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大师兄说过 > 第237章 参与商(三)

第237章 参与商(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阵法的运转悄无声息,即使有些灵气的起伏,也被预先布设的众多屏障暂时遮盖。他的知觉渐渐延展开来,天光初亮,衡文门中各处也能看到弟子们的身影,那一缕缕浮于浅表的情绪,或是安稳,或是躁动,林林总总驳杂的欲望,都在阵法的一片片经纬间流动。

山长的心神有条不紊地巡游在阵法中,校正各处点滴不漏,运行无误,一切都十分顺遂。不过,这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接下来才是关键。

地底斜上方的文德堂,此处在平时都空无一人,但阵法的丝线仍然向这片空处延伸,直到星星点点的光亮开始结聚,化作泉流注入阵心之中。

顷刻间,众多纷繁的讯息奔涌而来,山长的神思首当其冲,一时间被吞没其中,但阵法仍旧忠实地履行职责,梳理着这番乱局,在洪流冲刷中令主持者保持稳定。

承受着这样将意识片片割裂的痛苦,山长却毫不在意,几乎是欣喜若狂。

这番筹划,就连负责了大部分布置的黎暄也不知全部的内情。文德堂作为门中重地,供奉着门中历代祖师,与在修行上有过卓越贡献的先辈,如今在祭祀、拜师等重大日子,门中都会在此敬拜,将其视为传道授法的象征。

但在昔年鼎盛时的衡文,这里并不仅仅是象征而已。

法不可轻传——这是当初衡文至关重要的意旨,门中修行之法仰重体悟,一次次破除关隘,明心见性,都须有正确的导引。天下绝大部分的功法,都只依靠本人的修行,师父固然能释疑解惑,指点迷津,但说到底只是起到点拨作用,当他们传授经验时,也并不能将那玄妙的感悟真正灌进弟子的心里。

衡文建派时便在研求一种秘法,把前人的关键感悟留存在实物上,传予后人,以此外力帮助突破修行的阻碍。起初这法门运用起来十分艰难,有诸般苛刻条件,真正能接收到的感悟也因人而异,最后又落入了受天赋限制的窠臼。然而在衡文以凡世气运铸就的门中根基渐渐壮大后,借此途径,先祖对这种传道秘法的期望终于得以实现。

那时,修为精深的师长将破关感悟以秘法铭刻下来,列入文德堂中,弟子在修行遇到阻碍时,经由门中允可,再于传道堂中读取相应的秘文。虽然这些感悟不能全数传递过去,来自他人的导引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后者自身的道途,但对大多数并非旷世奇才的弟子而言,这已经是修行中宝贵的助力。

积年累月,在衡文因此而强盛时,这种秘法也不免对门派影响日深。从一开始传授勘破关隘的体悟,渐渐演变成了传道的主要途径,乃至于被视之为正统,不再只是修行停滞时的助力。围绕在此的诸多传承,使得他们远比其他门派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气运根基之上。

当年也不是没有先辈察觉到这套体系的危险,设法留存了许多常规典籍,门中也有尽量避免使用秘法传道的派系。可是再谨慎的人也不会想到,这其中原以为最该坚如磐石的气运根基,会在霜天之乱中崩塌,以至于旧衡文也因此倾覆。

文德堂中的传道秘文一大半都受此冲击而毁损,少数勉强保存下来,而在气运根基不复存在后,后人也无法再借此修行了。昔年的一代代传承中,衡文那些核心的法门都衍变得与传道秘法密不可分,失去了这些最重要的传承,“衡文书院”自此一蹶不振,再难恢复旧时的辉煌。

如今衡文门中,始终在修正旧法、研习新法,只是数百年来,并没有一个真正天纵奇才的山长能将这支离破碎的传承带出泥潭,他们仍旧一直都在这困局中挣扎。正因如此,山长才决心甘冒风险,以这危险重重的织魂之法重铸根基,希望至少能改变一些眼下的局面。

文德堂中现在供奉的大多数牌位都仅是名号,只有少部分有秘文留存其中。此前调试时,山长便大致测定这个由神魂织成的阵法能够容纳秘文,直到如今正式启阵,接收到寄存在秘文中的感悟时,他才真正确信这是行之有效的法门。

