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全京城都以为我俩是死对头 > 第83章 赈灾银(三)

第83章 赈灾银(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汤绥谢了恩抬起头,却没有起身,而是说:“臣有本启奏。”

周庆不明所以,心说你奏就奏,也没多大事需要跪着奏吧?

可他一看汤绥这模样,又觉得他要奏的恐怕是个惊天大案。

他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有些心虚地避开汤绥地眼神,嘴唇翕动两下,不太自然地说:“奏。”

他这点不自在的反应落在风念安眼中,他脑子里突然升起一个可怕的猜测——人在毫无预兆的听见一件并不明确的事时,第一反应应该是好奇和震惊,如果出现了心虚,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件事跟自己有关。

汤绥要说的事明显不会是件好事,为什么陛下会第一时间将自己带入,还露出心虚的表情?

他暗地里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吗?

他心里的猜测尚未得出结论,汤绥已经开口了。

他跪的笔直,无所畏惧地朗声道:“臣要参飞龙军右将军张安胜监守自盗,私吞数十万赈灾银,伪装成山匪抢劫,诬陷五府山!”

此言一出,四座巨惊。

周庆差点从龙椅上站起来,张安胜第一时间看向太子,太子率先反驳:“汤大人此话可有什么证据?”

汤绥不慌不忙地捧起手里拿着的册子:“臣近日整理转运司账目,核对榷仓记录时发现疑点——靖州海县榷仓中缺少赈灾银出入库记录。臣昨天特意去了一趟海县调取本地记录核实,发现确实没有这批赈灾银的记录,连当地官员也对此毫无印象。陛下,百万赈灾银途径之处是必须落脚在榷仓的,如榷仓之间相距甚远,当日无法抵达,也该暂留驿站,可臣将沿路上的驿站一并走访过,并没有相似体量的官府队伍留宿。”

四喜已经将他带来的榷仓记录抄本呈给周庆,周庆越看脸色越难看,看完瞥了一眼太子。

太子立马说:“赈灾银事关重大,为防止遭歹人觊觎,进行伪装、或者分批次运输都是合理的,这并不能成为证据啊汤大人。”

汤绥好似早有准备一般,继续说:“抄本里有赈灾银从离开京城到被五府山山匪抢劫期间的所有记录,包括商队租用货仓的记录。至于伪装……太子殿下,进出货仓都是需要核验的,官府赈灾银再怎么伪装,到了货仓都是到了自己家的地盘,何须再伪装?”

榷仓的流动性很强,大部分都是空的,所以会租用给商家暂时存放货物,久而久之,榷仓里就单独分了一部分仓库出来专门用作商用。

但不管是榷仓还是货仓,进出都要接受检查,避免买卖禁品——如军械、走私的盐、铁和茶叶等。

所以不管赈灾银表面上伪装成什么样子、分成多少个批次,都不可能瞒过榷仓记录,除非它根本就没有进过榷仓。

就在汤绥跟太子对峙时,张安胜跳出来喊冤:“这绝对是污蔑啊陛下!百万赈灾银,随军护送者高达二百人,怎么可能不经过榷仓?我不知道为什么记录上没有这一笔,但这绝对是污蔑!末将的二百弟兄身陨此战,为赈灾银鞠躬尽瘁,怎可受此污名!请陛下明鉴!”

对于他这番自述,汤绥只给了俩字:“诡辩。”

周庆把榷仓记录放下,说:“命人将靖州转运使和榷仓主簿一起宣入京吧。此案证据不足,先移交大理寺查办。”

他看着张安胜,几不可察地叹口气,继续说:“张安胜暂时革职,禁足于府,无召不得出,任何人不许探视。”

张安胜叩头:“臣真是冤枉的!陛下!”

周庆一摆手,不愿多言,张安胜被内侍请出去了。

与风念安擦肩而过时,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竟然看见张安胜放松似的闭了下眼,松了口短暂的气。

今天这场朝会简直处处透露着诡异,他从朝会后半段开始就没怎么听过别人在说什么,一直低头琢磨这件事,连华诺跟他说话都没听见。

华诺怼了他一下:“想什么呢?”

风念安这才回神:“我总觉得陛下……”

脱口而出到一半,他又止住了。

没影的事,他自己怎么想都行,但大肆宣扬就不对了,而且如果真跟他想的一样,那这件事就远比赈灾银丢失更加复杂,还是先不要让旁人知道。

华诺追问:“陛下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觉得连赈灾银都贪,有点太过分了。”

华诺莫名其妙:“那群人什么德行你不知道吗?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他们。”

风念安释然一笑:“是啊。”

两人在门口分开,风念安往御史台走,上车前看见钟离烬正好路过。

两人的目光短暂地交汇了一下,钟离烬什么也没说,但风念安就是从他的目光里看出来一点点“欣慰”,也不知道哪来的。

他坐在车里,朝会上的各种细节放大了在脑子里过一遍,他越想越想不通。

汤绥拿到缺失的榷仓记录后,当庭参奏张安胜监守自盗,按理说张安胜应该是第一个跳出来喊冤的,但为什么第一个说话的却是太子呢?

太子急不可耐地出来反驳汤绥,然后张安胜才顺着他的话进行辩解。

所以,贪了赈灾银的是太子?张安胜只是他的一把刀?

可是张安胜是太尉心腹,没听说太尉跟太子有什么交集啊,他不是陛下的人吗?

可是这又说不通为什么陛下在看到榷仓记录的抄本后第一反应却不是去看嫌疑人张安胜,而是瞅了太子一眼——非常小幅度的抬了下眼皮,只扫了一眼就迅速移开了,但当时风念安正在想汤绥失踪一夜原来是去核实榷仓记录了,所以一直盯着陛下手里的抄本,刚好看到这一幕。

监守自盗的嫌疑人和陛下,在看见证据时的第一反应都是去看太子,所以太子除了剿匪,到底在这件事里还扮演着什么角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