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种田之锦绣荣华 > 第69章 卖鱼

第69章 卖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二郎效率很高,次日一早就带着计划书和林易一起拜访了族长家。

林易已经看过,稍微指点了几处细节,大体上没什么问题。

族长认识几个字,但他年纪大了,老花眼,辨认起来有点困难。因此林二郎便口述为他讲解。

听完,族长看林二郎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看看人家的孩子,脑子怎么长的?自家大孙子比林二郎大好几岁呢,怎么也不可能想得这么周到全面。

不过再看看林易,又思及林易的父亲,算了,人家祖父和父亲就聪明,他和儿子比不上这俩人,大孙子比不上林二郎也正常。

族长没有异议,这件事就确定交给林二郎来组织了。

村里养了鱼的人家聚在一起开了会,族长让林二郎自己说他的计划。

对待村民,还是想让他们听自己指挥的村民,林二郎深知他必须表达出万分的自信和从容。

谦虚那一套在这里不可行。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若是读书人,知道你是在谦虚,村民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只会当真,觉得你不行。

因此,林二郎学着自家大伯和爹在村民面前的态度,缓步走上台,不卑不亢,自在从容地发言,先说大家联合卖鱼的好处,再说如何去做。

少年声音清朗,条理清晰,用词没那么白话却也不咬文嚼字,任谁都听得懂。村民们不自觉就听进去了,对他所说相当认可。

是以在说完要如何做之后,底下村民都信服了他,纷纷表示都听他安排,要怎样就怎样。

林二郎长舒一口气,第一场仗打得非常顺利,只要村民肯听,这事就成了一半。

到了实际操作的部分,这里就不能只靠嘴皮子了。

林二郎将四十几户养鱼的人家分成五组,每组推选出来一个能服众的做组长。

之后,他和这五个小组长带着几篓鱼去了童山县。

到了县城的第一站,便是聚庆酒楼。

林二郎直接找到聚庆楼的东家,向他推销稻花鱼,简单说过之后拿出几条来,让后厨做了尝味道。

稻花鱼味道鲜美,肉质肥嫩,蒸煮口感最好,林二郎也实事求是地说这鱼个头不大,若是炸来吃反倒失了其味,还不如鲢鳙那类肉厚的。

东家见他推销自家产品不只说优点,倒觉他坦诚。

等清蒸稻花鱼和鱼汤上来,只尝了一口,便被这鱼的口感所折服。

林二郎趁机说这鱼是培养来的新品种,只有他们林家湾有,成鱼不多,也就够吃个新鲜,待卖完,只能等明年这个时候。

聚庆楼的东家常与菜农屠夫打交道,虽然林二郎一看就知道是个读书人,但看他身后跟的五人神情也能分辨出来他说得恐怕是真的。

东家遍尝美食,在食物上最是识货,对稻花鱼这种上等食材,肯定是要买下的。

只是每日要定多少还需仔细斟酌。

和聚庆楼东家详谈一番,定好每日送来的量和价钱,签了契约,林二郎满意离去,走前还留下了一篓鱼。

聚庆楼东家是想将几人带来的鱼都买下的,想今天就做来卖。

但林二郎拒绝了他,这几篓鱼是他带来的样品,除了聚庆楼,他还有好几家酒楼饭庄要去呢,都留下了他空着手怎么推销?

但他还是送给了东家一篓,没收钱。

走出聚庆楼,五个村民恍若梦中。

林二郎和他们算过,村里有六十亩田养了鱼,加上林家的三十亩,每亩平均一百斤鱼,算下来就是九千斤。

林家有十亩要留下来自家消耗,那就剩下八千斤。

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大家都是担忧的。

这么多鱼,真的能卖出去吗?

但现在他们不这么想了,因为光是聚庆楼一家就让他们明天送来二百斤的鱼。

这才是第一家,后面还有许多家店没走呢。

若是每家都定二百斤,他们村这八千斤没几天就会卖完。

其中一个村民这么说了,林二郎轻笑一声摇头道:“大牛叔,聚庆楼是咱们县最大的一家饭庄,客似云来,因此要的多。其他家可不一定都会要这么多。”

叫大牛的村民挠挠头,憨笑几声,说道:“那也没事,多卖几天呗!”

其余四人纷纷附和。

他们现在可是充满了信心,再也不用担心鱼卖不出了。

接下来再去的饭馆确实没那么大的手笔,最多的一百来斤,少些的也要了二三十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