着眼睛站起来,拍着桌子大声咆哮。

“什么生意不是靠钱堆起来。我和你说了,今年的势头就一定会和去年不一样。我有信心有能力把生意做起来。你去做你的房地产,我做我的服装生意;你管不到我,我也不想管你。蔡敏君,你不要以为你这两年赚了一点钱就嚣张气盛,我和你说,要不是我大哥关照你,你连进房地产的机会都没有。你天天以为自己很弄险,其实就是靠着我家里人。你以为你本事大,其实都是家里把消息透露给你。蔡敏君,论做生意,你没资格教训我。”阿明被敏君的咆哮给激怒,他也站起来和敏君针锋相对。

阿明说的是事实。事实就是敏君的炒房生意也是靠着阿华的内部消息做起来。阿华和政府关系密切,对整个汕城的地产走势把握得相当精准。敏君的炒房往往就是跟在阿华的消息后面买进卖出。比如去年的城区旧改,阿华把政府将要列入旧改的地段告诉敏君,敏君就提前联合几个炒房客,在即将列入旧改的地段大肆买进老房子;到了年底,政府的旧改公示一出,入手不到几个月的老房子的价钱就立即涨了一半,扣掉利息,账面上看,敏君这一次押注投资就赚了不低于五十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