多年夙愿一朝得偿,他心中已无遗憾。即使传道秘文所余不多,当织魂阵法落成,衡文也能自此起始,重整山河。

汹涌的讯息从阵中川流而过,在最初的冲击过后,山长很快领会了诀窍,尽量放开心神,不去捕捉太多其中的内容,以免负担过重。饶是如此,也仿佛有千百个声音在他耳边述说,搅动着他的思绪。

留下这些秘文的先辈早已逝去,如今残存的只是铭刻下来的体悟与教导,但在这阵法中,他们的记述仍旧宛然如生。山长循着阵法的脉络,一页页将展开的秘文闭合,暂时敛藏在阵法中,以待来日。数不清的声与影在丝线中掠过,直到他见到刻有“泰弘”二字的印记,不禁停了下来。

这个名号属于他这一脉的先辈祖师,也是旧气运根基崩毁前最后一个留下秘文的人。山长从记载中得知,泰弘祖师留下的是阵法一道上的感悟,这曾是他最渴望得到的传承,如今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他迟疑片刻,最终还是没有急于一时,正待要将这份秘文合上时,当中忽然迸出一道蒙蒙清光,将他的神思裹入其中。

霎时间,天地已换了一番模样。尘雾甫散,一座宏伟殿阁巍然而立,檐边日辉流溢,映着长空流云,朗朗高天。丹陛之下一众弟子分列两侧,皆向着殿上垂手肃立,偌大广庭上无一人言语,只有松涛阵阵,拂过群山之间。

纵使从没来过这里,山长也清楚这是什么地方。如今的衡文书院,处处楼阁都仿造旧时山门中的规制而建,仪典时足以容纳门中所有弟子的正庭,也有几分这里的风范。历经多年的建筑,在奢华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唯有那鼎盛时的森严气象,终究难以复现。

山长站在衡文派的正殿前,心知这只是一段记忆,一缕秘文中残存的幻影,却难以移开目光。正在此时,玉阶上背对着他的泰弘祖师说道:“上前来。”

门中典籍提到,以秘文留下感悟时,铭刻者常常会将自身的形貌也一并留入,指点迷津,虽只是记录,却不失为寄托。气运根基尚存时,读取秘文便如同亲见先辈当面,交谈之间,几乎栩栩如生。

山长也是第一次见识秘文的神妙,他心神稍动,确认外层阵法运转依旧一切如常,便将神思转回,依言在这幻影中向前走了两步。

只听泰弘祖师说道:“不知你是衡文后人,还是机缘巧合,得到秘文的外人。我在此处与你说话,也就是说,你已经不是用曾经的方法解读这本秘文了。”

山长心中震动,霍然抬头。泰弘祖师会留下这段话,意味着他预料过衡文的气运根基也有消亡的一天,而秘文也会被以其他的方式读出——这不正是衡文所经历的情形么?

泰弘祖师没有回头,只是缓缓道:“我并非未卜先知,也不会推演天机,这只是或许会发生的事情,而我须得为这情形做些准备。这本秘文将会催动我留下的术法,检验你所在的这座新阵,倘若你并非衡文人,不愿一听,也可一走了之。如果你确是衡文弟子,望你主持阵法,支撑这术法运转结束,当中凡有些许建议,发现什么疏漏,又或是察觉到危险之处,我都会向你一一指出。”

望着泰弘祖师的背影,山长胸中一时百般滋味,难以言表。明知只是幻象,他还是端正地深深一拜,随后凝神静气,维持着阵法的稳定。

秘文中的术法运转起来悄无声息,只有一阵阵微不可觉的波荡沿着丝线飘散,尽管处在主持阵法之位,山长仍旧难以参透其中奥秘。须臾,一切重回平静,秘文的幻象之中,泰弘祖师一振衣袖,转过身来。

就在他转身时,一阵山风掠过,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风止之时,周围的万物似乎也随之凝定,阶下众人再没有丝毫动静,松林间的声响也消隐无踪,使得这一幕忽地变得格外沉寂,如在静画之中。

山长看到了泰弘祖师那肃然的面容。他手中握着一把玉尺,温润的青玉颜色中间,镶有一道笔直的金线,宛如要将其斩断的剑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