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如松的小作坊是给外商工厂做包装品加工的。彼时的本地,外商工厂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上,一些为生产配套所需的物料或服务,比如包装品、废品处理等,都需要当地的资源去完成;随着外商建厂的增多,部分有眼光和胆子大的人,就把赚钱的方向瞄准外商的周边,靠着外商做生意赚钱。
郑如松的这个小作坊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当然,郑如松本人可是没本事去接这个生意的。
这个小作坊其实是他弟弟郑如柏在居间策划搞起来的,郑如柏早前给本地一个外商盖了仓库,外商的老总觉得郑如柏这人干的活不错,价钱也实惠,也就给他拉了几笔生意,这一来二往的,郑如柏就和外商老总攀上了关系。攀上了关系,自然除了盖房子的本职工作,郑如柏也靠着外商老总的这个工厂拿了不少生意,包装品加工就是其中一个。郑如柏寻思着自己精力有限,就把哥哥郑如松给带进来,郑如柏管拉关系接活,郑如松就管生产交货,利润五五分账。郑如柏找哥哥商量,却没想到郑如松一听就答应了;之前两兄弟在村里开了个五金建材店,郑如松帮着打理,拿点利润分成,算是尝到不小的甜头;所以这回郑如柏说什么,他郑如松就是什么,没有二话。
“郑老板,郑老板,在吗?”正当郑如松正在为赶货而愁眉苦脸的时候,催货的中间商居然就到了。
“来来来,杨老板,里面请,里面请,早就等你来喝茶了。”听到这个杨老板的声音,郑如松内心变得更不安,但场面话客套话还是不能少的,这个本事,他算是练出来了。
“郑老板,我看见你在这,我才进门啊,就是为了你这杯茶。”杨老板皮笑肉不笑地回话郑如松,言外之意,这是专门冲你来的。
“看来我这杯茶还得好好招呼啊,来,坐坐坐。”郑如松好歹也读过几年书,晓得这话里话外的言外之意,立马接了这个茬。
杨老板顺势坐了下来,两人开始一番互相吹捧……
“哎,郑老板,你这里今天怎么就这么些工人啊,上次香港朱老板的那批货,你赶得出来吗?这不快一个月了,要交货了啊。”两人吹捧了一阵,杨老板立马把话题转到正事上。
“杨老板,你放心,不耽误你交货。你这个星期天就开始过来拉货吧。要是急,我明天我可以出货了。”知道杨老板来真的,郑如松也底气十足地应付起来。
“哦,我就说嘛,还是你本事大,才几个月时间,你就敢接几个大单子,可是好几十万的货,佩服、佩服。“杨老板一边说着一边还双手作揖,做出一副虔诚的模样。
郑如松这回却没接茬了,他只顾着给杨老板的洗杯子、倒茶,一边嘴角微微上翘,一边却摇了摇脑袋。他心里深知,对方鬼精的很,接下来要给对方上上眼药,让对方心服口服一番。
“杨老板,你来了几次了,我都太忙了,招呼不周啊。这次啊,我带你到里面去看看车间和仓库,然后,我们找个地方,吃饭。嗯…,就我们隔壁村的那家卤鸭饭,那是连他们香港老板都来吃的,很好吃的;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郑如松的本意不是请客吃饭,他只是想给杨老板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他知道这几次和这个姓杨的合作,都是姓杨后面的香港人给打招呼的,杨老板可不是真心实意地想把单子给他,奈何人家港商就要他们郑家的货啊。
“好啊,既来之则安之,全听郑老板你的安排!”杨老板当然知道这是计,但不将计就计,他也没其他好办法。
听杨老板这一说,郑如松立马起身拉起杨老板,领着他就往屋里走去。虽说这个加工点只是一个土房子,但在郑如松的精心打理下,这内笼还是搞得一尘不染,车间,物料库,成品库,一切都按顺序合理布置;所有的墙壁都从新粉刷,屋顶上装了日光管,物料库和仓库的木窗还装了排风扇;这个小小加工厂虽然不那么正规,但至少看起来还是有点像模像样。
