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潮起,潮落 > 第15章 第二章 风 暴

第15章 第二章 风 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节

八月末的北京,已经是凉风习习,夜晚甚至带着丝丝的寒意;这里没有南方沿海的湿润,却有着北方内陆特有的干燥舒爽。

陈昭梁已经回到校园快一个星期,他正在准备大二上学期的学习。经过一年学习,他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认知上与众多优秀的同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以前他是体会不到的,毕竟自己当年是县城里最出类拔萃的高中状元;但现在一切都变了,自己的周围聚集了祖国各地顶尖优秀的青年人:他们当中有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有来自各级领导干部家庭出身的,也有来自各地农村家庭出身的,但无论大家来自天南地北、家庭富贵贫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闪亮点——优秀。人家或许在高中的时候就阅读过卢梭、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又或许曾经和家人在地里帮忙挣工分;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根本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意识到这点后,陈昭梁拿出了这辈子最大的努力和聪慧来加快弥补这方面的差距。

今晚,陈昭梁吃过饭洗好澡就独自一人来到图书馆里学习和写信——信,当然是写给远在省城读书的庄楚伶。每周至少通信一次,是他们之间彼此的约定。

“亲爱的伶,今晚我又觉得倍感疲顿。上午我到书馆里借来了一本《道德情操论》,匆匆忙忙地略读了一个白天,却非常的困惑……“,”我不禁想起我们家乡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民和渔民,他们如此日复一日地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言语之间,陈昭梁把自己的感想与顿悟都表达在信中,其实这一年来的相互通信,不仅是相恋的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感情的炽热交流,更是一种知识与思想上的共同学习及携手进步。

正当陈昭梁一边思索一边下笔的时候,一个身穿蓝白相间格子衬衫蓝色牛仔裤、戴着方形黑色边框眼镜且面目清秀的青年人,突然面向陈昭梁大步走了过来,他拉开陈昭梁对面的椅子然后急嗖嗖地坐下。

面对一个陌生人这么一个陌生的举动,陈昭梁突然间意识到来者带着不善的意图,他一边放下笔,一边两眼盯着眼前这个陌生的青年人。而这个青年人看了看摆在桌上的《道德情操论》,又看了陈昭梁一眼,然后向陈昭梁释放了一个微笑,这个微笑显得自信、开朗。

“同学,你好。请问你大几了?”这个青年人向陈昭梁问道。

“开学就大二了。”陈昭梁还没放下戒心,现在图书馆里的人不多也不少,他的语调自然还要压低三分。

“你是读经济的,还是管理的?”青年人说着居然唐突地拿起那本《道德情操论》反复观摩,貌似这书是自己似的。

“我是经济系的,你在干嘛?”陈昭梁面对这种略带挑衅的行为,内心不忿,回答中自然也带着火气。

“哦,不好意思,我,我,我以为这本是我自己的呢。对不起了,陈同学。”青年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确实有点不妥,连忙把书放下,然后给陈昭梁解释道。

“陈同学?”陈昭梁一时语塞,对面这个人怎么知道我姓陈,还是他认错人?

“哎,我是看到桌上你的借读证了。”青年人往桌子上瞥了一眼,他晓得陈昭梁正在疑惑什么。陈昭梁把借读证放在桌上,所以他知道陈昭梁的名字。

陈昭梁没回应,他实在搞不懂对面这个人要做什么,只好默不做声,看看接下来他要怎么演。

“陈同学,你看过《国富论》吗?“青年人又问道。

“没有。“陈昭梁答得干脆。这本书他在上马克思理论时听老师说过,也知道亚当斯密就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国富论》;另一本,就是眼前的《道德情操论》。

“那你为什么看这个?“青年人指了指桌上的《道德情操论》。

“就是想看一看。”陈昭梁越来越摸不清脑袋,敷衍着回答。

“你不是北方人吧,陈同学。听口音,你是南边的人,东南方的,嗯,是…自己人?”青年人突然用家乡话说了一句“自己人”。

这令陈昭梁震惊不已,来了首都一年多,他还没碰到过在首都的家乡人。这回,居然,面前的青年人,居然是家乡的“自己人”?

“你是……”陈昭梁的忐忑还在继续,他觉得无论怎么看,穿戴、谈吐和气质,眼前的这个青年人也不像是老家的人。

“你好,陈同学。我姓刘,是’自己人’。毕业刚到学校的讲师,就在经管院。或许,那天我会是你的老师。”刘老师说完,嘴角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啊,刘老师。哦,你好,你好。我姓陈,叫陈昭梁。我确实是’自己人’哈。“一听青年人是本院的老师,也是老家那边的人,陈昭梁内心的忐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