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羲和焚羽录 > 第3章 未亡

第3章 未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阳城,古称未亡。

万年前,人族依附神族,二族联手与妖族在此大战,战了三天三夜,尸横遍野,寸草不生。阳城地脉深处埋着万年前的三族盟约——神血凝成的赤晶、人骨烧制的白瓷、妖丹碾碎的青灰,在冥河冲刷下熔作九丈长的地府门闩。每当子夜阴气最盛时,城西乱葬岗便浮起七十二盏白骨灯,照见当年神将句芒折断的建木残枝,至今仍插在城门旧址处,根系缠满刻着往生咒的颅骨。

濒死者发丝会在地府门前生长成引魂蕨,第七节脊椎会析出青玉髓,此乃叩响鬼门关的匙齿。若死者含怨,青玉髓会化作蜈蚣状血丝;若心怀执念,则凝成并蒂莲纹银针。将死之人的身躯,是通往地府的钥匙。

每用肉身钥匙一次,地府碑林便多块无字碑。待到惊蛰雷响,那些空碑会浮现使用者历代先祖名讳,而活人身上对应位置将生出尸斑——此乃阴司标记,待周身斑纹连成往生咒,便是魂归碑林之时。

而今阳城孩童仍传唱着诡异童谣:"未亡土,埋骨钥,开得地府见阎罗。神睁眼,妖唱歌,人皮鼓响渡冥河。"那些在血月夜误入地脉裂缝者,常说听见建木残枝里传出三族混战时的嘶吼,其间夹杂着清晰的凿骨声——正是第一批人族在神族监督下,将妖族战俘炼成永生永世的地府门栓。

——

“走罢走罢,哪有收养小女娃的。”

阳城西市的青石板浸着腌鱼血水,花颜每叩一户门扉,悬在檐角的鲤鱼灯便暗一分。当第七家布庄掌柜掀开襁褓时,檐上铜铃骤响——竟是只黑猫撞翻了供奉的送子观音,陶像碎在染着蓝靛的襁褓旁。

"公子莫怪。"掌柜用秤杆挑开婴孩右衽衣襟,瞥见心口朱砂痣后猛然缩手,"上月王员外家丫鬟溺死的女娃,左肩也有这般胎记。"话音未落,后院传来产婆惊呼,原是儿媳又诞下个哭不出声的女婴。

花颜退至染坊外,正遇泼出的茜草汁漫过街心。赤浪中浮沉着几十个稻草扎的女娃娃,皆是昨日上巳节未售出的"赔钱货"。怀中婴孩忽然抓住她颈间玉坠,莹白小脸映着满街红布,恍若浸在血泊里。

最诛心的是米铺老妪。她枯指蘸着陈米在案上画咒:"公子若真想积德,不如送去慈幼局——那儿每收三个女婴,官老爷就赏一斗黍米。"说罢指向城隍庙,檐下铁笼里果然蜷着几个婴孩,脚踝系着标价的红绳。

花颜握剑的手背凸起青筋。那日救李全之女时,贼人狞笑的嘴脸都没令她如此愤怒。怀中婴儿突然咿呀学舌,竟对着肉铺案板上的死胎咯咯直笑——屠夫刚剖开的母猪腹中,八只雌崽正泛着紫绀。

暮色染红文庙飞檐时,花颜立在刻满《列女传》的照壁前。碑文缝隙里塞着无数青杏——本地风俗,求子者以酸果供奉贞洁烈妇。她忽将襁褓覆在"曹娥投江"的浮雕上,女婴尿渍竟蚀穿石壁,露出底层斑驳的《山海经》禺彊画像。

更夫敲响三更梆子,花颜恍然若失,满城檐角悬挂的八角铜铃,内侧皆錾着溺女符咒。阳城地贫,若是连这一干商人掌柜都不愿收养那孩子,怕是叩遍整座城也难寻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