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老大,咱不过随口提过一回燕窝,他第二天竟巴巴买了回来,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自大齐宫廷加大燕窝贡品量,时下富贵人家也跟着爱吃燕窝,燕窝的价格从前朝几钱银子一再飙升。
如今一斤普通燕窝也要十两银子左右,上等血燕更是达到数百两。
刘大哥买的白燕盏品质中等,也要二十五两一斤。
“阿娘偶尔换换口味,我们小辈心中也是高兴!”刘大嫂笑着说道,“要是您天天吃,我们也是供应不起!”
“可别,咱可消受不了!”刘母当即变了脸色,可谓一言难尽。
说实话吃了几次,她实在没尝出啥味道,只剩下胸口疼,唯一庆幸老大当时只买了半斤。
“谢谢,二叔!”
瑛哥儿从木匣子中取出一对五福红梅头花,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胖乎乎的绒花花瓣。
刘自止昨儿路过花儿铺子时,一眼便看中了店内挂着的黄澄澄的绒花柿子。
正好过年小孩也有戴花的习俗,给蹲蹲买的同时,顺便将给家中小孩子的礼物一并解决。
三个小子一人一对小柿子,毛茸茸的小柿子被插在蹲蹲帽子上,看着当真童趣十足。
“谢谢,二叔!”琪姐儿接过一对粉红色小桃子头花,学着他哥哥那样道谢。
“应当谢谢你们的叔郎,这些可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卫琅不出声,刘自止少不得替他说上一句。
“谢谢,叔郎!”几个小孩也连忙向卫琅道谢。
卫琅忍不住勾了勾唇。
“谁知道它们的好彩头?”
“二叔,我知道!”
瑛哥儿难得露出几分孩子气的活泼,“小柿子是事事如意;梅花有五瓣,代表着五福俱全;小桃子能辟邪保平安!”
“没错!”刘自止语气温和,“过年戴花,保佑你们来年不生病,不吃苦药,幸福快乐地长高!”
“好啊!”小成瑞可是被苦药折腾怕了,一听这话,高兴地拍手响应。
刘自止嘚瑟地朝卫琅挑了挑眉,卫琅只做不知。
“二哥,我的呢?”刘小妹见几个侄子侄女都有花戴,迫不及待地窜了出来。
“少不了你的!”刘母见她咋咋呼呼就一阵头疼,“舒姐儿,都是大姑娘,怎没一点淑女的样子?”
“亲娘,人家平日可是淑女得很!”
刘小妹滴溜溜地转着大眼睛,将头伸过去,果然看见匣内一对火红的石榴花。
“谢谢琅哥哥,还是你最好!”
刘大嫂将一瓣橘子喂给她,幽幽问道,“你嫂子好不好?”
大嫂这是在吃味呢!这可难不倒刘小妹,她可谓雨露均沾,“你和琅哥哥可都是第一等好!”
等酥菜炸好上供后,一家人挨挨挤挤地围在八仙桌旁,由于小孩多,额外加塞几个小板凳,热热闹闹吃了顿饭。
下午有琪姐儿和小成瑞带着蹲蹲一起玩耍,蹲蹲死赖着不想回家。
陈六来接人的时候卫琅一拉他便闹,想着明早他们又会过来,刘自止干脆将他留下,让他晚上跟刘母睡一夜。
除夕这天,陈娘子一大早熬了一小锅浆糊,刘自止二人用过早食便忙着贴对子和门神。
“仔细点,拿反了!”见卫琅拿着一张尉迟敬德门神图,刘自止赶紧提醒道。
“知道,贴不反!”卫琅没好气地回了句,这么大的黑脸他难道看不见。
其实还真有很多人将门神贴反,留下“反贴门神不对眼”的一则笑话。
秦叔宝的门神图在这张下面,卫琅嘴上敷衍,贴起来却十分细心。
秦叔宝贴在右边,尉迟敬德贴在左边,二人对眼,一起看向门内,帮助人们看家护院,保佑一年平平安安。
用浆糊将门神贴在大门上,卫琅再用一把新的高粱刷子轻轻拍打一遍,这才算贴好。
“瑞气盈门福满院,春风入户喜盈家,力透纸背,好字!”这可是家里的门面担当,被刘自止贴在大门两侧。
刘自止不在乎所谓的大男子主义,卫琅字好,索性让他写春联,自己则跟着写几个春福。
外人看到,他只会觉得面上有光。
这不是刘自止第一次夸他的字,被人这样认可,卫琅还是不由翘起了嘴角。
对子贴好之后,刘自止利落地放了挂鞭炮。
卫琅将自家炒熟的花生、栗子,在集市上买来的葡萄干、糖块、瓜子、鲜果、蜜饯等,装满八个莲花盘子。
这些都是明日有小孩过来拜年,让他们自己抓的吃食。
卫琅将盘子在八仙桌上摆好,刘自止还贴心地在桌前铺了张软席子。
由于全家都要在老宅守岁过年,他们家不用准备年夜饭,二人收拾妥当,便早早去老宅包饺子。
子时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候,子正钟鼓楼的钟声响彻晟京内外城,新的一年也终于到来。
大年初一,天未明,鞭炮声便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
一家人换上了新衣服,先是给刘父刘母拜年,再给街坊邻居拜年。
刘自止作为年轻一辈,这天可没少走路,从老宅胡同前走到胡同尾,接着隔壁胡同,新家胡同,就连吴大人家里也专程跑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