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穿越农家日常(科举) > 第7章 第 7 章

第7章 第 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县太爷这一手,不止让桃源村人心服口服,也给林芷这个从后世来的人极大的震撼。那一点藏于心底的傲慢彻底消散,她以一种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半亩地,那就没法儿修房盖屋,这在讲究父母在,不分家的古代,最基本的宅基地都是一亩,人口多的人家还会另外买地盖房,要不然根本住不下。

而且还需要足足六两银子,上好的水田才八两呢!

瞬间,原本挣得头破血流的风水宝地成了鸡肋之地。除了有钱且头脑灵活的人家能从这半亩地里挣回本钱,多数人拿这价高的半亩地没办法,没看那挣地的人家里,有两家都只能拿这地赁给其余村人摆摊用。

而沈老爹沈高地就是这个少数能挣钱的人。

沈知衍亲爹沈高地,是桃源村里有名的能耐人,幼年分家时只得了二成家业,当时谁人不说沈家这家分得偏心。

虽然按理长子可得七成家业,可乡里乡下的,大多都一个娘生的,哪里会如此严格,看着次子分家后去过吃不上饭的苦日子呢?便是真有人家按照七成家业来分,那也是田地房屋分得大头,家里的银钱家什牲畜多会补给其余儿子。

可沈家当年分家,那真是一个子儿都算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说当时沈家大房那陆氏有孕,硬是仗着肚子多分了一成的长孙田。虽后来出世确实是个男婴,是沈家的长孙,可分家时谁知道那肚子里是男是女呢?

这家分得,村里人谁不嘀咕沈家长辈偏心。沈氏族里当时不是没有族老为这事儿上门说道,可沈家爹娘铁了心,还说自己老两口以后由大房奉养,不用小儿子出一分力。这架势,活像小儿子不是他们家亲生儿子似的。

沈高地一个还未说亲的小子,就就这样被分了出去。三亩水田一亩旱地,一块儿光秃秃的宅基地,连间草屋都没有。

沈高地也硬气,一声没吭签了分家文书,然后揣上分家银翘脚走了。他也光棍,撂下话来:“总归没个落脚处,倒不如去外头闯闯!”

这一走就是六年,在桃源村人以为沈家小儿子多半遭遇不测时,他却又忽然冒出来了。

走时是个被狼狈分家的少年郎,再回来时是个衣锦归乡的有钱人。一回来,不仅建了青砖瓦房,娶了媳妇,买了良田。还豪掷银钱,买了这半亩地,正正经经盖了房子,开了个杂货铺。

一开始谁也不看好沈高地这杂货铺,桃源村离县城近,村里还有牛车,要买东西,去县里就是,即便是腿着去,一来一回也不过两个多时辰,这对走惯了路的村人来说,实在算不得远。

要不说沈高地能耐呢?农忙时他卖油卖肉卖大酱,年节卖糖卖茶卖果子,婚嫁之时一块儿红布你要多少能裁多少。村人过日子也总有一时不凑手急需某样东西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那些其他村的村人,不是每个村都似桃源村占个巧,离县城近。

离得远的,多是愿意在沈高地的杂货铺里买东西,东西齐全价钱合适,距离也近。时间可不等人,天色一暗,即便是官道也不见得安全。

总之,沈高地的杂货铺开得红红火火,日子更是好过,两个儿子都送去读书不说,家里媳妇和小女儿,身上穿的头上戴的,羡煞了多少人。

村人眼红的不少,这其中就以沈家大房最难受,又眼红又丢份儿。本是一家人,当年分家还闹成那样。而被分家的弟弟如今富得流油,再看看自家,那真真是被比到地里去了!

村人的嘴可从不饶人,那时候的沈家大房一家,出门都要绕着二房的走。那几年,大房的人可没少在暗地里咒二房倒霉,陆氏年年上香,祈求菩萨保佑自家时,必要默默补一句,让二房快快走霉运!

兴许是盛极必衰又或是陆氏多年的许愿奏效了。

沈高地在外出进货时惊了马,连人带货齐齐翻下山道。幸而雇佣的车行声誉向来极好,没有就此弃车逃跑,救下沈高地后,将他一路送到了家里。只是这人虽救下来了,可伤了腿加之早些年天南海北跑商到底伤了根本,即便家中变卖田产精心医治,到底在缠绵病榻三年之后撒手人寰。

这三年让沈家二房从颇有家资的富裕人家成了桃源村里末流的穷苦人,更别说沈高地走后留下的老妻幼儿在村里更是容易让人轻慢。

沈高地成婚迟,走得早,他走时家里最年长的沈知淳是个将将二十岁的青年,更别说底下年幼的弟弟妹妹了。

那时沈知衍年十五,他原是个“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意气风发读书郎。小小年纪一气儿过了县试府试成了一名童生。

童生虽无特权,够不上士这一阶级,可多少也算个读书人,随时能一脚迈入登天道,改换门庭。那时的沈家有多风光,沈高地出事后就有多落魄,特别是在沈知衍出孝后院试落榜。

桃源村里关于沈家二房要垮了的流言更是甚嚣尘上。这些流言在原本与沈知衍定亲的钱家上门退亲之后,更是达到了顶峰。

就连林芷这个寻常不得出门的西村人,都听了满耳朵。

那时,林芷还苦中作乐狭促过:豁,搁小说里,妥妥的退婚流男主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