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长安宁:金枝策马送红妆 > 第9章 第9章 朝会(下)

第9章 第9章 朝会(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修渠不是一时能完成的,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先解决农民起义一事。

建宁帝继续问道:“安国公,吴尚书,派兵镇压一事,具体派何人前去,带多少兵力,你二位可有想法?”

有安国公在,兵部尚书也要礼让三分。

“微臣只当全力配合安国公。”

安国公闻言,也未推辞,直言道:“这正是臣今日要说的第二件事。”

“哦?”

“臣已过耳顺之年。军中的事,臣打算交给年轻人来负责。”

一石激起千层浪。

安国公轻飘飘一句话,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

“安国公要交权?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

“安国公这是已经找好接班人了?”

“安国公把持玄甲军三十余年,谁能接他的班?”

大臣们小声低语。

这是连建宁帝也没料到的事。

不过众人错愕之余,最关心的还是这位接班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安国公也无意隐瞒。

“臣军中有一女将,名唤‘秦妧’。两年前与北疆一战,臣身负重伤又中了北疆奇毒,无法应战。正是这位女将率玄甲军与北疆血战,击溃北疆骑兵,斩杀北疆王万俟布支,将丰州纳入我大周版图。此女子,堪当玄甲军下一任统帅。”

“‘秦妧’是何人?怎么从未听说过这样一号人物?”

大臣们议论纷纷。

建宁帝鹰眼微紧,直勾勾地看着安国公。

这是要干什么?就这样把她推到风口浪尖吗?

而安国公早就料到大臣的反应。

“两年前大胜回京时,我未向大家公布大战的细节,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她。多年来我一直在暗中培养此人,如今也是看时机成熟了,才公之于众。至于此人背景,请在座的各位大臣也不必费心思去打听了,老夫既然敢明说出来,那必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虽然建宁帝也不知道安国公为何要在现在交权,但对于这件事他是认可的。

“玄甲军是安国公一手培养壮大起来的,既然是安国公选的人,朕认为,必然不会有错。此事,就听安国公的。兵部,着手安排调升‘秦妧’为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在座的个个都是人精,看这情形自然明白皇帝早就知晓内情了。

皇帝定了的事,其他人也无需再议。

“安国公所言,与镇压起义军有何关系呢?”今天碰了一鼻子灰的张相此时开口问道。

往日皇帝和安国公不在朝堂之时,就是他一家独大。

可今天,他眼看着连话都插不上了。

“老夫知道各位大臣对秦妧的能力仍然有疑。那么此次镇压起义军便由秦妧带兵出征。”

吏部尚书还有些不服。

“安国公,我等虽不懂行军打仗之事,但也知道起义军虽有三十余万,却不过都是未经训练的山野村夫,怎能与训练有素的玄甲军相比,这不是糊弄我们吗?”

“不,不派玄甲军。”

“不派玄甲军?那派什么?”

大周军队战力第一当属玄甲军,其次是云家军。

可云家军常年驻守西北,若是调去镇压起义军,西戎趁机攻入凉州城可怎么办?

“京师不派任何军队。若军队从平阳城出发往北,沿途被百姓所见,必将引起恐慌。陛下,我朝战事平息不过两年,民心刚稳,经不起再折腾了。”

安国公越说,众人越迷糊。

对面好歹是三十万人,这位秦将军就算是战神在世,也不能单枪匹马单挑三十万人吧。

“安国公的意思是直接从北境调兵?”

建宁帝是行伍出身,安国公的用兵之意他自能猜到一二。

“回陛下,臣正是此意。北境如今由赵含将军带十万玄甲军和八万北府兵驻扎。秦将军只需从北境调一万北府兵,北府兵也是北境流民出身,由他们劝降起义军再合适不过。西边可以从雁门关再调一万守军,两万人足够了。”

“二万人对战三十余万人,安国公,您确定可行吗?”兵部尚书吴征也不免有些担忧。

“足够了。她若是拿不下,便不配做玄甲军的统帅。”

昭宁才是此时整个朝堂上最紧张的人。

外公都未曾提前与她商议,就直接在朝堂上把决定说出来了。

此时,建宁帝放在膝上的手也早已握紧。

但军中的事,安国中说一,整个大周无人敢说二。

皇帝也并未驳他的面子。

“就听安国公的吧。另外,圻王随秦将军一同前去,负责镇压结束后起义军的安置问题,以便日后修渠时有人可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