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选书中文 > 潮起,潮落 > 第49章 第三章 浦 东(续4)

第49章 第三章 浦 东(续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深秋,晨雾和阴霾已经取代了阳光和晴朗,成了天气的主旋律。望着看不见边的云雾,人们的心情也随之低落。

郑海良一早就开车回了村里,他一路不停歇,到村里就径直往祠堂里去。他的老父亲最近身体不怎么好,总是有带点咳嗽和热痰,让做儿子的郑海良感到不安。

父亲是族长,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郑海良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在家排老二。姐姐是老师,早年嫁到隔壁县;弟弟和妹妹,一个在省公安厅工作,一个在汕城特区的建委工作。只有他本人留在了本县,照顾家中老人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郑海良这次回来,是想给老人家做做思想工作,让他搬到县城去住一段时间;因为父亲的身体不适,他总要在县城和村里之间来往,多有不便,和爱人商量一番后,两人便决定请父亲到县城养养身体。

郑海良停好车,带上公文包就大步迈进了祠堂。他的父亲,一般的日子都呆在这里,家里反倒成了一个歇脚的地。

“阿爸,我来啦。”郑海良走进祠堂的厢房,他知道,他父亲最喜欢呆在这里面喝茶。

“哟,什么风把郑主任你给吹来了?”郑海良没见着父亲,倒是看见郑汉民一个人坐在藤椅上喝茶、抽烟。

“汉民,我阿爸呢?”郑海良问道。

“族长去你细姑家了,等会才回来吧。我答应他,中午带他到隔壁村吃卤鹅饭。”郑汉民没事总喜欢往祠堂这里转悠,这里才是他和村大队的办事大厅。

“这次就不要你汉民书记破费了,中午我来请。”郑海良坐下来,掏出烟递给郑汉民。

“今天是什么日子,把你给带回村了?”郑汉民接过烟,立马点着。

“这不我阿爸的身体不怎舒服,我想这次回家给他说说,做一做思想工作,让他搬到我县城家里住一段时间,找个老医生给他看看,吃点中药调理调理。”郑海良对郑汉民,从来都是无话不说的,两人之间,没有什么可以隐瞒。

“你不说这个事情,我还真忘记提醒你。老族长的身体,确实比前年差了,现在只要天气一凉,就开始咳嗽、有痰。我好几次想和单独说说这件事,你家里,现在就老族长一个人住着,虽然平时我们也会过去敲敲门,看看他;但长期下来,也不是一个事。之前少容还给我说,要不村里给族长找个保姆,住家那种,我想了想,这事情还得让你这个儿子来做主,我最多就一个建议。这次你既然提出了,我肯定是支持。”郑汉民早就注意到老族长的健康问题,只是时机不到,说不出来。

“看来你也看出来了。就是不知道他老人家愿不愿意去我哪里。等会他回来了,你要帮我做做他的思想工作。”郑海良给郑汉民又递了根烟。

“你啊,办事情脑子好用,怎么轮到自己家的事情,就转不过弯呢。”郑汉民没有客气,再点一支烟。

“此话怎讲?”郑海良问道。

“你回来做老头子的工作,事倍功半;你得带上你家的,还有你女儿,一起来哄他老人家,那他的架子还不得放下;谁会和自己的孙子孙女过不去呢?有些话让小孩和女人说,比大人有用多了。”郑汉民给郑海良出了个好点子。

“嗯,还是你小子厉害,野啊。中午要不然不去吃鹅肉饭了,我请你,吃海鲜面去。”郑海良觉得郑汉民的这个办法厉害,可谓是直中要害。

“别,别。我答应老族长的,中午就去我定的地方。”郑汉民摆了摆手。

“对了,汉民。我刚才进村,村口那条路又拓宽了啊,你们这么有钱啊,去年种树建公园,今年就开始修路了啊。比我们县城还阔气了。”郑海良时隔半个月不到又回村里,发现村里又开始变了模样。

“还不是托你的福。这些年,村里的土地拿去盖房、建厂,每年租金用不完都存起来,现在有点资金,就先花掉,修路、修学校,反正都是迟早要花,不如早花掉。”郑汉民颇有点无奈。

“哦?此话怎讲?”郑海良从郑汉民的口气中,听出了一丝不满和怨气。

“镇里一没钱,就开始算计我们下面。这几年,每年都要挖走集体的留存资金;光去年,一下子就划走了七八十万;说是借的,谁都知道这是抢的,哪有上级给下级打借条的,你说是不是?所以,后来我和村委讨论了,也和族长、村里的长辈商量过,要不,迟早要花的钱,不如现在就花掉。村里的,大家知道、认可这个事情就行了;有事,我们村委顶着;都是一个乡里的,我不怕。”郑汉民道出了基层的各种无奈和心酸。

“那就是说,上面来借钱,你们不得不给。”郑海良说道。

“那里借了,连借条都没有。现在啊,这个村集体,一旦有点小钱,到处就像闻到腥味的野猫,都凑过来要钱。你是大官你不知道,下面这些镇都是空架子,那个有钱?以前的老镇委书记,好歹还给镇里留存攒积了六七百万的家底。现在呢,新的一来,马上就把这点家底给花光了。为什么上次镇里的人要我去县里找你,不就是镇里现在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想你们外经委给介绍几个外商,推过来投资盖厂,他们好收多一些费。”郑汉民说起镇里,那是一个恨。

“收费?”郑海良又有疑问。

“对啊,按人头收费。什么这个费那个费,连垃圾处理费也按人头摊牌,每个月每个人五块,雷打不动。现在,镇里的中学要搞那个翻新改造工程,没钱,要我们每个村摊牌任务,最少的一个村也要十万;像我们这种,二十万起步。”怪不得郑汉民的牢骚这么多。

“二十万?”

“嗯。”

“这么多,你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大家都不乱动。谁也不说话,那个村都先不给。我算好了,最多给十二三万,再多的,没有。”郑汉民的底线还是很宽裕的。

“你汉民书记有钱,有实力,这点钱不算什么。”郑海良有些揶揄的味道。

“有钱也不能当傻子啊。”郑汉民中气十足,他反手甩给郑海良一根烟。

“别说镇里,就是县里,现在也是没钱。”郑海良点着烟,慢慢地吞云吐雾。

“都是搞花架子。什么今天学香港,明天学台湾。听说,你们现在还准备搞台湾工业园,就在我们隔壁镇。”郑汉民跟着点烟,他的烟,烧得特别快。

“台湾的工业基础比香港好太多了。台湾人读的书比香港人多,文化水平高,他们搞的那个工业,叫什么名?叫,叫,对了,叫电子工业。那可是现在最赚钱最兴旺的工业,比什么服装制衣、塑料玩具都赚钱,他们那边把这些工业叫做高端产业,就是一块钱的本可以赚十块钱。”前段时间,郑海良去省城学习研究了全球最新的产业动向,上课时省城的专家就专门提到了高端产业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发展,他回来后也开始做这方面的调查研究,这个台湾工业园,就是针对台湾电子产业转移应运而生的,这里面,也有郑海良的一份功劳。

“那你说,我们村里的这些工厂,是不是没有赚大钱的机会了?”郑汉民听到赚钱,立马想到村里的那些厂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