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坐落于鼓楼街的沈家,一下子便可迎来两桩幸事,只不过,另一桩喜事,沈大夫人显然是不太乐意接受的。
沈家三郎沈寒川刻苦求学多年,如今苦尽甘来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据说,当今皇帝在殿前当众夸赞了沈寒川的文章,沈家喜得连摆三天的筵席庆祝。
姜好自幼便与沈寒川有婚约在身,如今沈寒川学业有成终于登科入仕且颇得皇帝青睐,两人的婚约也是到了该履行的时候了,可偏偏这个时候生了变故。
“阿好。”沈大夫人端坐在罗汉榻上,手上端着一杯热茶,升起的水雾模糊了她的五官,她撇开浮沫,浅浅饮了口茶,问姜好:“你来沈家多少年了?”
“不多不少,整十年。”
少女清澈的声音响起,一双晶莹圆润的眼,有意无意的扫过一旁矮桌上的婚书。
那是她与沈寒川的婚书!
“阿好啊,你在沈家十年,吃住都是沈家的,我也一直拿你当亲闺女,待你不薄,你父亲当年对沈家的恩情,我们如今也算是两清了。”
姜好闻言错愕的看向沈大夫人:“伯母此言何意?”
沈大夫人将婚书拿在手上,并未同姜好绕弯子:“如今三郎高中状元,他当有更好的姻缘,你跟三郎的婚事,当年是仓促间订下,你与三郎,并非良配。”
这就是要悔婚的意思了。
姜好还没有说话,一旁的梅香闻言,已是红了眼眶,替姜好打抱不平:
“小姐与沈三公子的婚事,是当年池老太爷与沈大老爷亲自订下的,如今三公子登科及第,成为人中龙凤,池家只剩下小姐这么一个外孙女,夫人如今便要毁了这门婚事,沈家此番行径,是背信弃义,你们欺人太甚!”
“放肆!!”沈大夫人怒喝。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在此出言不逊,来人,给我掌嘴!”
一旁的婆子撸起衣袖上前就要动手,姜好将梅香护在身后,神色冷静的对沈大夫人说:
“伯母,梅香只是一时糊涂,才说了顶撞您的话,还望伯母大人有大量,不要与她计较。”
“不与她计较也可以。”沈大夫人将手中的婚书往前一递:“你亲手撕了这婚书,我就当今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梅香在姜好身后小声嘀咕着:“当年随同小姐一起进入沈家的,除了这婚书,还有两大箱金银珠宝呢。”
梅香与姜好年龄相仿,姜好是七岁入的沈家,这个年岁,已经记事了。
沈家祖籍湖州,世代经商,生意做得平平,一直到十年前,得了姜家的两大箱金银珠宝,沈大老爷得以大展拳脚,生意越做越大。
但商户终究地位太低,沈大老爷也想沈家能够跻身官场,在仕途上有所建设。
恰好他的长子沈寒川,从小就爱读书,且颇为聪慧。
沈大老爷不惜花重金送他去最好的私塾,替他打点求学之路。
有了钱财的加持,加上沈寒川确实也是个读书的料,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过了秋闱。
为了让沈寒川安心备考春闱,沈大老爷更是举家搬来京都陪着他,甚至斥巨资买下这座三进的宅子。
为了让沈寒川在京都打出名声,沈大老爷一掷千金让沈寒川参加京都的各种文人雅会。
沈寒川凭借自己的才学,不负众望的在文人雅会上打响了名声。
自此,京都几乎人人都知道,沈家三郎不仅才学好,还有钱。
不仅如此,沈家三郎与吏部尚书府的千金柳朝朝更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沈家能有如今挥金如土的财富,说是凭着当年那两箱金银珠宝发了家也不为过。
但这事天知地知沈家知,绝不能让外人知晓,要是传出去了,沈家的面子还往哪搁?
沈大夫人的脸黑了一瞬,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
“阿好啊!”沈大夫人一脸慈祥的看着她:“不是伯母非要毁了你与三郎的婚事,实在是你与三郎不是良配,今后,你继续住在沈家,伯母收你为义女,你又有了三郎这样在朝廷为官的兄长,这京都大把的未婚公子哥,你还愁找不到好人家吗?”
姜好垂着眼,淡淡开口:“伯母说的是。”
“女孩子还是要为自己考虑的,伯母这也是为了你……你说什么?”
沈大夫人震惊的看向姜好:“你同意退婚了?”
原本她还想着,若是姜好软的不吃,她就用点手段,和她来硬的,无论如何,这门婚事,都得作罢。
但她没想到,姜好竟这么轻易就同意了,沈大夫人一时还有些难以置信。
姜好:“正如伯母所说,我与三公子不是良配,强行凑到一起,将来也只会成为怨偶,不如婚事就此作罢,也算成全彼此。”
见姜好如此识抬举,沈大夫人已经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她张嘴正要说话,姜好又道:“不过……”
沈大夫人心神一禀:“不过什么?”
“我有一个条件。”姜好看着沈大夫人,目光澄净。
沈大夫人的神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沈家好吃好喝的养着她十年,不知感恩也就罢了,竟然还敢提条件。
不过这件事情若是能和平解决,沈大夫人也不想将事情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