郑如松一边领着杨老板走,一边给他讲解加工厂的情况,包括人员的多少、每天的产量计划、如何监督工人、产品质量如何保证,等等。杨老板只是一个中间人,对生产可是一窍不通,他既看不出什么端倪,也挑不出什么毛病,面对郑如松那副侃侃而谈的模样,心里不禁有点胆怯了。
“怎么样,杨老板,你是行家,给我点意见,我一定改进。”郑如松看到杨老板的额头冒出不少的汗珠子,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凑效。
“郑总啊,你这里搞得不错,我那里是行家,见笑了、见笑了。”杨老板立马打了个马虎,他抹着额头的汗珠子,掩饰着内心的慌乱。
“那么,那批货你打算什么要,需要现在安排出货不?”郑如松乘势问道。
“不用了、不用了,按原来说定的就行,也就过几天的事情,不急、不急。”杨老板明白,这回还催什么货啊,赶紧走人才是上策。
“好咧,一切听你的安排。那么我们现在就去吃饭,再好好聊聊?”郑如松见好就收。
杨老板松了一口气,额头的汗珠子也抹了个干净,顺着郑如松的话,皮笑肉不笑地点了点头。
门外,北风渐起,冬日的寒意悄然而至。
……………………………………………………………………………………………………………
隆冬降至,改变了本地特有的海洋湿润气候。清晨时分,屋外弥漫着的乌云,乌云中还夹杂着冬季的冷冽。
天还未亮,张姑子就早早起床给孩子们张罗早饭。今天的早餐安排的可是丰富,除了日常的稀饭、咸菜之类,还多了煎海鱼和炒肉片。一时间,一股股油香从厨房间里四处飘出,溢出门外。
家里的长子阿勇也早早起来,他在房间里开始收拾行李---今天,他将踏上人生的第一次远门,命运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转折点。
“勇啊,过来,拿碗吃饭了。“张姑子一边炒着菜,一边叫唤着阿勇过来帮忙。
听见母亲的叫唤,阿勇立马不假思索地放下手中待打包收箱的行李,奔向厨房。他利索地翻开盖在塑料筐上地纱布,拿起里面已经洗好晾干的碗筷往饭桌上摆去。
“去把你弟和你妹叫起来,吃早餐了。”张姑子吩咐着阿勇。
阿勇依然不给母亲回话,只是转身急忙跑向内屋,轻轻地叫醒自己的弟弟和妹妹。看着阿勇高大、憨实的背影,张姑子突然眼睛一红,压抑在内心多年的情感似乎在这一瞬间即将迸发。
在张姑子眼里,阿勇是一个值得依靠、值得信赖的小汉子。他从小懂事、木讷、敏感,学习成绩虽不是出类拔萃,也是中规中矩;知道家中经济困迫,也会在课余去帮工,把赚到工钱都交给张姑子。而张姑子却因为各种原因,长期以来免不了对阿勇时常进行数落或谩骂,久而久之,阿勇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的压抑却在慢慢滋长,对母亲的怨念也逐年生长。对于阿勇的压抑和不满,张姑子自然看得出来,她心里清楚是一回事,但行动上张姑子依然我行我素。
阿勇,我的儿,这次是我给你选的一条路,只希望你将来有出息!张姑子想着、想着,鼻子居然一阵酸,汪汪的眼泪终归忍不住地夺眶而出。
片刻,早餐做好上桌。一家人都整齐地坐在饭桌边上,看着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却没人愿意开始动筷。
张姑子早就把眼角的那点泪水擦干,她深深地看了阿勇一眼,又转头看看自己另外两个孩子;大家都把头埋在怀里,没有谁愿意开口。
沉默,或许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阿妹,你先吃。你昨晚不是和妈说,你最喜欢吃我炒的咸菜猪肉吗?来,你快吃吧!”沉寂了许久,张姑子打了一碗稀饭,夹了些菜,给到自己的小女儿,她盼望着自己的举动能够击碎这种别离的伤悲,又或者,能给气氛带来一些轻快感,让空气不再那么的凝固沉重。
