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唱晚和方荟影走出首饰雷的大门,胸口的气闷顿时不见。
“瞧吧,这些人很无趣的,整日里想的不是拉帮结派,便是如何压倒别人,出身、首饰、衣料、夫君……万物皆可比。”
俞唱晚轻叹,“可能她们不愁吃穿,不搞出点事来岂不更无趣?”
方荟影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京城贵女不过如此,我很失望。”俞唱晚还以为出身很好的女子都谦恭有礼、平和宽宏,谁知道半句话不投机就能恶语相向。
方荟影嗤笑:“这三个算哪门子大家闺秀?尤其是我那三姐姐和柳萱,两只小蚂蚱。魏纤尘么,就是人前装得好,你瞧她今日三两句话便叫柳萱将矛头对准你,她要真无欲无求怎会如此行事?”
俞唱晚暗自摇头,自己和她差距甚大,并无值得忌惮之处,说白了还是心胸太狭窄。
“倒是方四姑娘,在桃源县的时候多不可一世,怎么回了京城见了你三姐姐就跟小耗子见了猫一样?”
方荟影撇撇嘴:“我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方三惯会告状。”
她不是惹不起,只是她姨娘要把自己母子三人摆在低贱的位置,又怎么能指望别人能高看他们一等?
更何况侯夫人面甜心苦,磋磨人的手段多的是,她不想给姨娘和弟弟惹麻烦,也不想让自己留下把柄。
这点小插曲并没影响二人心情,走了一段在馄饨铺子前遇到了荀潜。
荀潜一袭宝蓝色衣袍,坐在桌旁拿着本书看,半夏没在身边。
三人叙过温凉,方荟影开门见山:“你怎么在这儿坐着?也不点碗馄饨。”
“陪我娘亲,她在那边选尺头。”荀潜说着看了看街对面的铺子。
俞唱晚和方荟影明了,八成是被他娘逼着出门,而他见铺子里全是姑娘,便躲了出来。
“你是不是蠢?说不得你娘是让你来相看姑娘呢,你跑了怎好?”方荟影促狭心起。
自他回京后母亲确实跟他说过好几次成亲的事,也提过世交家的几位姑娘,只是他都觉得不甚合适给拒了。
而那间店铺的少东家确实是位妙龄女子,荀潜心里一突,今日莫不真是母亲先斩后奏拉他出来给人相看的吧?
这么一想,俊脸罕见地不自在了一下。
不过荀公子那嘴向来不饶人,瞥了一眼方荟影,淡淡道:“相看何妨?我是男子。方四姑娘不若先管好自己,已是及笄之年,似乎并无人上门求娶。”
方荟影还没说什么,十七“高龄”未定亲的俞唱晚登时不乐意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外乎看出身、外貌、名声罢,无人求娶又如何?哪条律法要求女子必须嫁人?荀兄此言着实令人失望。”
荀潜张了张口,正欲说自己不是这个意思,胳膊软肉当即一疼。
转头一瞧,果然见到自家娘亲,只不知是何时过来的。
荀太太肤白雍容,本不欲打扰儿子与友人叙话,谁知这傻儿子竟说这种话。
她笑呵呵地看着两位姑娘,不着痕迹地把自家蠢儿子挤到后面去,做了自我介绍,又道:“我这儿子蠢是蠢些,可贵在实诚,断无花花肠子,平素也最是敬佩心善能干的女子,只是嘴上不服输罢了,绝无不敬之意。”
荀太太生怕二女不信,还将他悄悄替家中婢女把脉开方之事讲了出来。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臊得荀潜俊脸涨红,连忙用眼神求助一同出门的大嫂。
荀家大嫂掩唇偷笑,进入话题把那些事儿给揭过去了。
三人斗嘴是常事,再则二女也了解荀潜的品性,方才一时话赶话而已。
眼看三人和解,荀太太十分欢喜,一手拉着一个,怎么看怎么满意,索性将腕子上的玉镯撸下来给二人作见面礼。
回程路上,三个主子坐一辆车。
“老大家的,你看这两位姑娘如何?”荀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见儿子要说话,她立即制止,“我问的是你大嫂。”
荀潜闭嘴。
荀家大嫂笑瞥了一眼小叔子,“都是千里挑一的好姑娘,方姑娘气度高华,衣裙料子极好又不张扬,还跟着婢女,家资定然丰厚,非富即贵。俞姑娘则生得更美,眼神清澈,举止大方,不卑不亢。”
荀太太深以为然。
“你跟娘说实话,两位姑娘,你更中意谁?”横竖两个她都满意,端看儿子自己喜欢。
荀潜愣了几息才明白母亲的话,扶额道:“娘,儿暂时不想成亲。”
荀太太瞪了他一眼,“娘亲觉得那方姑娘甚好。”
俞姑娘容貌太甚,落在商人之家不见得是好事。
荀潜一顿,垂眸,“她是长乐侯府的四姑娘。”
荀太太愣住,委实没想到这方姑娘出身这么好,难怪那一身气派瞧着就不似寻常人家能养出来的,他们荀家只是一介商贾,着实攀不上。
“那、那位俞姑娘呢?”总不能还有那么好的出身吧?她身上只有一件首饰算得上是上品。
荀潜吐出一口气,“我对俞姑娘没有那种想法,只是很欣赏她。”
这话在荀太太耳朵里便不是那么回事了,多少夫妻的感情都是从欣赏对方开始的。
容貌是太甚,但自家也不是吃素的。
俞唱晚浑然不知自己入了荀太太的眼,与方荟影回了永安坊。
一到永安坊方荟影便先去了东厢房拜见丁北斗。
她这才知道,原来她上京之后,丁夫子收了荟影和荀立恒做徒弟。
显然周泰山也是才知道此事,脸色很是难看。
师弟趁火打劫收了两个好徒弟不说,先前验毒时竟还丝毫口风不漏。
“上京路上收的,驿站能有什么好茶?我这不是也才喝上这口徒弟茶么。”丁北斗端着乖徒儿敬的茶,看着师兄憋屈的脸色,笑得如沐春风。
呷一口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