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姐姐和甄真来无影,去无踪,转眼像一阵风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他们走后半个月,从东瓯国送来书信,已经回到家中。
阿哥开始着力打理起秦家的产业,先清点了邯郸周边的田庄,又远赴阿爹的祖籍淄州清点了祖产,这一趟北上用去半月时间,与我也是半月未见。
听闻阿哥回了小秦府,我想立刻去见阿哥,又踌躇该如何开口与他谈起甄氏姐弟——其实是甄真,正在小花园里团团打转,冷不防撞上一个人——秦菀。
“二姐!”
“你在这干什么呢?我看你都转了十几圈了。”秦菀梳妆打扮过,看上去像要出门的样子。
说来奇怪,虽然秦菀如今对我还是没有好脸色、好口气,但我就是觉得,董偃之事以后,她和我变得亲近了。从前她哪怕夸我,都带着讥讽,如今她哪怕骂我,都带着温情。
第一次,她好像真的变成了我姐姐。
不过我还是不能告诉她甄真的事,这事儿太大。
我说:“我……我闷得慌,不知道上哪儿解闷去。”
秦菀毫不犹豫地答:“阿哥昨儿夜里回了邯郸,你不去看他去?”
我犹豫:“看……自然要看,不过见了面说什么?”
秦菀诧异地看着我:“你与阿哥见面还要考虑说什么?——我从阿爹那儿听说,阿哥今日要去看城中的店铺,怕是也没空与你多说话。”
我兴奋了:“阿哥要进城?那我要一同去——姐姐,你去不去?”
秦菀白我一眼:“不去我和你啰嗦这么多?”
“好咧!”我拉起秦菀的手:“那走!”
“忙什么,”秦菀也忍不住微笑起来:“你看看你穿的这一身。你去换一身衣服,我去门口吩咐套车。”
我低头看看自己那一身家常襦裙,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那二姐你等我,马上就好!”说完,就向房中跑去。
阿爹早年在邯郸置了几处产业,说起来都是托薛大娘的福。薛大娘是个心直口快、雷厉风行的人,在投资上面既有眼光,又有行动力,如今薛家的产业遍布南北,和这位能干的主母不无关系。
我阿娘是薛大娘的闺蜜,虽然投资头脑与薛大娘不能相比,不过多少也是和尚跟着月亮走——沾光,被她催促着买了些产业,不过比不得薛大娘的魄力,买的都是些边角便宜的地方,如今虽然价格涨了些,也不多。
我与阿哥、秦菀,下了马车,又转了两个巷道,才找到最后一家秦氏产业的店铺。这是一家茶馆,门口挂着一张古色古香的匾:姚记茶馆。茶馆里装修得颇为简单,倒是分了上下两层,可统共也没几个客人。
伙计一见我们三人进门,就热情地迎了过来:“客官,三位?随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