小女儿小心翼翼地看着张姑子,又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大哥阿勇一眼,见到大家都没说话,只好用颤抖的小手把张姑子手中的碗筷给接过来。望着碗里,小女孩的眼里突然就是稀里哗啦地留下了泪水,不断地抽泣,嘤嘤地哭泣声成了餐桌上唯一的伴奏。
“别哭啦,细妹。哥哥就是出门去找大舅舅,很快就会回家啦。你吃吧。”阿勇也不愿气氛再这么尴尬下去,他是做大哥的,自然也要安抚一下自己的妹妹。
“是啊,大家都快吃吧。”张姑子看见阿勇开口,心里的石头终于稍稍放下,脸上也有了笑颜;自己给孩子们又夹了菜,然后拿起碗吃了起来。
“阿哥,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小弟阿胜还在打听大哥的去向。
“阿胜啊,不要多问了,快吃。吃完了我们还要送阿哥去搭车呢。“张姑子见自己的二儿子又要提起这事,立马打断话题,以免生事端。
阿勇本想给自己的弟弟解释来着,但听见自己的母亲开始遮掩,也就闭口不言了。他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说给大家知道,不就是母亲找了自己的亲大舅给自己安排了去部队参军吗?有什么好遮掩的?怕村里的人说闲话?父亲去世到现在,村里的闲话还少吗?阿华哥说的对,嘴巴长在别人脸上,让人说呗,难不成因为别人说了你就不做人,不做事?
张姑子不说,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她的亲大哥当年就是因为和家里不和,甚至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才一气之下去了部队。到现在,除了和自己有联系,大哥和家里人都没有往来,算是断绝了亲人关系。所以,阿勇和弟弟妹妹们只知道他们有个的亲大舅,但母亲不允许他们提起这个大舅,更绝不能在外婆家里说起这个大舅舅。
而阿勇的大舅到了部队,居然变了一个模样,不仅立了功,还被上级送去军校,这一来二去的,就在部队里扎下根;现在,张姑子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大哥是那个级别的,只知道他在部队里当了大官,能够把儿子给带到部队去参军,这就够了。
这些年,张姑子和亲大哥兄妹情深,当大哥也非常关心自己的妹妹,知道她的生活也不尽人意,得知阿勇的情况,就建议张姑子把孩子交给他,让阿勇参军当兵,这算给阿勇谋了一个出路:一来可以减轻妹妹自身的经济负担;二来说不定阿勇将来能够在部队里有一番作为,能够出人头地。
“阿胜,你等我回来,到时候我带你去特区看动物园和游乐场。还有,阿妹,你要好好读书咧,你是家里最聪明的,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到时候我一样带你去看大熊猫,好不好?我不在家,你们要好好听阿妈的话,知道不?哥哥去出门,很快就会回来了。我到了大舅那里,我就给你们写信,你们要把信读给阿妈听啊。说不定,我会在信里放几颗糖果呢,看看你们谁能拿到呢。”这时候的阿勇,尽显当大哥的风范,尽量用轻描淡写地口吻来安抚弟弟妹妹们的不安。
听见哥哥这么一说,弟弟妹妹们又开始活泼地讨论起动物园和糖果来,她们居然跟阿勇讨要各种零食和糖果,脸上的肃穆悲惨逐渐缓缓消散,取而代之的恰是孩童原有的快乐与阳光。而阿勇,自然也眉开眼笑,乐在其中。当兵而已,去吧,多大一个事?
“来吧,大家快吃了,我们要送哥哥呢,车子不等人呢!”听见阿勇上面的一番话,张姑子有种千言万语却口难开的感慨,眼前的这种和谐、幸福,不正是自己一直孜孜追求的日子么?
屋外,太阳终于拨开了乌云,露出久违的阳光,阳光绚彩、灿烂!
…………………………………………………………………………………………………………
第一章,终
下一章 壬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